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应急管理人的“怕”与“不怕”

发布时间:2024-07-01 15:02:52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郭顶

“明天有个防汛抗旱的培训,不知道对接下去了吗?”这是从重症监护室转到普通病房后,清醒过来的崔远鸿开口问的第一句话。

image.png

崔远鸿在洪水现场指挥调度(左二)

生死关头 他却异常冷静

4月21日,星期天,江西省萍乡市上栗县应急管理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崔远鸿在工作岗位上忙碌一上午后,忽然觉得胸腔里“砰”一声,像有什么东西断裂了,他强撑着不适下楼,感觉自己没法开车了,便请同事帮忙送去县人民医院,还反复交代:“看完医生我会回来值班的。”

一进县医院,医生一听症状立马让崔远鸿坐上轮椅去做检查,检查结果为主动脉夹层破裂A型。主动脉夹层一旦破裂会引起大出血,是一种致命性的疾病。病情突发且十分凶险,县医院值班医生说要马上送往大医院。“像这种危重疾病,只有20%救治的希望。”医生的话一遍遍在崔远鸿妻子的脑海里回响,去往医院的路也变得无比遥远。

到达湖南湘雅医院后,崔远鸿直接被送到急救室。诊断结果是动脉夹层A型严重撕裂,且从颈动脉撕到腹部,一条长长的口子也从崔远鸿胸前开到腹部。“当时一道道病危通知书摆在我面前。”说起当时的情形,崔远鸿的妻子再度红了眼眶:“医生说他的血管只剩下一点点薄薄的膜了,稍微一激动,随时可以爆掉,像高压枪一样,十秒内身体所有的血液都能射光。”

回家休养的这些天,崔远鸿每天看书、散步,过上了许久不曾感受过的“清闲”日子,却总在妻子没注意的角落,偷偷将电话打到办公室询问工作落实到位了没有。

防患未然 他总“瞻前顾后”

上栗县应急管理局自2019年成立以来,崔远鸿就作为党委委员、副局长,分管防汛抗旱、减灾救灾、地质灾害、地震灾害救援相关工作。虽然此前在上栗县煤炭工业局负责安全监管工作,积累了一定安全经验,但要在一个新成立的部门、一项新的领域开展工作,对当时46岁的崔远鸿来说仍然是不小的挑战:“我还是怕自己工作不到位。”

为此,崔远鸿一边梳理文件资料,向有这方面经验的同事请教,一边积极参加省里组织的相关培训,还经常抽时间在网上学习。“到了这个岗位,就要让自己尽快适应、尽快进入角色。”怕自己跟不上新时代工作的要求,崔远鸿还常常求助年轻同志,学习电脑、网络知识。

在崔远鸿看来,应急工作,最要紧的就是应急二字,要时时留心,确保所有工作都要事先谋划、全盘规划、全线统筹。

为了不打无准备的仗,崔远鸿尽可能未雨绸缪。上任之初,他便带着一部手机、一个笔记本,走遍了上栗县各处水库、山塘,勘探地形、记录实际情况,用自己的脚步绘制着防汛的“布防图”。他还与各个相关部门如气象局、水利局、城管局、农业农村局等时常保持密切联系,确保遇上极端天气时可以第一时间进行天气会商:“宁可十防九空,也不可失防万一。”

可满打满算,却还是“失算了”。2020年主汛期期间,彭高镇萍水河区域的水已经没过河湾,要从上栗县应急管理局紧急调冲锋舟过去,由于舟体较大,需要既能将冲锋舟吊起又能运送的货车。情况紧急,崔远鸿冒雨跑了好几个停车场,才找到能运送的货车,来来回回耽误了不少时间。“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也知道自己工作上还有不足。”崔远鸿懊悔自己平时掌握的信息还不够全面,“幸好没有因此造成损失,要是我提早掌握县里大型停车场的联系方式,就可以直接打电话,快速出车。”自那以后,崔远鸿就要求不止应急局,各个乡镇应急所都要掌握一些抢险器械如推土机、挖机的联系方式,在遇到极端天气或突发情况时,本辖区内可随时可以调配。

事关安全 他怕“稍有疏忽”

在每年4-6月的主汛期,是崔远鸿格外紧绷,也是最忙碌时候,基本是“随时有事随时加班”。极端情况下,崔远鸿就铺盖一卷,直接睡在办公室全程待命:“不光是我,我们应急线上所有的班子成员基本上都是这样。”

极端天气过后,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没有造成损失,崔远鸿心里才感觉松了口气,但马上又要打起精神面对新的挑战:“像一根弦紧一下松一下,周而复始。”

对于各项分管工作,崔远鸿力求亲力亲为,“因为有些情况不亲力亲为的话,自己不能掌握第一手资料。”大到灾情现场,小到预警信息的发布,都能让他“牵肠挂肚”。大雨天气提醒防范城市内涝、提醒有关农作物种养殖大户提前做好防汛措施;遇上洪涝灾害或者山体滑坡,不仅自己去现场,崔远鸿还要求自己办公室成员跟着一起去:“不一定要参与救援,但要实时掌握现场的救援进度,第一时间采取应急策略。”

image.png

崔远鸿(右)实地踏勘现场。

说起各个区域不同的情况和应对之策,崔远鸿如数家珍:“有些地质灾害点,如杨岐乡的千丘田,有些老人不愿意住到山下,还守着山上的老屋。”遇到极端天气,崔远鸿就会发信息提示乡镇,有时还会打电话给乡镇应急所长,提醒村民及时转移。有时为了督促落实到位,还会打电话到乡镇分管领导。

为什么一而再再而三、不厌其烦地叮嘱?崔远鸿说那是“怕”,面对来势汹汹的洪水、持续不定的极端天气,容不得有半点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松弛心态,事关安全,一点点小差池都可能让事态不受控制。

生死关头,他“淡定从容”,面对工作,他却“害怕”起来:怕工作不到位,怕自己跟不上,怕保障不好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经历了这次波折,崔远鸿没有退缩:“身体恢复快的话,要尽快回归岗位,继续把这份工作做好。”(吴倩文 廖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