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综合行政执法局“三源同治”,全力提升生态环境品质

发布时间:2024-06-18 16:05:59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郭顶

为贯彻落实省市县相关会议部署要求,县综合行政执法局以城市管理领域生态环境问题整治为重点,坚持扬尘源、移动源、生活源同步治理,涉气领域五大专项行动一体推进,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更强自觉认真做好生态环境问起底、攻坚、整改工作,为我县生态品质提升贡献更多综合执法力量。

一、坚持全覆盖整治,打好“扬尘源”治理“歼灭战”

一是拉网排查,摸清底数。坚持从工地源头着手,对接建设局质安中心,组织各镇街中队对辖区内建筑工地进行全面摸排,梳理细化清单,完善台账资料,以两个国控点为核心,筛选出正在出土、回填工地为重点巡查源头,并及时掌握建筑工地施工围挡、裸土覆盖、喷洒设备、出入车辆冲洗等“八个百分百”扬尘防控长效机制落实情况。截止目前,摸排在建工地104家,建立问题清单50条。

二是标准引领,靶向攻坚。针对建设工地,以专项检查强化管控,重点检查建筑工地落实“八个百分百”扬尘防控长效机制,从围挡喷淋洒水、场地覆盖硬化、物料堆放遮盖、进出车辆冲洗等环节入手,重点检查、实时整改,对拒不整改的,依法查处建筑工地违法违规行为。自专项整治以来,共查处工地扬尘类案件3起,罚款金额3.7万元。

三是以督促改,强化落实。通过以督促改、以督增效,确保整改措施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落实落细落到位。一方面,联合建设局、蓝天办、如城办对重点区域东门如城片区现场开展联合督查3次,要求落实整改3处,通过压力传导从严压实主体责任。另一方面,组建局内部督查小组,对照扬尘管控“八个百分百”要求和属地中队上报的建筑工地扬尘防控措整改情况,逐一开展实地督查暗访,排查发现问题54个,下发督查交办单1份。

二、突出全闭环管理,打好“移动源”治理“持久战”

一是精准管控,把好源头关。以县内土地平整项目为重点,严格落实工地进出口道路、现场主要道路硬化贯通,在冲洗工作上要求各施工单位落实三部位冲洗(即“车辆冲洗、出口冲洗、道路连接处冲洗”),防止车辆带泥上路。同时,落实运输核准,对不按规定路线、时间清运建筑垃圾,沿途丢弃、遗撒、随意倾倒等行为强化溯源管理、责任倒查、从严执法,切实压实施工单位主体责任,从源头减少“移动源”污染的机会。

二是以罚促管,严控运输关。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路巡与设点相结合、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等多种方式,对未密闭覆盖、带泥运行、抛洒滴漏等违法行为,坚持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紧抓移动源扬尘污染防治不松懈。同时,强化与交警、交通执法等部门的协作配合,加大联合执法力度,共同织密运输监管网络。截至目前,共开展联合执法5次,夜间执法6次,办理道路扬尘类案件210起,罚款金额13.19万元。

三是密切协作,规范消纳关。严防渣土偷倒乱倒等违法行为,强化线上线下监管。一方面,针对工程渣土管理全面推行电子转移联单,每转移一车次建筑垃圾,均规范填写移出地、运输企业、接受地等基本信息,实现工程渣土全生命周期管理。目前,共使用电子转移联单9685次,外运渣土数量299036.84吨。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建筑垃圾综合监管服务系统对工程建筑垃圾开展服务监管,将工程项目、运输企业、运输车辆、消纳场所等各类信息纳入平台实施动态监管,给“移动源”照上电子防尘网。截至目前,共纳入建设项目150个,出土申报项目57个。

三、聚焦全方位发力,打好“生活源”治理“攻坚战”

一是抓宣传为先。坚持“一手抓执法对象普法、一手抓群众教育引导”,严格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机制,在推进“生活源”污染治理的同时加大对涉及露天焚烧、烟花爆竹、餐饮油烟的违法对象开展法律宣传,切实提高当事人的环保意识。同时,强化典型违法案例曝光,通过以案释法、以案促宣方式,加大普法宣传力度,提升群众的参与意识和环保自觉,形成共建共享的良好社会氛围。截至目前,我局共召开培训会2次,已走访企业20余家,发放宣传资料500余份,刊登报道11篇。

二是抓执法为要。通过制定餐饮业管理执法检查要点、紧盯“处罚数与火点数占比”数据变化、烟花爆竹“产-运-销”全链条执法监管,一体推进“生活源”污染整治行动。截至目前,立案查处焚烧类案件139件,共计罚款3.845万元;检查县内餐饮店720余家,立案查处案件2件,罚款1万元;查处无证销售烟花爆竹案件4起,罚款4万元,移送公安机关行政拘留2人。

三是抓智治为方。一方面,依托餐饮业一体化智治平台,在线监测500家餐饮店油烟排放情况,线上督查油烟净化设施是否正常使用、是否定期清洗维护以及排放是否符合标准,确保餐饮油烟污染现象整改到位。另一方面,通过县蓝天办高位探头和火点预警及时发现和快速处置露天焚烧行为,严格将案件数与火点数比例控制在20%以上,形成严管严控的高压态势。(吴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