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为本 “四为”立心 知能并举 课程力行——眉县中学积极推动“四为”课堂教学改革系列活动
发布时间:2024-05-31 15:39:28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解珍珍 张满林 | 责任编辑:郭顶眉县中学立足“三新”背景,以高质量发展为核心,紧紧围绕学生发展的需求,以课堂为主阵地,以课程实施为主渠道,积极打造的“四为”课堂,是生命化、生活化、生态化的新课堂。为推进“四为”课堂教学改革,进一步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学习,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教学水平的提高,5月20日-29日,眉县中学开展了“四为”课堂教学改革系列活动。
立足课堂 践行“四为”
5月20日-5月23日下午,眉县中学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课改先行者示范课活动。采用20分钟微型课堂,九科课改先行者同时开课,同学科组全体教师听课学习,积极研讨。
授课教师着力聚焦“四为”课堂,立足新课标,潜心研究教材。他们依托眉县中学“136”课堂教学模式,精心打磨教学设计。他们将传统课堂与现代教育教学技术相结合,巧妙设计教学环节,或是通过互动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课后,学校分学科进行了评课。授课教师依据讲授内容进行了说课反思,大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既有对教法的探讨,也有教学理念的碰撞,教师们纷纷表示收获满满,受益匪浅!
名师授课 研读“四为”
5月29日下午,宝鸡市教学能手、眉县历史学科名师、课程教学处主任李宇为眉县中学四十岁以下教师做了《以生为本“四为”立心知能并举课程先行——眉县中学积极推动“四为”课堂教学改革》为题的报告。
李宇主任分别从“四为”课堂的概念诠释、追根溯源、基本特征、课堂教学模式解读等五个方面对眉县中学的“四为”课堂进行了解读和研讨。眉县中学“四为”课堂以张载先生的“横渠四句”为文化根底,以新时代教育四为方针为活力之源,以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教育目标,以“聚焦核心素养”为核心,以“四为”、“四化”、“四问”教学理念为支点,通过“导-学-探-评-练-思”六步教学环节的引导,创设一定的条件、环境和氛围,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通过联想、推理、综合、分析,形成科学的观点,使学生在质疑问难和讨论交流中获取知识,进而贯彻落实眉县中学“育一片林,成万种材”的办学理念,促进师生的全面发展。与会教师认真聆听,反思和感悟自己的教学实践,为眉县中学进一步推进“四为”课堂改革奠定基础。
分享交流 共研共思
为贯彻学校“四为”教学理念,助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5月29日下午,眉县中学开展青年教师论坛活动。
会上,王苗苗、武炳戎、张小静、朱艳丽四位青年教师分享了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有关“四为”教学理念的体会和实践。四位老师都认为:贯彻和落实“四为”教学理念,必须创设科学合理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想学”;必须以“问题”引导学生学习,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必须面向所有学生,以“学情”为基础,尊重个体差异,优化课堂教学;必须注重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和多元化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四位青年教师的交流既展现了青年教师新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也展现了他们扎实的教学基本功,为学校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提纲挈领 纲目举张
副校长张满林希望各位青年教师:一要提高站位,改变思想。紧跟时代要求,顺应时代变化。二要聚焦课堂,夯实过程。要求各位青年教师做好“备、听、研”。三要反思互助,双向奔赴。希望各位青年教师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做“四为”课改的实干家、行动者。
“四为”课堂系列活动的开展,推动了“四为”课堂教学改革,提升了学校课堂教学效益,促进了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眉县中学“四为”课堂的实施推动了课堂物态形式和教学形态的变革,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进行了整体建构,构建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形成了眉中特有的课程建设体系,真正把"人的价值"置于教育的中心,不断提升课程建设的品位,真正将提升学生素质落到实处。(图文供稿:眉县中学 解珍珍 张满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