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完成浙南首例生物可降解卵圆孔未闭封堵术

发布时间:2024-07-05 16:04:14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赵茜

近日,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李岳春教授团队成功完成了浙南地区首例生物可降解卵圆孔未闭封堵术,这一里程碑式的手术标志着该院在心血管介入领域再次取得重大突破。

卵圆孔是房间隔中部的未闭裂隙,对于维持胎儿的血液循环是必不可少的,胎儿娩出后即功能上关闭,一般1周岁内解剖上大多闭合,3岁以后仍未闭合即称为卵圆孔未闭(PFO),约25%的成年人存在PFO,然而大多数卵圆孔未闭患者没有显著的临床症状,仅少数患者会出现临床症状。传统的卵圆孔未闭封堵术虽然能有效治疗该疾病,但使用的金属封堵器在患者体内会长期存在。而生物可降解封堵器的出现,为卵圆孔未闭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

患者是一名年轻女性,长期不明原因偏头痛、头晕,发作起来,疼痛难忍,期间多次头颅、颈椎检查,未见异常。近期,发作频率增加、疼痛加剧,严重影响日常工作生活,遂来我院就诊,寻求治疗。行发泡实验、右心声学造影检查结果阳性,均提示右向左大量分流,心脏超声检查发现房间隔上存在裂隙样“小孔”,确诊卵圆孔未闭。结合既往病例资料,明确患者长期不明原因反复头痛系卵圆孔未闭导致,且符合卵圆孔未闭介入封堵指征。

经过全面检查及评估,医生团队给出两套方案,一是植入传统金属封堵器进行封堵,另一则是使用可降解封堵器行介入封堵,在充分了解对比两个方案后,患者及家属强烈意愿行可降解封堵术。

此次手术由李岳春教授亲自操刀,带领该院心内科团队通过精心准备和周密手术策略制定,成功将生物可降解封堵器植入患者心脏内,闭合卵圆孔,手术全程仅耗时30分钟,非常成功,术后患者各项指标正常,安返病房。

据医生介绍,生物可降解封堵器采用先进的生物可吸收材料制成,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能够在完成封堵任务后逐渐降解并被人体代谢吸收,基本无异物残留,避免了金属封堵器永久留存体内可能带来的远期并发症风险;此外,封堵器降解后,房间隔结构完整,保有组织弹性,不会影响未来可能存在左心耳封堵、射频消融术、瓣膜手术等左心介入治疗的房间隔穿刺,大大节约了远期治疗成本,可以说不仅为患者带来了更好、更长远的预后效果,也进一步提升了心血管介入手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医生提醒:不是所有的卵圆孔未闭都需要干预治疗!对于是否需要封堵处理,患者应听从专业心血管专科医生的评估和建议,综合考虑症状的严重程度、分流量的大小以及患者的年龄等因素,判定是否需要治疗。

据悉,李岳春教授在心血管疾病的诊治和介入手术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和高超的技艺。他带领的团队在心血管介入领域取得了多项显著成就,此次成功完成浙南首例生物可降解卵圆孔未闭封堵术,再次证明了该团队在医学创新技术方面的领先地位和卓越实力。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ﻪ,生物可降解封堵器等先进技术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这些创新技术的出现,不仅为患者带来了更好的治疗效果和更高的生活质量,也为医学领域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我们期待未来能够有更多这样的医学创新技术出现,为人类的健康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