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宁强县安乐河镇用好“千万工程”经验建设和美乡村
发布时间:2024-07-05 11:25:42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赵茜近年来,陕西省宁强县安乐河镇将“用勤劳双手把家园建设得更加美丽”活动作为推动“千万工程”的重要抓手,紧扣“党建引领、产村融合、共建共治”的思路,以人居环境整治为突破口,塑造未来乡村建设新面貌,让乡村增“颜值”、提“气质”、升“品质”。
“谋”字上用心,工作更有章法
建设和美乡村,党建引领是关键。党委抓、齐心干,将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纳入党委重要工作内容,定期组织镇村干部持续学习省市县相关决策部署,深刻理解“千万工程”蕴含的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亲自研究解决“千万工程”中的重大问题,形成了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直接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推进机制。先规划、再落地,党委会研究决定村庄规划有关工作,根据产业、文化、生态不同实行“一村一规划、一村一主题”;邀请专业公司结合村容村貌、项目资金、农户实际编制重点村人居环境整治详细规划,先抓规划、再搞建设,做到既融入整体大环境、又体现特色“小气候”,先后打造“和美小院”示范点和宁青路过境段示范带。有重点、统筹推,将项目建设、产业发展与示范村打造相结合,把河沟治理、农村改厕、环境提升和文明庭院、文明家庭、清廉村居创建相结合,形成“党群共治、户户参与”和有制度、有标准、有任务、有措施、有队伍、有督查的“六有”长效机制,延伸建设和美乡村的“深度”和“广度”。
“美”字上用力,突出乡土特色
建设和美乡村,干净整洁是底色。以“宜居农房建设”打造点。按照“功能现代、风貌协调、成本经济、结构安全、绿色环保”原则,对阳青路过境段沿线61户开展宜居型示范农房建设,拆除沿线老旧房屋、清除院内杂草、推进改水改厕、栽植苗木花卉,将丰收挂起来、柴火堆起来、院落亮出来,建立院落卫生评比长效机制,每月考评打分、张榜公示,营造“整洁、舒适、安全、美丽”的居住环境,引导群众逐步改陋习、树新风。以“人居环境整治”连成线,坚持“小而美、小而特、小而精、小而强”的思路,下功夫实施人居环境改造提升、污水管网铺设、搬迁安置社区等项目,硬化背街小巷1.7公里,安装太阳能路灯160盏,打通户与户之间的通道,首家将阳青路过境段全部亮化,率先在全县建成了阳青公路沿线人居环境整治示范带;八海河、安乐河村沿途打造景观节点3处,见缝插绿栽植鸢尾花、樱花树、桂花树,播撒太阳花、百日草花籽,在村主干道沿线、房前屋后立起一排排整齐牢固、经久耐用的竹篱笆,不仅改善了人居环境,还保留了农村原生态味道,为村庄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安乐河村获评“陕西省美丽宜居示范村”荣誉称号;争取150万元实施任家坝村以工代赈(村民自建)项目,坚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不等不靠、自己创造”,创新探索村民自建模式,计划修建活动场所500余平方米、硬化入户道路及院场5000余平方米、加固石坎挡墙600余立方米、修复排水沟5000米,建成后安八路整体面貌将焕然一新。以“镇域生活垃圾治理”铺开面,全县首家被省住建厅、省财政厅确定为全省镇域生活垃圾治理试点镇,印发安乐河镇《镇域生活垃圾治理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明确年度目标任务、建设内容、主要工作,今年先后在主干道安放各类垃圾亭75组,为集镇及其周边的安乐河村、任家坝村住户分发垃圾桶1020个,购买垃圾压缩车1辆,落实“门前三包”及重点区域和关键节点保洁责任,积极推行“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镇处理”的镇域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理模式,阳青路过境段、集镇每天清运,安八路、安朝路沿线逢场日清运,任家坝村非路边住户每周五清运,基本实现了有机垃圾不出组、煤渣灰土不出村、生活垃圾不出镇。
“富”字上用功,强化产业支撑
建设和美乡村,群众增收是核心。突出“一村一品”建设,根据各村资源禀赋,找准发展方向,既帮助找销路推动小农户融入大市场,又注重规模化发展传统产业,唐家河村养殖梅花鹿150只、林麝80只,安乐河、张家坝、八海河、石垭子村发展食用菌381.4万袋、椴木香菇5780架、椴木木耳1342架、羊肚菌200余亩、中药材2800亩,任家坝村发展水培蔬菜培育11个菜品,有力促进群众稳定增收。创新集体经济方式,全县首家成立村级公司探索村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径,以各村集体经济现有资产为基础,率先成立6个村级公司,对外开展业务,去年6个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达到了15万元以上,其中4个村收入超20万元,并对群众进行分红。拓展招商引资实效,支持宁强绿槿园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中韩合资)实行技改项目,上半年完成外商直投20万美元,占全县总任务的40%,为全县的外资引进任务作出了安乐河贡献,目前设备已安装到位,流水线生产正在试运行中。引进云南武定康森商贸有限公司,总投资1300万元,新建食品加工、干鲜产品初加工生产线各1条、230平方米速冻冷库一座及实验室等,建成后将和镇内绿槿园外资企业、思宇水培蔬菜深度融合,形成食用菌、竹笋、山野菜、水培无公害蔬菜生产、加工、销售全产业链发展新模式,预计建成满负荷运营后年产值将达到1500万元以上、稳定解决60余人就近就业、实现集体经济收益增收15万元以上。
“和”字上用情,提升治理水平
建设和美乡村,塑形铸魂是关键。增进为民情怀,认真解决群众诉求。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鼓励人大代表、党代表抽出时间、沉下身子走访群众,在问计于民、问需于民中了解群众诉求,王家沟、阳山沟、八海河便民桥项目和紫竹沟低压电网改造项目正在建设中,集镇新能源充电桩即将安装到位,通过一件件实事赢得民心,汇聚推动发展的正能量。消除风险隐患,扎实筑牢安全防线。认真落实“镇”守平安十条措施,探索基层网格化管理服务模式,以“格”为基础、以“网”为依托,大力推行网格员“一员多用、多员合一”的“六大员”模式,即:安全隐患排查员、矛盾纠纷调解员、民情民意收集员、法治教育宣传员、特殊人群关怀员、重大险情报告员,坚持每周调度、每月轮训、每季考核网格员,4-5月网格事件上报完成度列全县第2,全镇327名网格员在办实事、解难事中赢得群众信任,打牢了基层社会治理的群众基础。树立典型模范,持续厚植文明新风。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作用,安乐河村积极阐述乡土文化中团结、友爱、扶危济困等优良品德,发挥其道德教化、凝聚人心的功能,广泛开展“立家规、传家训、树家风”和“文明家庭”“新乡贤”等选树活动,先后评选出杨生东、王康秀等先进典型,让群众学有榜样、赶有目标,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蔚然成风;八海河村和甘肃省阳坝镇龙潭子村连续三年开展篮球、拔河友谊赛等村民喜闻乐见的群众性文体活动,营造了团结、活泼的社会氛围;任家坝村通过健全议事机制、创新议事载体,打造“邻里小院议事”等群众议事阵地,先后就供水管理、河堤建设、水培蔬菜用地保障等开展协商议事20场次,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11件,带动形成了农村德治、法治、自治“三治”融合发展的良好局面,乡村环境由面上美向纵深美、由眼前美向心里美转变。(成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