靶向发力破解基层减负“三大症结”

发布时间:2024-06-25 15:09:33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郭顶

日益过载的工作任务,捆住了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拳脚,浇灭了实干主义者一展抱负的热情。“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只有久久为功、善作善成,将基层减负对准症结、减到关键,逐一破解其中的痛点难点堵点,才能让中央各项决策真正落到实处、造福群众、惠及底层,交出一份群众满意的答卷。

消除责任超载的痛点,让基层干部“迈开步子”惠民生。近年来,防汛抗旱、防溺水、道路交通安全、森林防火等基层责任的超载,追责问责机制的不健全,造成了基层“小马拉大车”的现状。要想真正实现“责任核载”,必须从源头厘清“条条与块块”之间的职责边界,明确基层权责,不断完善考核评价、纠错容错等机制,防止事项随意被推到或下沉基层,避免追责时责任层层下移、方方甩锅。责任下放的同时,要增加基层可支配的管理权限和物资调配,上级部门还要及时提供业务指导,将“放管服”落实到位,营造正向激励氛围,切实卸下基层干部心理包袱,加快干事创业步子。

根治形式主义的难点,让基层干部“甩开膀子”干实事。当前,一些地区频繁的“督检考调”,以台账记录、会议纪要、拍照留痕等作为反映工作成绩的媒介;泛滥地开展争先进位排名,简单以数字量化工作成效,追求数量不讲质量,使得真正干事创业的热情在形式主义中被磨灭。要树立求真务实的观念,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听取群众实际需求,不做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面子工程”。要严格落实“四不两直”调研方式,规范督查检查,减少工作台账的厚度,增加为民服务的温度,少在作秀中拍照留痕,多通过实干在群众心中留痕。要优化工作成效考核标准,减“数量”加“质量”、多要“里子”少要“面子”,以“群众满意度”检验工作“深度”,切实减轻基层干部肩上担子,助其甩开膀子跑出干事加速度。

疏通层层加码的堵点,让基层干部“找准路子”谋发展。基层工作往往是“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在各级各部门下达工作任务时,越往下走要求越多、标准越高,层层“加码”、层层“内卷”使得基层超负荷运转,缺乏自主空间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创新,在工作开展中缺乏灵活性,往往造成政策“一刀切”。“加码”“内卷”的背后,其实是一些地区和部门层层曲解中央宏观政策,伤害的是政府的公信力。消除层层“加码”、层层“内卷”现象,亟需通过“瘦身减重”,给基层更多的自主空间。在制定政策和措施时,要通过充分调研和考量,制定真正可行的政策措施,便于执行部门精准把握、精准实施,防止层层曲解、层层加码。要避免下达过于刚性的任务指标,少提指令多给空间,给予基层一定的自主权和灵活性。要谨防政绩观移位,防止劣性“内卷”,树立“对工作的高度重视并不是一味提要求、下指令”理念,日常加强对基层工作的指导和支持,切实帮助基层解决实际问题,才是落实基层减负的“正确打开方式”,才能帮助基层干部找准路子,真正实现基层治理创新发展。(马关县纪委监委特约监督员 孙弟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