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新探索:浙财学子与千鹤的品牌新模式

发布时间:2024-07-17 15:38:34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郭顶

为打造独具特色的千鹤品牌,浙江财经大学数据科学学院赴建德千鹤“红韵鹤乡创,鹤舞振兴梦”实践服务团前往建德市千鹤村开展了为期一周的实践调研。实践团围绕“红色文化底蕴”“千鹤妇女精神”以及“共富工坊”三方面挖掘当地乡村振兴密码,打造特色品牌文化。

历史力量,塑造乡村品牌新灵魂

7月4日上午,浙江财经大学数据科学学院赴建德千鹤“红韵鹤乡创,鹤舞振兴梦”实践服务团来到“妇女能顶半边天”的思想发源地——建德市千鹤村。在千鹤村工作人员钱愫媛的带领下,实践团参观了千鹤书房、文化礼堂、莱莱咖啡等建筑,见证了千鹤村在保留传统韵味的同时,融入现代元素的独特魅力。实践团在与钱愫媛老师的采访中了解到,近年来千鹤村重点关注“千鹤妇女精神”这一独特资源与优势,与政府、企业三方合作,力推“资产+”致富模式,合力盘活村级闲置资产,盘活荒地近2000余亩,同时联动梅城镇合力打造了“千鹤嫂创业街”,为妇女创业就业搭建平台。通过实地调研,实践团发现千鹤村已重新规划闲置农房12处,厂房3座,改造民宿综合体1家,商铺10间,成果显著。实践团在此基础上,对千鹤村乡村振兴战略进行深入探讨,将历史文化与现代科技赋能、产品创新相结合,进一步推动千鹤品牌的特色化、市场化发展,为村民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7月4日千鹤村团队全体成员寻访千鹤村(右起第三个为钱愫媛)

实践团成员跟随千鹤村负责人走访村子(右起第一个为钱愫媛)

在走访千鹤嫂创业街的过程中,实践团发现,千鹤村的人口比例十分均衡,大多数年轻人都选择留乡就业。而形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与当地政府扶持文旅融合密不可分。多位非遗工作者表示,文旅融合的发展方式有效解决了他们的就业问题,大大提升了他们的生活质量。

千鹤嫂妇女精神教育基地

女性力量,驱动乡村产业新引擎

7月5日下午,实践团前往千鹤嫂妇女精神教育基地、女子民兵传承馆、妇女双创产业园参观学习,对千鹤女性这个群体有了更深的了解。钱老师表示,带领村里的女性实施“乡村梦想家”培育计划、打造“千鹤嫂”农特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进一步推动了千鹤村的经济发展。通过培育特色产业带,自产、自制、自销乌米粽、晒面等农产品,收获颇丰,千鹤村已然成为年产值达1000万元的村落。同时,千鹤村还开展“三八女神跑”等活动弘扬千鹤妇女精神。谈及未来的发展方向,钱老师表示将跨出发展舒适区,创新开展庭院经济,促进业态发展,吸引更多的家庭游客前来学习游玩。而实践团将以此为目标,设计文创产品,宣传千鹤文化,与千鹤村一起打造独具特色的千鹤品牌。

7月4日千鹤村团队全体成员寻访千鹤村(左起第二个为钱愫媛)

共富模式,探索乡村发展新路径

乡村的振兴离不开政府的支持,也离不开村民的行动。通过实践调研,“乡村梦想家”“千鹤书房”“千鹤一碗”“千鹤一味”、共富工坊等项目的开展,让“千鹤嫂”顶起了乡村振兴半边天。从中,团队成员发现这些乡村振兴的成果对打造千鹤品牌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7月4日千鹤村团队全体成员寻访千鹤村

其中“严州小吃非遗工坊”是千鹤村乡村振兴和共富共富的又一亮点。实践团发现,“严州小吃”共富工坊是在村党委的指导下,由当地村民利用自家庭院房屋改造而成的。这种以传统手工艺为依托的共富工坊模式,不仅带动了周边妇女的就业,还传承了乡村文化,促进了乡村经济的繁荣。不仅如此,千鹤村还大力推进“共富工坊”建设,通过盘活乡村闲置资源、吸引人才回流、电商平台搭建等方式,努力实现“村村有工坊”的目标。如今的千鹤村已然成为一张“千鹤新女性文化”的金名片,在服务乡村振兴,建设宜居宜业和最美幸福乡村的实践中展现千鹤巾帼智慧,绽放千鹤巾帼风彩,贡献千鹤巾帼力量。

7月5日千鹤村团队全体产业寻访严州小吃非遗工坊

在此次实践过程中,实践服务团的成员们目睹了千鹤村在乡村振兴道路上所展现的勃勃生机与累累硕果。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以女性力量为核心驱动力,千鹤村以乌米粽、扎染、纳鞋、制香等一系列独具匠心、富有地域特色的品牌产品,生动诠释了乡村振兴的无限可能。

7月5日千鹤村团队全体产业寻访非遗工坊

实践团成员采访游客

在乡村振兴的广阔舞台上,浙江财经大学的学子们踏上了一场寻根之旅,深入建德市千鹤村,领悟乡村振兴背后的深层逻辑与未来潜力。同时,为扩大千鹤村宣传力度,让更多人看见“她”。实践服务团通过实地采访和发放问卷的形式收集游客、居民需求,设计特色千鹤IP、文创产品,制作宣传视频。接下来,团队成员将围绕“乡村振兴密码”帮助千鹤村打造独具特色的千鹤品牌,推进千鹤村高质量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团队成员:王鑫鹏、高慧璇、陈灵杰、张宁格、金欣怡;带队老师:温从乐、蒋萌;负责人:朱鸿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