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青白江区大同街道强化“就创培”提升基层就业服务质效
发布时间:2024-06-04 09:56:27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辛文 | 责任编辑:赵茜就业,一头牵着广大民众,一头连着发展大局。大同街道着力打造“就业、培训、创业”三位一体的基层就业服务体系,因地制宜拓展就业服务链条,有力有效提升基层就业服务质效。截至目前,大同街道劳动力26780人,就业人数为24627人,就业困难人员334人,已帮助就业324人,今年以来新增就业912人。
一、聚焦信息赋能,点燃就业“新引擎”
(一)“入企探岗+直播带岗”,促供需精准对接。为解决“有活没人干”和“有人没活干”的痛点,促就业服务场景化、精准化,打造“青亲就业e站”,面向全区收集投产在即、大量招工的需求清单,开展“入企探岗+直播带岗”,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定期推出“兰妹儿探岗”短视频,并邀请江河幕墙、台嘉等企业人力资源经理作为特邀嘉宾开展“兰妹儿直播带岗”,与求职者实现“键对键”交流、“屏对屏”沟通,实现“即时快招”以及供需精准对接。自5月推出以来,主动线上咨询和表达就业意愿500余人,线上吸引直播观看人数4000余人,成功帮助企业招工60余名。
(二)岗位“云收集+云匹配”,促“人岗”高效匹配。依托“青亲就业e站”平台,增设“我要招工”“我要求职”功能专区,线上24小时收集企业岗位信息、求职者就业意愿,同步通过企业微信群、网格群等常态发布岗位信息,以岗位“云收集+云匹配”方式,为求职者提供“量身定制”版就业服务。截至目前,对接企业200余家,收集、发布紧缺岗位信息1000余条,人岗匹配450余人次。线下举办2场“春风行动”招聘会,吸引80余家用工单位,提供岗位共计1700余个,活动现场求职登记750余人次,与用工单位达成意向性协议162人次。
二、聚焦资源整合,解锁创业“新动能”
(一)以“社区合伙人”新模式,撬动创业资源。依托“壹心·里”社区综合体,成立全区首家社区社会企业,以“社区合伙人”新模式,联动“青年创客+青白江社区基金会”提供“市场化+专业运营”,孵化培育“壹心壹益智能学伴中心”“爱多纷托育中心”等10家机构,引入社会投资约500万元,既实现社区集体经济“再造血”功能,又形成“平台+合伙人+基金”创业合作新模式。
(二)打造“夜间经济+零工驿站”,促进灵活就业。合理利用社区闲置地块、公园等资源,规范有序打造夜间经济,为大龄人员和就业困难人员等群体提供摆摊设点等场地,目前凤祥社区夜市已吸引70余家小摊贩进驻,下一步将同步开发一心社区生境花园,打造有品质、有温度的夜间经济。同时全覆盖收集辖区商圈、农贸市场、夜市等就业资源,打造线上“零工驿站”,定期发布灵活就业创业机会清单,切实解决重点群体灵活就业、创业问题。目前,已提供灵活就业岗位226个,促进约300人灵活就业创业。
三、聚焦蓄能充电,铸就培训“新格局”
(一)引入专业培训资源,延伸就业服务链。通过问需于民,引进四川谨学教育有限公司,采取“用地租金减免+反哺基金”的方式,开办“同乐乐”青年夜校,通过“白天上班、晚上学艺”的方式,为辖区青年、大龄人员、高校毕业生等提供岗前培训、就业咨询、培训课程,让辖区及周边青年能够在家门口“充电”。自开办以来,提供就业咨询和职业指导100余人次,开设包括“一老一小”护理、美妆、短视频拍摄等7门实用职业技能课程,提供培训服务387人次。
(二)做实企业在岗职工培训,帮助职工稳岗拓岗。持续擦亮“文澜秋月”就业品牌,近年来组织“匠心筑梦”焊工、电工、叉车等技能大比拼共计27场,参与企业300余家,参与职工864人次,同步组织企业员工开展岗前培训、心理辅导等实用课程24场,提供专业培训服务1200余人次,助力企业职工稳岗、拓岗。用好用活现有技能培训政策,通过“网格员+就业服务专员”主动入企宣传补贴性技能培训等政策,2023年以来,帮助辖区内6家重点企业成功申请享受技能培训补贴309万元,涉及企业职工979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