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间听“科技新声”,新昌县发展水利新质生产力观察

发布时间:2024-06-12 09:55:31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赵茜

“入梅以来降雨频繁,小流域山洪数智防御应用就派上了用场。”连日来,在新昌县防汛防旱指挥部,随着降雨和水情快速变化,新昌县小流域山洪数智防御应用—山洪“御”界面上的数据不断实时滚动,为精准预报、会商调度提供重要决策依据。

从“开盲盒”到提前精准预报,山洪预警系统装上了智慧的“千里眼”;水保智慧管理平台时时“在线”,代替人工“看管”绿水青山;视频系统加持无人机“照顾”山塘水库水位水情……

“以前靠经验、靠人工,现在更多依靠数字化、智能化管理。”连日来,行走水库大坝、河流两岸,记者频频听到来自绿水青山间的脉动“新”声。

治水向“新”更智慧

近年来,新昌引入声光电和视频监控设备,布设各类水文遥测站点339处,站点密度达到3.58平方公里每站,远高于省站点布设标准,并实现重要站点水文监测数据双采集、双终端、双信道的“三个双保障”。

“另一方面,全县所有遥测站点均已采用移动4G和北斗信号双通道传送数据,有效保障了恶劣天气下或者手机信号较弱情况下的监测数据传输功能。”新昌县水利水电局水文站相关负责人表示。

高效预警背后蕴含的“黑科技”,不仅让突发的山洪预警更迅速更及时,而且还更精准更全面。今年新昌县水利水电局还通过使用电子围栏技术,实现移动、电信、联通三网所有用户山洪和强降雨预警全部贯通,同时将风险区内的外来游客等人员纳入考虑,实现了预警人员从固定对象到社会面的全面覆盖。

新科技为水土流失监管装上“数字大脑”。近年来,新昌创新打造“新昌县水土保持智慧管理平台”,利用“远程监管+智能预警+人工辅助”的监管模式,解决智慧应用深度不足、缺乏预警机制的难题,实现了生产建设项目合规性自动判定和不合规项目预警,监管效率提升60%以上。

“新昌八山半水分半田的地形,山塘水库数量众多,山洪预警、地质灾害防治、水土保持等工作难度极大,我们却成功创成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县,新技术应用功不可没。”新昌县水利水电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新昌加强水利系统科技创新和应用,大力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水利水电深度融合,以水利新质生产力增强水利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兴水添绿催活力

水从山上来,流来强劲发展动力。站在位于沙溪镇的巧王水电站的拦水坝上,水面波光粼粼,远处叠翠群峰。坝下泄放的河水汩汩流出,为下游村子村民的生产生活用水提供保障。同时,新昌县水利水电局和国网新昌县供电公司对流域水电站实施智能化提升改造,开发区域水量利用率最大化模型,实现了协同调度控制,改变了以往“有水就发、没水停发”的不可控状态。

“改造后,水电站的综合发电效率可以提升10%以上,每年将增加至少1600万千瓦时的水电供给,实现了清洁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国网新昌县供电公司调控中心主任陆献传表示。

绿色发展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方向。近年来,新昌还在绿色生产力上不断探索,通过小水电资产整合,初步实现了对小水电绿色能源的统筹和应用。今年5月,新昌县水利水电局与三花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举行国际可再生能源证书(I-REC)战略合作签约仪式。根据战略合作协议,新昌小水电国际绿证将优先供给三花智控,用以支撑其产品进入特定供应链体系、抵消其产品的碳排放。

“在助力企业产业结构含‘新’量、含‘绿’量不断提升的同时,新昌小水电也将实现巨大的绿电效益。”新昌县水利水电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新昌首批8座水电站成功在I-REC登记注册系统申请注册,可签发国际绿证2.2万本。按全县年均发电1.5亿度计算,全部电站完成注册后可签发国际绿证15万本。

新质生产力潮起新昌江畔,下一步,新昌将全面探索打造水利领域的新质生产力,在科技创新、体制机制、管理模式等方面不断深化,力争在高质量发展的新赛道上,跑出新昌水利人的风采。(俞帅锋、楼丽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