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成立半年的衡阳国企,凭什么攻克“卡脖子”技术,占细分市场90%以上份额?

发布时间:2024-06-28 10:08:20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郭顶

从一个10来人的团队,发展到50多名员工的科技公司;一家成立半年多的公司,攻克了一项“卡脖子”技术——“汽油直喷GDI”,打破了国际垄断;国内首发双燃料高压共轨缸内直喷喷射系统,能耗降低30%左右;全球首发液氨发动机,完成了从图纸到实物转化,目前正在进行性能开发……这是市国资委推进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的一个最佳注脚。

2023年,在巩固深化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成果的基础上,国家启动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市国资委将其列为重点工作之一,全力推进。围绕国有企业改革深化主题开展了走访调研,举办“科技周”活动,邀请国内顶尖专家授课,引导国资国企围绕新质生产力和35项“卡脖子”技术开展技术攻坚。

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为此,市国资委控股企业——南岳电控(衡阳)工业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将这家于2024年1月成立的全资子公司命名为:格利惠(衡阳)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格利惠”)。

“格利惠”是英文“Green  fuel”的音译,意为“绿色燃料”。显然,这是一家实施低碳、零碳战略,致力于新燃料及其系统性研发的绿色科技企业。

甲醇PFI燃料喷射系统国内市场占有率90%

近期,玉柴集团发布一款YC6CAXM发动机,作为国内首款船用大功率双高压共轨甲醇发动机,备受瞩目。南岳电控党委委员、工会主席、总经理助理兼格利惠总经理邓飞告诉笔者,该款发动机先进的双燃料高压共轨缸内直喷喷射系统,正是由格利惠提供。这套双燃料高压共轨缸内直喷喷射系统,仅使用柴油打火,而使用甲醇作为动力来源,大大降低了碳排放,也降低了30%左右的能耗。

“一艘轮船使用该技术配套新发动机,航行一小时可以节约120公斤柴油。”格利惠副总经理兼技术中心主任伍新义算了一笔细账,“也就是说,每小时可以节约人民币1100元。”

他还表示,国家实施“双碳战略”后,汽车厂家每年整车生产量跟碳排放总量密切相关,碳排放降低后,能为大大提升整车生产量的限额,对厂家具备重大战略意义。

笔者了解到,格利惠研发的双燃料高压共轨缸内直喷喷射系统,受到市场的热烈追捧。甲醇PFI燃料喷射系统在玉柴、吉利等厂家大批量应用,目前国内市场占有率高达90%以上,具备绝对优势。

液氨发动机,从图纸照进现实

除了甲醇,格利惠还积极布局氢气、液氨等新燃料的研发。邓飞介绍,液氨双燃料发动机已从设想和图纸转化为实物,走到了性能开发阶段。

氨是一种由1个氮原子和3个氢原子组成的分子。它完全不含碳,当它在内燃机中燃烧时,不会释放出二氧化碳。相比于甲醇而言,其碳排放迎来“史诗级”降低——减少90%以上,商用价值巨大。

6月18日,邓飞与中国一汽李骏院士工作站技术负责人就项目进度进行了碰头。他告诉笔者,与院士工作站的合作,依托他们的智力支撑,目前性能开发进展顺利。完成性能开发后,将进行可靠性试验、整车匹配工作,直至量产。

在方兴未艾的氢燃料研发上,格利惠也正同步玉柴、广汽等开展合作攻关,争取在3~5年内取得突破性进展。一个囊括甲醇、液氨、氢气的新燃料研发的蓝图,正在该公司徐徐展开。

攻克“卡脖子”技术,汽油直喷GDI可量产

当然,不仅仅是商用车,在乘用车燃料技术方面,格利惠也同样精彩:作为35项“卡脖子”技术之一,其旗下汽油直喷GDI技术,打破了国际垄断,马上可以量产。2009年,南岳电控成功开发了汽油直喷GDI,伍新义将其称为“1.0版本”。2020年,3.0版本横空出世,是最新的第三代技术体系,适用于最新的应用场景。目前正与东风汽车合作,应用于乘用车领域,推动技术自主化生产往前走。

1.png

科技作为灵魂,把品质做到极致。格利惠的科研人员占公司员工50%以上,而他们的生产线也普遍采用了人工智能,比传统生产线节约50%-70%的人力。

该公司产品“PPM值(产品质量检验水平)”严控在50以下,也就是说100万个产品里,故障率必须低于50个。只有这样的品质保证,才符合衡阳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的气质,才是衡阳国资国企改革深化行动的题中之义。

下一步,衡阳市国资委将以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为契机,持续引导市属国有企业聚焦主责主业,培育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和核心功能,不断激发国有企业创新活力,在我市大力实施“制造立市、文旅兴城”发展战略中再立新功,在落实新发展理念、创新驱动发展和实施国家重大战略的行动中汇聚“衡阳国资智慧”,贡献“衡阳国资力量”。(文/周明韬 图/周围 朱伟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