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应急语言服务人才是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之需
发布时间:2024-06-07 09:04:45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孙疆卫 孙春 | 责任编辑:郭顶一、应急语言服务人才
应急语言服务人才是指在紧急情况下能够提供及时有效语言沟通的专业人员。他们通常需要具备良好的语言技能、跨文化交际能力以及快速应变能力,以便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响应,协助解决语言障碍,保障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和效率。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跨国交流日益频繁,应急语言服务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特别是在自然灾害、公共卫生危机、恐怖袭击等突发事件中,应急语言服务人才能够发挥关键作用,帮助政府、国际组织、媒体等各方进行有效沟通,协调资源,减轻灾害影响。
二、应急语言服务人才与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
《“十四五”国家应急体系规划》提出,到2025年,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要取得重大进展,形成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的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体制,建成统一领导、权责一致、权威高效的国家应急能力体系,安全生产、综合防灾减灾形势趋稳向好,自然灾害防御水平明显提升,全社会防范和应对处置灾害事故能力显著增强。到2035年,建立与基本实现现代化相适应的中国特色大国应急体系,全面实现依法应急、科学应急、智慧应急,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应急管理新格局。我们认为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机构改革、能力提升、应急值守、基础夯实、规划实施以及政策和投资支持等多个方面,旨在构建一个更加高效、协调、科学的应急管理体系,以应对各种突发事件,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
应急语言服务人才与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两者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专业性。应急语言服务人才具备专业的素养和深度的专业知识,能够在突发公共事件中提供语言援助,这是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专业化的应急语言服务人才能够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语言服务的高效性和准确性,从而支持应急响应和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二是应急性。应急语言服务人才不仅在平时进行专业素养的培养,而且在紧急状态下能够迅速激活使用,这对于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至关重要。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应急语言服务人才能够迅速响应,提供必要的语言支持,帮助解决沟通障碍,确保信息的准确传递和应急措施的有效执行;三是人才的培养和储备。应急语言服务人才的培养和储备是应急管理基础语言能力建设和社会协同应对语言能力建设的重要方面。通过加强应急语言服务人才的培养,可以提升国家语言应急体制的建设,增强国家综合治理能力。这需要政府、高校、社会组织等多方面的合作和支持;四是社会协同作用。应急语言服务人才在应急管理体系中发挥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他们不仅提供语言服务,还能够促进社会各界的协同合作,共同应对突发事件。这种协同作用对于提升应急管理体系的整体效能至关重要;五是创新和实践。应急语言服务人才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和改进应急语言服务的方式方法,这有助于推动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应急语言服务人才的创新实践能够为应急管理体系提供新的思路和解决方案,推动应急管理工作向更高水平发展。应急语言服务人才是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支撑,对于提升应急响应速度、准确性和有效性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加强应急语言服务人才的培养和储备,对于推动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三、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需培养高素质应急语言服务人才
为了提高应急语言服务人才培养质量,扎实有效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我们提出以下关键举措:
(一)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明确应急语言服务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合格应急语言服务人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步骤。一是语言和应急服务能力。培养具备扎实的语言专业知识与技能,能够在紧急情况下提供必要的语言服务,破除语言障碍,缓和紧急局势,维持地区稳定等;二是跨学科素养。培养具有跨学科知识背景的人才,能够将语言服务与应急管理、信息技术、心理学等多学科知识相结合,提供综合性的应急语言服务;三是沟通技巧和心理素质。提升沟通技巧和心理素质,能够在高压环境下保持冷静,有效沟通,处理紧急情况;四是信息化技术应用能力。能够利用现代技术手段进行应急语言服务,如远程翻译、信息处理等;五是实践能力。通过实训实践基地建设,提升实战经验和应急处理能力,确保在实际工作中能够迅速有效地响应;六是国际化视野。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人才,能够适应国际应急语言服务的需求,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
(二)完善人才培养模式
丰富和完善应急语言服务人才培养模式,结合理论掌握和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一是优化课程体系。应急语言服务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应该包括语言专业知识、应急服务理论、跨学科知识、信息技术应用等。同时,应该注重实践课程的设置,如模拟应急场景的翻译、信息处理、应急沟通、跨文化交际等,以满足实际工作中的需求;二是强化实训实践。实训实践是提高应急语言服务人才实战能力的重要途径。高校应该建立实训实践基地,提供模拟应急场景的翻译、信息处理等实训机会,同时,可以与政府、企业等合作,提供实际的应急语言服务机会;三是建立优秀的教师队伍。教师是人才培养的关键。高校应该建立一支优秀的应急语言服务教师队伍,包括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和具有深厚理论基础的教师;四是推进评价体系优化。评价体系应该全面反映应急语言服务人才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可以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理论考试、实践操作、案例分析等。
(三)开展行业服务
根据各行业的特点和需求,制定相应的应急语言服务方案和措施,开展不同行业的应急语言服务实践活动,提高应急语言服务人才培养质量。例如,针对医疗行业,一是紧急医疗翻译。在紧急医疗情况下,提供准确的医疗术语翻译,确保患者和医护人员之间的有效沟通;二是医疗信息传播。在公共卫生事件中,如疫情,提供多语言的医疗信息传播,帮助不同语言背景的患者了解疾病信息和预防措施;三是心理支持服务,为患者和医护人员提供心理支持,帮助应对紧急情况下的心理压力;针对交通行业,一是交通信息翻译。为外国旅客提供交通指示、票务信息等的多语言翻译服务;二是紧急事件响应。在交通中断或事故时,提供即时的语言支持,帮助旅客了解情况并采取适当行动;三是客户服务。为旅客提供多语言的客户服务,包括投诉处理、信息咨询等;针对公共安全行业,一是紧急事件响应。在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等紧急情况下,提供多语言的紧急响应服务,包括信息传递、救援协调等;二是公共安全宣传。通过多语言宣传材料,提高公众对紧急情况的认识和应对能力。此外,针对旅游行业、教育行业及商业与贸易行业等其它行业都能开展相应的应急语言服务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在不同行业中应对突发事件的语言能力。
(四)强化国际合作
加强与国际组织和机构的合作,引进先进的应急语言服务理念和方法,通过国际合作,提升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一是建立国际教育合作项目。与国际教育机构合作,共同开发应急语言服务相关的课程和培训项目。通过交换生项目、联合学位课程等方式,促进学生和教师的国际交流;二是共享教育资源和材料。建立国际应急语言服务教育资源库,共享教学大纲、案例研究、模拟训练材料等。利用在线平台和网络研讨会,提供国际化的教学资源和交流机会;三是推动国际认证和标准。与国际组织合作,推动应急语言服务人才的国际认证体系。通过国际标准的制定,确保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国际认可度;四是促进国际政策和法规协调。在国际层面协调政策和法规,确保应急语言服务人才培养的合法性和有效性。通过国际协议和条约,为跨国应急语言服务人才培养提供法律支持和保障。
本文是2023年河北省高等学校英语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新文科指引下复合型应急语言服务人才培养与实践研究”(编号:2023YYJG075)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孙疆卫,博士,华北科技学院应急语言服务研究与实践中心负责人;孙春,硕士,华北科技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