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武宣:推动农化服务提质扩面 努力提升为农服务水平
发布时间:2024-06-28 16:11:41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赵茜近年来,武宣县供销社系统牢固树立为农服务宗旨,持续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练就“内功”,向外“发力”,积极推动农业社会化服务提质扩面,努力提升服务“三农”水平,取得显著成效。
大力推进农村服务网络建设,筑牢为农服务根基。创办农村综合服务社。通过整合农村代销店、便利店、小商店、农资店等农村网点,创办供销社农村综合服务社133个。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与种养及加工经营大户合作、业务带动、投资入股、资金扶持等方式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74个。创建村级供销合作社。通过社社共建、社村共建等模式创建村供销社39个。
大力盘活土地资产,增强为农服务能力。抓机遇促盘活。二塘供销社抓住当地城镇化开发建设机遇,利用旧营业楼0.34亩土地,由开发商在新开发区为该社回建了建筑面积2400平方米新门面楼房12栋,使该社旧貌换新颜,资产增值翻3倍以上。武宣供销社、县农业生产资料公司及日杂废旧物资公司利用县府棚户区改造机遇,获得1300多万元补偿资金,分别在原地新建营业楼各1栋,建筑面积共计6663平方米。
招商引资促盘活。黄茆供销社通过招商引资,引入外部资金投资200多万元,将闲置的空地和旧房土地,改造建成新的超市,营业面积1030平方米,每年新增租赁收入7.7万元。三里供销社引入外部资金投资300多万元,将闲置的化肥旧仓库和空地改造建成新的超市,营业面积2500平方米,每年新增租赁收入7.8万元。
强化合作促盘活。县供销联社成立供销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充分发挥内部联合优势,强化合作盘活土地资产。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筹集资金250万元与思灵供销社合作,拆除该社旧危房1栋,新建二层经营综合楼1栋,建筑面积908平方米,并将该楼与楼后闲置空地连接建成新的超市,每年的租赁收入比改造之前增加20万元。
申报项目促盘活。黄茆和金鸡2个基层供销社,通过申报自治区供销社综合改革项目资金,各获得财政补助资金30万元,加上自筹资金29万元和18万元,分别盘活了闲置多年零租金收入的土地资产,新建建筑面积分别为700平方米和600平方米仓库各1栋。土地资产的盘活,有效地增强了供销社为农服务能力。
大力推动农化服务提质扩面,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建立农资保供稳价经营服务体系。全县供销社系统以电商公司为龙头,以乡镇基层社为主体,以村级供销社为终端,建立县乡村三级农资保供稳价经营服务体系。目前,在县城已建农资配送服务中心1个,在乡镇建立农资经营服务部9个,在村级建立农资经营服务站16个。县供销社电商公司积极与农资厂家和商家对接,开展集采直配,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费用,优惠供应农民,助力农民降本增收。
培育农业社会化服务示范点。县供销联社把电商公司作为农业社会化服务示范点,成立农化服务工作队。工作队现有成员9人、无人机3台、服务车辆3辆。去年以来,承接绿肥飞播和水稻、甘蔗、桉树、水果等无人机飞防植保服务面积共计3.5万多亩,销售无人机25台,并提供培训、维修等相应服务。
建立糖料蔗种植示范基地。县供销联社与武宣县博盛农机专业合作社合作,在武宣镇草厂村共建糖料蔗种植示范基地709亩。通过实施全程机械化、智能配肥、水肥一体化灌溉施肥和统防统治等种植方式,示范带动群众运用科学、先进的种植方法,提高糖料蔗产量,助农增收致富,加快推动武宣县蔗糖产业高质量发展。
依托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拓展农业社会化服务。通过资金扶持和业务带动及信息、技术服务等方式,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农机作业、统防统治、配方施肥等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工作。2023年以来,完成农业社会化服务面积达10万多亩。
创新联农带农经营服务体系。供销社参股领办的武宣县螺山生态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专业合作社+村级供销社+农户+社区”的发展模式,打造集种养、管护、收储、预冷、烘干、加工、销售及社区配送于一体的全产业链联农带农经营服务体系。目前,已建成螺山泉水稻产业核心示范区3600亩,年产泉水稻2800多吨,年产值1200多万元。投资200万元建设52个陆基养殖基地养殖池已投产,放养鱼苗10.8万尾。投资760万元的1万立方米农产品储存冷库、投资500万元建设年产5000吨的大米加工厂,已建成投入使用。(艾三喜 陆原令 张桂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