做“布衣金融”走特色化高质量发展之路
发布时间:2024-05-16 10:31:37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于洪光 | 责任编辑:赵茜《国务院关于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指出,要构建高水平普惠金融体系,进一步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做好普惠金融等“五篇大文章”。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农村金融如何立足当地开展特色化经营,如何不断推进普惠金融实践创新?辽东农商银行以政治性为引领,以人民性为立场,从发展普惠金融的高度,倾力打造“布衣金融”服务品牌,推动普惠金融工作增量、扩面、降本、提质,取得了显著成效。
布衣之道:“三驾马车”释放普惠金融更大能量
十年来,我国普惠金融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金融服务覆盖率、可得性明显提高,基本实现乡乡有机构、村村有服务、家家有账户。但是,农村地区信贷服务成本高、风险大问题;“三农”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问题、金融机构“难贷款”和农村“贷款难”等问题依然存在。辽东农商银行通过布道“三驾马车”,持续提升普惠金融服务质效。
一是开展“农村金融大集”送金融服务下乡。打破网点窗口服务瓶颈,创新推出“农村金融大集”特色服务。在大集当天,把金融产品宣传、金融知识讲座融入乡村居民的赶集生活中。通过构建商品多多、优惠多多的金融产品集市,把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金融服务送到百姓家门口,着力解决农村百姓贷款难、贷款慢、贷款贵的问题。大集现场不仅可办理贷款、存款等业务,而且实行“一站式”服务,现场申请、现场审批、现场放款,极大提高服务效率,百姓纷纷感叹“贷款就像赶集买东西一样方便”。2023年以来,累计开展“农村金融大集”近200场,累计发放涉农贷款6.9亿元,惠及农户近6000户。被《辽宁日报》《辽宁电视台》《辽阳电视台》等多家媒体报道。如今,“农村金融大集”已经成为老百姓的“致富大集”和“幸福大集”。
二是加强助农取款点品质建设提升服务效能。辽东农商银行在辖内设立247个助农取款点,把银行服务窗口延伸到农村群众家门口,农村群众足不出村就可以领取各项补贴资金,缴纳新农合、电费、电话费等费用再也不用跑到乡镇,不仅节省往返时间,而且每年可为农村百姓节省交通成本近140万元。2023年,助农取款点累计交易笔数突破39万笔,累计交易金额近3亿元,累计服务客户近10万户。其中有近7.4万人到取农取款点取现,有超4000人次到助农取款点转账付款,有超8000人次通过助农取款点缴纳电费,有超过9500人通过助农取款点进行税银医保缴费,真正解决了农村老年人在基础金融服务方面的“急难愁盼”问题。
三是持续开展“一村一座谈”精准联动营销。缺信用、缺信息是普惠金融工作中的痛点,做好金融服务“三农”工作,必须解决农村地区信息不对称、信用不健全的问题,为农村地区创设良好的融资环境。辽东农商银行以“一村一座谈”为抓手,累计开展优惠政策宣讲活动150场,邀约客户4000余人,授信金额近1亿元,用信净增8000万元,有效满足农户、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金融需求。同时,将“一村一座谈”与整村授信深度融合,持续扩大授信覆盖面,加大信贷资金投放力度。截至目前,授信户数16558户,授信金额约32.69亿元,用信户数7779户,金额约13.89亿元。
布衣之志:“三个使命”全面推进金融强国建设
金融高质量发展是全面推进金融强国建设的基础。农村金融虽然是金融机构中相对力量较弱的环节,但同样是金融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位卑不敢忘忧国”,农村金融一样要胸怀“两个大局”,心系“国之大者”,坚定“金融为民”情怀,积极投身金融强国建设。
一是坚决扛起助力乡村振兴的光荣使命。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辽东农商银行依托小北河袜业、吉洞香菇、前杜草莓、穆家肉牛、柳壕鸭蛋等地标性农产品品牌,创新开办“袜业小镇贷”“暖农贷”“金牛贷”等产品,全力打造“一地一标”信贷产品生态圈,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户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融资可得性持续提高。截至目前,涉农贷款余额104.97亿元,占全部贷款余额的71.2%。年初以来累计发放涉农贷款17.9亿元,支持涉农客户近1700多户,个贷新产品余额突破9200万元。开展以“助力灾后重建,促进乡村振兴”为主题的服务活动,2021年雪灾发生后,领导班子、支行行长、客户经理三级联动,深入受灾地区了解灾情和资金需求情况,全省第一家推出“金信暖农贷”,累计发放贷款507笔,金额近4000万元,帮助受灾群众和企业灾后重建恢复生产,得到了省委、省政府和省联社的高度认可,并做了全省推广。
二是主动扛起服务实体经济的光荣使命。将更多的金融资源配置到实体经济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通过与政府部门对接,梳理辖内企业清单,进行逐户走访对接,充分挖掘企业资金需求,对企业“精准画像”,依托“助企周转贷”“金信企税贷”“助企流水贷”等产品,为其制定针对性服务方案。截至目前,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9.63亿元,普惠型小微企业976户。持续加大助企纾困力度,继续推行无还本续贷业务开展,对困难企业予以资金支持,不盲目停贷、抽贷、断贷。截至2024年4月末,累计发放法人客户无还本续贷贷款64笔,金额19.76亿元,无还本续贷余额114.01亿元,为企业减负近2000万元。
三是坚决扛起助力实现共同富裕的光荣使命。把党的惠农政策原原本本明明白白告诉农民、触达农民是农村金融机构的本职工作。辽东农商银行通过用足用好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加大再贷款、再贴现使用力度,扩大涉农领域普惠小微贷款投放,降低社会融资成本,解决农民融资贵、融资难问题。近二年累计使用支农支小再贷款9.13亿元,为企业节省融资成本近1000万元。加大涉农创业贷款投放,切实发挥创业担保贷款扶持创业、带动就业的“补给站”作用,为各类创业群体、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支持。年初以来,累计发放涉农创业担保贷款1.2亿元,同比增长179%,惠及农户586户。加大扶贫贷款投放,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截至目前,累计发放脱贫小额贷款444笔,金额2069万元。
布衣之风:“三种情怀”塑造特色农村金融文化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在金融系统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农村金融要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创造性继承和创新性发展,以文化涵养农村金融精神、塑造农村金融品牌,坚定农村金融文化自信。
一是坚持人民至上厚植为农情怀。普惠金融服务要坚持正确的义利观,处理好功能性和营利性的关系,不能单纯以盈利性为目标,盈利要服从功能发挥。对于农村金融而言,要深刻全面把握金融高质量发展的丰富内涵。指标好了,不良贷款少了,利润增加了,这不是纯粹的金融高质量发展。指标只是表象,满意才是人心,金融高质量发展不仅体现在银行各项指标上,而是体现在功能的发挥上,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才是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全部概念。
二是践行责任担当永葆实干情怀。农村金融要解决群众在金融领域急难愁盼的问题,必须继承和发扬“背包精神”,深入基层乡村,走到田间地头,面对面了解群众金融需求,点对点做好金融服务,以群众的满意度作为做好金融服务的评价标准。要坚持政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标准,不断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金融干部人才队伍。
三是涵养节俭之风赓续清廉情怀。节俭是个人品德、家庭美德、社会公德、为政之德的内在道德基础。要坚持以节俭涵养个人品德,保持良好的道德操守。以节俭涵养勤俭节约的家庭美德,以良好家风涵养清朗党风政风行风。以节俭涵养清廉之气,牢固树立正确权力观,筑牢思想防线,坚守法纪红线。以节俭涵养为政之德,坚持以俭修身、以俭兴业,坚持厉行节约、勤俭办一切事情。
先天下之忧而忧的信念、以天下为己任的担当和厚德重义的行为操守,是布衣金融蕴含的深刻内涵,更是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的鲜明写照。具有鲜明农村金融特色的“布衣金融”,将坚定不移走好中国特色发金融发展之路,为农村金融树起一面“金字招牌”。(辽东农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 于洪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