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翼城,与花鼓相遇——山西电子科技学院“花鼓晋韵,翼览无遗”暑期社会实践队活动纪实
发布时间:2024-07-16 15:48:31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赵茜为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了解和传承翼城花鼓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其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避免其在现代社会中被遗忘和失传。通过亲身参与和学习,提高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尊重,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为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贡献力量。7月7日——7月14日,山西电子科技学院校团委会社会实践队在指导老师董凝的带领下前往山西省翼城县,开展“花鼓晋韵,翼览无遗”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随后在太原市、大同市、长治市、忻州市、吕梁市等地进行宣传。
翼城,古冀州之域,大夏之墟,素以“唐尧故地”、“晋国之源”而著称于世,是中华民族古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早在2006年5月20日,翼城花鼓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实践队的第一站,来到了充满文化底蕴的翼城县人民文化馆。
迎接实践队的是一场别开生面的演出——小朋友们的花鼓表演。当欢快的锣鼓声响起,一群小朋友们精神抖擞地登上了舞台。他们手持花鼓,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随着节奏的变化,舞动着身姿,敲打着花鼓。那整齐的动作、灵动的眼神和充满活力的表演,让在场的每一位实践队员都为之震撼。这些小朋友们虽然年纪尚小,但他们对翼城花鼓的热爱和精湛的技艺,让大家看到了翼城花鼓传承的希望。
实践队在邹亚莉馆长的带领下观看了翼城花鼓的发展视频。视频中,详细记录了翼城花鼓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变和创新。从最初的简单表演形式到如今的多样化舞台呈现,翼城花鼓不断吸收着时代的元素,与时俱进。队员们通过观看视频,更加全面地了解了翼城花鼓的发展脉络,也对如何在新时代传承和发展这一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跟随着邹亚莉馆长的脚步,队员们来到了文化馆的展厅中,墙上挂满了翼城花鼓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出照片。从古老的乡村舞台到现代的城市大剧院,从民间的自发表演到国家级的文艺汇演,翼城花鼓的足迹遍布了大江南北。通过这些照片,仿佛看到了翼城花鼓一路走来的艰辛与荣耀,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这一艺术形式所承载的历史厚重感。
接下来,实践队对邹亚莉馆长进行了深入的采访。馆长是一位对翼城花鼓有着深厚感情并对其深入研究的专家,她向队员们详细介绍了翼城花鼓的发展历程、艺术特色和文化内涵。她说,翼城花鼓起源于唐朝,经过数千年的传承和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它融合了舞蹈、音乐、武术等多种元素,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然而,在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中,翼城花鼓面临着传承困难、人才短缺等诸多问题。馆长希望通过这次实践活动,能够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和喜爱翼城花鼓,为这一传统文化的传承注入新的活力。
实践是此次活动的重大环节之一,实践队员在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孟得高师傅的耐心指导下,学习了花鼓的基本动作和技巧。在孟师傅的鼓励和示范下,他们从生疏笨拙到逐渐掌握了要领,从简单的敲击节奏到复杂的舞蹈动作,一遍又一遍地练习着,汗水湿透了他们的衣衫,但他们的眼神中始终充满着坚定和执着。每一次的敲击、每一个动作的伸展,都需要全身心的投入和精准的控制。花鼓的节奏仿佛有一种魔力,能够让人忘却疲惫,沉浸在其中。通过亲身体验,队员们不仅学到了花鼓的技艺,更感受到了传承这一传统文化所需要付出的努力和坚持。经过一天的练习,队员们的技艺有了明显的提高。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始尝试将所学的动作和技巧进行组合,编排成一段完整的花鼓表演。在这个过程中,队员们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创造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不断调整和完善表演内容。
之后,实践队怀着崇敬的心情采访了翼城花鼓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李星明。李师傅是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他一生都致力于翼城花鼓的传承和发展。在采访中,老人讲述了自己年轻时学习花鼓的经历,那时候条件艰苦,但他凭借着对花鼓的热爱和执着,不断钻研和练习,最终成为了一名优秀的花鼓艺人。在与传承人的交流中,队员们深刻感受到了他对翼城花鼓的深厚感情和对传承的担忧。他说,现在的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兴趣越来越淡薄,愿意学习翼城花鼓的人越来越少。他希望能够通过各种方式,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和喜爱翼城花鼓,让这一传统文化得以延续和发展。
“花鼓晋韵,翼览无遗”实践队员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队员们积极与各大文化网站合作,利用抖音、视频号、小红书等多个平台通过视频、照片等形式生动展现了花鼓的独特韵律和背后的动人故事,吸引了众多网民的关注和点赞。他们深入翼城的大街小巷、田间地头,进行实地调研和采风,组织花鼓文化进校园活动,培养了孩子们对花鼓的兴趣。集体活动结束后,实践队员分成五个小队分别前往长治壶关、长治长子、太原尖草坪、太原万柏林、忻州原平、忻州五台、吕梁石楼、大同平城等地进广场、进校园、进企业宣传翼城花鼓——翼城花鼓世代流传,经久不衰,与当地人民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为后人了解古代翼城的社会变迁、历史沿革提供了一份珍贵的史料,同时它也是音乐学、民俗学等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
近年来强调要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推进文化自信自强。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深化文明交流互鉴,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花鼓晋韵,翼览无遗”暑期社会实践队员们先从翼城花鼓出发由点及面,实地考察并亲身体验学习这一项传统文化,为将来持续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奠定了基础。
翼城花鼓以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成为了山西非遗文化的一颗璀璨明珠。时间虽然短暂,但对于实践队员却是一段意义非凡的经历。他们不仅初学了翼城花鼓的技艺,更深刻地领悟到了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传承的紧迫性。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他们会带着这份宝贵的经验和坚定的信念,为翼城花鼓的传承与发展贡献出自己的青春力量,让这一古老的艺术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康子怡 强雅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