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日行一善 潜心立德树人——旬阳市小河初中“日行一善”德育创新与实践
发布时间:2024-06-27 15:11:13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郭顶“日行一善”最早载于《德育古鉴》一书。哲宗元祐三年任兵器监主簿的葛繁,葛繁坚持每天做好事,后来官至太守。有人请教他如何“日行一善”,他说:“比如这里有条板凳,倒了碍人走路,就弯腰把它扶正放好,即是一善。”所谓日行一善,不是让我们放下手中的一切事情,刻意地去做好事,而是让我们把善心时时带着,遇到需要我们伸出援手时,毫不犹豫地出手相助。
旬阳市小河初中在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创新德育教育新模式,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根据初中学生特点提出“七年级的“养习惯,端品行”,八年级的“控情绪,塑品格”,九年级的“展风采,勇担当”三段德育目标,开展“日行一善”活动,引导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让“善言、善行”落实到日常生活的每个细节中去,并形成习惯。从“日行一善”到“善行一生”,从而积善成德,形成健全人格。
“日行一善”提出背景
小河初中“日行一善”德育新思路的提出基于社会和学校两个层面。
社会层面:行善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
《左传》中有一言:“从善如登,从恶如崩。”是说追随善良就如同登山一般艰难,但是放弃善良纵容恶行就如山崩一般简单,由此可见,人性中难以克服的惰性,总是阻碍着我们向善的步伐。随着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青少年德育对象的思想表现错位。一些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取向发生倾斜,拜金主义思想抬头。有些学生在对待个人与环境等关系上“唯我”。不尊重他人,缺乏同情心、礼让心、孝敬心。形成塑造自我形象上的“盲崇”心态,他们模仿生活上的“阔气”、“洋气”、“怪气”,言谈举止的流气、俗气、匪气,对待他人的“义气”和“霸气”。法纪观念和社会公德趋于淡薄,极端个人主义思想明显抬头。打架斗殴,动辄抽刀;拉帮结派,成立团伙;语言粗鲁,胁迫恐吓;贪玩赌博,屡禁不止。如前些年的药家鑫事件、辽宁盘锦胡家镇中学杀人案等事件凸显当下青少年道德缺失严重,道德教育刻不容缓。
学校层面:作为新时代的少年,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引领全社会形成人人向善、人人学善、人人行善、人人扬善的良好道德风尚。
《礼记》中写到“敦善行而不怠”。在生活中的点滴小事中发挥自己的价值,在一些细微方面,表现自己的善心。学校探索践行“日行一善”这一活动载体,将中华传统文化中博大精深的“善”融进孩子的日常一言一行,以活动引领的形式激励孩子们去主动行善,在学校营造以行善为荣的良好氛围,通过“身边人”这个庞大的群体来感染、影响、带动那些品行不端的孩子,养成行善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让行善成为一种理念、一种习惯、一种风气,所有的孩子在善的氛围下健康学习成长,以善领航人生,我们生命就会在向善、行善中得到升华。
“日行一善”策划与实施路径
为了确保“日行一善”德育实践取得实效,小河初中精心策划,结合实际制定了完善的方案。
一是成立以支部书记为组长,校长为副组长,教导主任、团委书记、各班主任为成员的组织机构,办公室设在教导处,全体成员各司其职积极稳妥开展此项工作。
二是充分发挥舆论宣传作用,利用校园广播、板报、主题班会、经典诵读、升旗仪式等形式大力宣传“日行一善”教育实践活动的深远意义,在孩子们中传扬“善”的理念,引导全校师生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日常小事做起,把活动落实到日常生活之中。
三是制定了“日行一善,争做德馨学生”实施方案。方案明确了此项活动的目的、时间、内容及要求。
四是采用“八个一”的管理模式:即每日一记录一点评——每周一统计一小节——每月一评比一晾晒——每学期一总结一张榜。
“每日一记录一点评”:各班推选一名学生将本班学生一天所做好事记录下来,并将典型善事整理交给值周老师在晨会上点评,将老师和学生做善事的镜头以照片的形式张贴在公示栏里。“每周一统计一小节”:将一个周班上“日行一善”情况统计填表,班主任在一周的班会上小结。“每月一评比一晾晒”:月末,德育处将各班日行一善工作统计评比公示。“每期一总结一张榜”:一学期对表现突出的学生命名为“日行一善之星”张榜公布。
小河初中“日行一善”确立了六大实施路径。
一是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实践活动。制定了“日行一善”登记表,班级负责人记录每天班级行善人数和事件个数,每天在记录中选取一个典型案列上交值周老师,值周教师在次日晨会上点评。班主任在每周的班会、团队活动时点评,引导学生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点滴做起;开展了文明礼仪“六不和六要行动”。即不随意扔弃废物,要弯腰捡起一片纸屑;不浪费水资源,要多拧紧一个水龙头;不浪费粮食,要将剩饭倒入泔水桶;不践踏花草,要保护校园环境;不讲脏话粗话,要文明礼仪用语;不冷漠自私,要多伸援助之手。让学生实现人格的优化与完善,“勿以善小而不为”,积善成德,形成健康人格。
“日行一善”活动还从个人到集体,从校内到校外,从家庭到社会。开展了结合“学雷锋,我行动”敬老活动;“保护乾佑河,争做河小青”活动;“学习延安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红色之旅活动;走进西安交大,初探大学梦,理想启航活动;重走总理路——“跟党走,践初心,履使命”20公里踏春远足活动,都取得了较好成效。通过各类活动,以善在学校为基石,引导延伸至善在家庭、善至社会。
二是日行一善”与教育教学相结合。寻善源:语文教学中把品读经典诗文诵读与校本实践课相结合,从传统文化寻善源;存善心:把《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与《每周要求》相结合,培养学生向善、从善、行善的品质;纳善言:班会与文明礼仪常规教育相结合,教学与语文的摘抄、日记、周记相结合;行善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他人和社会做力所能及的好事。
三是教师率先垂范,为学生立下“善”榜。学校以支部为堡垒,党员为先锋,全体教师学习张桂梅、谭千秋等名师,着装得体,言行优雅,手不释卷,为人师表,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老师们自发组织了党员先锋队、护学岗、社区工作队等多个志愿服务队,带头服务师生。
四是情系留守儿童,关爱潜力生。留守儿童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家庭困难,学校党支部健全了师生结队帮困爱心平台,教师深入贫困生家中,为他们送去温暖。哪个贫困生有病及时送到医院;谁心理有障碍及时疏导干预。学校主要领导带头给贫困生送棉衣,买学习用具,带动了全体教师纷纷献爱心。面对潜力生,教师不歧视、不放弃,以极大的耐心和热情激励他们奋发向上,发现“亮点”及时表扬。教师的行为让学生明白:不论时间、地点,对身边的人和事的一个微笑,一句问候,一个帮助都是善举。
五是扎实开展劳动教育,筑牢立德树人基石。以学校劳动实践基地和劳动见习基地为基础,实践育人在做好校内德育教育课程建设的同时,学校因地制宜,创造特色主题活动。建设校外劳动实践基地和“金田蕙”劳动见习基地,带领学生走出校园,还原真实的劳动情境,引导学生在劳动中,学习发现并解决问题;参与公共事务,增强社会责任感。
六是文化育人,将善内化于心。走内涵发展,注重文化建设。通过打造校园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增强学校文化育人感染力。学校的校训、校风、教风、学风、文化长廊、国学经典诵读、演讲、舞台剧、成立“小荷诗社”等都是师生汲取德育营养的宝地,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博大精深的“善”落实到日常生活的每个细节中去,将善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引导学生从“日行一善”到“善行一生”,从而积善成德,形成健全的人格。
“日行一善”活动成效凸显
小河初中“日行一善”活动开展以来,在全校营造了“人人向善,人人从善”的浓厚氛围,广大家长、社会给予了充分的认可,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学生成长效果方面,很多学生品行发生巨大转变,讲文明、懂礼貌,良好习惯已养成。学生见师长主动问声好,“谢谢您”、“对不起”常挂在嘴边;拾金不昧、助人为乐、好人好事不断涌现;懂得感恩、恪守孝道、粗陋语言销声匿迹;学生节约意识已经养成,以往学生就餐浪费现象严重,剩饭剩菜随处可见,现在七百多人吃饭的餐厅悄无声息,学生不随意糟蹋一颗粮食;一度电、一滴水来之不易,人走灯熄、拧紧水龙头养成习惯;生活上不攀比,学习上严要求已达成共识。
教师成长效果方面,激发了广大教师的工作热情,育人氛围温馨浓厚,许多教师成为市、县、校德育标兵、德育先进个人,德育成果连年获得省、市、县级表彰,教师在收获教育教学成果时,也享受育人带来的甜美。
校园管理成效方面,学校“日行一善”活动开展得到教体局的重视。“日行一善”活动的开展受到受到新华社、教师报、陕西教育、安康报、今日旬阳等多家媒体报道和关注。学校先后被评为“安康市德育先进集体”、“安康市五四红旗团委”、“安康市立德树人基地校”、“安康市立德树人优秀学校”。
社会效应方面,自开展“日行一善”活动以来,五千余名学生参与活动,带动一千多个家庭的几万人行善、向善,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传播正能量。通过主题宣传和实践活动,带动社区广大青少年奋发向上、崇德向善,推动全社会形成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风尚。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工作具有长期性,“立德树人”是每一伴教育工作者毕生的课题,小河初级中学将秉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在新时代,以饱满的精神、热忱的情怀、高尚的师德,去谱写新时代德育新篇章。(供稿:旬阳市小河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