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BE教育理念下构建高校精准就业服务体系的思考
发布时间:2024-05-30 10:30:17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周红海、王可 | 责任编辑:赵茜摘要:近年来,高校毕业生人数持续增长,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如何提高高校就业服务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 OBE理念,探讨了建设精准就业服务体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过分析当前就业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 OBE理念为指导,构建精准就业服务体系的策略和建议。旨在为高校和相关部门提供参考,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和满意度,并为高校就业服务工作科学化、规范化的发展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OBE教育理念;高校;精准;就业服务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就业市场的不断变化,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如何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实现高质量就业,成为高校和社会关注的焦点。OBE理念作为一种以成果为导向的教育理念,强调以学生的学习成果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将 OBE理念引入就业服务体系建设中,对于提高就业服务质量和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一、OBE理念的内涵与特点
OBE理念即成果导向教育理念,是一种以学生的学习成果为导向,强调教育教学活动对学生学习成果的影响和贡献的教育理念。其特点,一是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需求和发展,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兴趣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和培养方案。二是坚持成果导向。明确学生在完成学业后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以这些成果为目标进行教育教学活动。三是持续改进。通过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估和反馈,不断调整和改进教育教学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质量。
二、当前高校就业服务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海量就业信息与毕业生需求不匹配
众所周知,当前经济形势下“招工难”与“求职难”共存,行业企业虽有较多招聘需求,但仍然存在大量毕业生无法找到心仪岗位的现象。究其原因,信息不畅是一大诟病。从高校角度来看,部分高校收集的招聘信息庞杂、缺乏信息精细加工及分类分级,导致学生无法有效找到心仪的就业岗位,从而降低其就业期望。因此,畅通求职需求与就业市场岗位供应之间的渠道,已经成为就业管理服务工作改革的重要课题。
(二)毕业生主动求职意识淡薄
“慢就业”通常是指部分高校毕业生在毕业后的一段时间内,既不急于找工作也没有继续深造计划,而是以其他形式进行自我调整,重新树立人生目标,缓慢寻找就业机会的现象。近年来,大学生毕业后,“慢就业”现象屡见不鲜。“慢就业”现象的出现与求职观念的转变、就业资源不匹配、家庭支持等因素有关。毕业生主动求职的意识较为淡薄,“慢就业”“懒就业”“不就业”的学生占比也逐渐增高。
(三)高校精准就业服务有待提高
当前,高校的精准就业服务仍存在一些有待提高之处。虽然学校提供了一定的就业资源和指导,但在个性化匹配和精准推送方面还略显不足。很多时候,学生难以获得真正契合自身专业、兴趣和能力的就业信息和机会,导致就业过程中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随机性。高校在对学生就业需求的深入了解以及与企业岗位的精准对接上,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以便更好地为学生的未来职业生涯发展保驾护航。正是精准就业服务体系不完善,使得高校对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的效果大打折扣,影响了就业服务质量。
(四)实践教学环节薄弱
学生缺乏实践锻炼的机会,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不足。在部分高校实习实训和就业指导过程中,实践教学环节往往呈现出较为薄弱的态势。实践课程的设置不够合理,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无法真正让学生将理论知识有效运用到实际操作中。实践教学的资源投入不足,设备更新不及时,场地条件有限,难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实践需求。教师在实践教学方面的经验和能力也参差不齐,指导力度不够,使得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不能得到充分的引导和启发。这一系列问题导致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受到限制,难以适应社会对高素质实践型人才的要求。
(五)校企合作不够深入
校企合作是高校毕业生实现高质量就业的重要平台,当前存在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不够紧密,企业参与度不高,学生的实习和就业机会有限的现象。虽然已经搭建了合作的框架,但往往只是停留在表面层次,缺乏深度的融合与互动。企业与高校之间的沟通协作机制不够完善,未能真正实现信息的畅通交流与资源的高效共享。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上,企业的参与度有限,不能很好地根据行业需求和企业实际来针对性调整。实践教学中的合作也较为形式化,学生难以获得深入企业核心业务和技术的机会,同时企业对高校科研成果的转化利用也不够充分,未能形成良好的互利共赢局面,使得校企合作的潜力未能得到充分挖掘和发挥。
三、高校精准就业服务体系构建的积极意义
(一)缓解就业压力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更是“教育优先”与“就业优先”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业服务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着高校的就业率,影响着大学生的就业满意度,更关系到千千万万家庭的幸福感。近年来,由于经济下行,毕业生人数持续增长,2024年应届毕业生人数高达1179万,就业压力也在逐年增大。对于高校而言,其精准就业服务体系构建是一项步履维艰的任务,精准就业服务体系的构建能对推动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充分就业,缓解就业压力有明显的作用。
(二)合理配置人才资源
高校构建精准就业服务体系,注重从学生角度考虑就业难的根源,对市场需求以及学生需求来量身定做就业档案,以就业为导向开展教学、管理、指导等多方面学生服务,并探索出适合高校就业工作良性发展的精准就业服务体系,为学生顺利就业做好保驾护航工作。高校将毕业生精准输送到不同的岗位和领域,有利于实现人才在社会上的合理分布,促进各行业的发展。基于此,在高校培养出来的人才在如何实现顺利就业,探索以“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和结果为导向,持续改进”的OBE理念来建设精准就业服务体系对高校实现高质量、精准就业具有很好的推动作用。
(三)增强学生满意度
高校就业工作通过个性化的服务,满足学生不同的需求,让学生感受到学校对他们就业的重视和关心,精准就业服务为学生提供契合的就业资源与指导,使他们不再彷徨,明确自身发展方向,切实感受到学校的用心与关怀,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对就业服务的满意度。
四、OBE理念下建设精准就业服务体系的策略和建议
(一)明确就业成果目标
根据学校的定位和学生的特点,确定学生在毕业时应具备的就业能力和素质,将其作为就业服务体系建设的目标。在 OBE理念下建立就业服务体系,以成果为导向,能够清晰地勾勒出就业成果的目标蓝图,让就业服务的方向更加明确。通过这种理念的引导,学校可以更加有的放矢地规划和实施各项就业服务举措,使就业工作不再盲目,紧紧围绕着预定的成果目标展开,从而能更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就业质量和满意度,促进高校就业工作不断向更高水平迈进。
(二)构建精准就业信息平台
以OBE教育理念为指引,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通过整合多元信息,注重个性化需求与动态反馈来构建高效的就业信息平台。平台收集、整理和发布各类就业信息,为学生提供精准、及时的就业信息服务。同时针对学生的需求及特点,就业信息平台可以实现简历个性化制作、AI面试等个性化的指导。
(三)加强就业指导队伍建设
基于 OBE教育理念构建就业信息平台,必须要将重点放在着力加强具备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的指导队伍建设上。OBE理念强调以成果为导向,而在就业信息平台的构建中,一支高素质的指导队伍是关键支撑。这样的队伍不仅需要拥有深厚的专业知识,能够准确把握就业市场动态和行业需求,为学生提供精准的就业信息和指导建议;还需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言传身教,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更好地适应职场。他们要能够深入了解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因人而异制定个性化的就业规划和指导方案。通过加强这支指导队伍的建设,可以让就业信息平台发挥出更大的效能,为学生顺利就业、高质量就业保驾护航,真正实现 OBE理念所追求的目标成果。
(四)深化校企合作
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建立稳定的实习和就业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锻炼和就业机会。通过与企业的紧密合作,可以让学校更加精准地了解企业对人才的具体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从而在就业信息平台的构建上更具针对性。企业能够为平台提供丰富的实践资源和真实的岗位信息,让学生提前接触职场实际情况,明确自身努力方向。同时,学校与企业共同参与平台的规划和建设,能确保平台的实用性和有效性。双方还可以在人才培养、实习实训、就业推荐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形成良性互动机制。这种深化后的校企合作,将为就业信息平台注入强大活力,推动高校人才培养与就业工作更好地与社会需求相衔接,助力学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取得更好的成果。
(五)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OBE理念强调成果导向,而实践教学体系则是达成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通过不断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可以让他们在实践中提升技能、积累经验。在就业信息平台中融入实践教学的相关内容,如实习项目信息、实践成果展示等,能使学生更好地展现自身的能力和优势。完善实践教学体系能为就业信息平台增添实质内涵,为学生的就业之路奠定坚实基础。
(六)建立就业质量评估机制
构建精准就业服务,建立就业质量评估机制是十分必要的。通过建立科学全面的就业质量评估机制,可以准确了解毕业生的就业状况、职业发展情况以及对工作的满意度等。这不仅能为学校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提供依据,还能及时发现就业服务中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将精准就业服务系统构建纳入该评估机制,能使学校、学生和用人单位更好地互动与反馈,共同推动就业质量的提升。它促使各方更加关注就业的实际效果,为实现高质量就业的目标保驾护航。对学生的就业情况进行跟踪和评估,及时反馈就业服务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改进和完善就业服务体系。
五、结论
OBE理念下建设精准就业服务体系,是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和满意度的重要举措。通过明确就业成果目标、构建精准就业信息平台、加强就业指导队伍建设、深化校企合作、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和建立就业质量评估机制等措施,可以有效提高就业服务的质量和效果,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就业。(作者:河北传媒学院,周红海、王可)
参考文献:
[1]高等教育新论[M].卢晓中.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2]大学生精准就业模式探索与实践[M].张科.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20
[3]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M].甘萍;;吴丹.人民邮电出版社.2019
[4]赫鑫.高校就业服务体系的构建与思考[J].就业与保障,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