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平区“三全三力”清剿水葫芦 共护闽江源头“优质水”

发布时间:2024-07-18 15:19:04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赵茜

作为闽江干流的源头,延平辖区闽江段长约65公里,占闽江干流近三分之一,素有“闽江之珠·文武延平”之美誉。近年来,延平区委、区政府探索推行河湖长制跨区域协作“三全三力”做法,科学谋划,精准治理,从源头守护一江清,让闽江两岸共享“优质水”。

一、案情介绍

延平区地处福建“母亲河”闽江干流源头,建溪、富屯溪、沙溪在此汇合,72条大小支流纵横交织。长期以来,上游的水葫芦及漂浮垃圾随之顺流而下,受气温升高及水体富营养化影响,水葫芦等漂浮物在闽江流域延平段大量蔓延,不仅对水体造成污染和破坏,也给沿岸和下游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不利影响。

近年来,延平区委、区政府以水口库区漂浮垃圾及水葫芦集中整治为契机,推行“全流域治水、全方位管水、全民性护水”,凝聚“三力”答好新时代“炉下之问”延平答卷,坚决打赢河湖水葫芦歼灭战,基本实现河面无水葫芦、无废弃物、河岸无垃圾的“三无”目标,切实保障闽江流域延平段水安全。2023年底,延平区8个国省控断面水质达标率为100%,其中Ⅰ—Ⅱ类优质水质比例100%,小流域断面水质达标率为100%;先后荣获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区、中国天然氧吧和全国渔业平安示范县3个“国字号”名片。

二、主要做法

(一)全流域治水,增强精准“统治”续航力。

坚持流域“一盘棋”,以巡河“交水”机制为切入点,强化上下联动、区域协同,全力以赴打赢水葫芦“歼灭战”。

一是上下游联“交”。创新建立巡河交水制度,联合闽江上游县(市、区),开展建溪、富屯溪巡河“交水”联合行动,并将巡河交水工作延伸至小流域、到乡镇(街道)、村,逐步实现乡乡交水、村村交水,构建区域共治新格局。健全完善“一河一档一策”“周例会、月交水”等工作机制,从严从实督查“河长制”开展情况,压紧压实各级河湖长责任,打破一地一段一岸治理的局限,推进流域协同保护治理。今年以来,共召开6次巡河交水工作部署推进会,已实现村级巡河交水工作在全区全面铺开,涉及18个乡镇(街道)128个村。设立村(居)交接断面水质取水监测点公示牌120面。1—6月,乡镇之间巡河交水34次,村村巡河交水64次,移交涉水问题清单25个;县级河长离任交水2人,乡级河长离任交水14人,副河长离任交水14人,污染源摸排整治46个。

二是左右岸共“治”。通过县级河长令、提醒函、交办单、通报等形式,督促压实责任,全力打好“河湖管护”攻坚战、“四乱”整治阻击战,实现河长制“有名、有实、有能、有效”。2023年3月,由于气温升高及水体富营养化等原因,水葫芦在全省大面积爆发,延平区迅速行动,按照“河长负责、属地打捞、区域协调、全面清理”的要求,区政府累计投入350余万元,炉下、夏道、樟湖、太平四个水口库区乡镇负责,调动4300余人,调度打捞船只1620余艘,打捞白色泡沫浮球1.3万余颗,清理河面垃圾2500余吨,通过专项清理行动,有效遏制了水葫芦的生长蔓延,河面已基本无水葫芦、废弃垃圾。

三是干支流协“清”。以闽江流域为主,富屯溪、建溪同步开展清理工作,延平辖区共有峡阳、照口、沙溪口三座水电站大坝,成为拦截河面垃圾及水葫芦的强力“屏障”。为杜绝各自为政、推诿扯皮情况发生,延平区建立了重点流域水葫芦(漂浮物)专项治理工作方案,三座电站每年出资280万余元,采取公开招标办法引进第三方公司,对47.8公里河道水葫芦(漂浮物)进行常态化打捞,每年累计打捞清理河面垃圾约10000余吨。同时,进一步健全河道保洁机制,常态化组织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协同联动打捞,形成属地有人捞、上游不排放、垃圾不出境、左右不推诿的良好局面。

(二)全方位管水,提升联动“智治”战斗力。

以智慧河道建设为契机,将卫星遥感、无人机、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融入其中,实现全域河道的智慧化视频监管,极大提升河湖保护监管能力。

一是“一图”览水。成立全市首个无人机编队,配备7套无人机装备,组建“无人机+人工+保洁”队伍,对闽江延平段开展常态化巡查,减少人工巡河盲区;在全区设置监控点位5个,全面覆盖1条干流、2条支流流经的人口密集地带,实现24小时在线的河流环境、水情水位、管护情况实时监管;开发水质在线监测系统,将全区入河排污口、支流及乡镇交界断面水质信息录入整理,以不同颜色呈现水质类别,以曲线呈现水质变化,构建“水陆空”三位一体的巡查体系,构建全区流域“一张图”。

二是“一屏”管水。响应省水利厅数字化、无纸化改革工作要求,以“智慧治水”为抓手,结合区情、因地制宜地打造延平区河湖生态智慧运营平台,通过整合延平区水系图、无人机航拍影像数据、人工巡河数据、河段养殖场、排污口及公示牌等基础信息,助推全域水环境治理一体化、高效化发展。通过信息管理平台,可以观看无人机巡河现场,并连线河道专管员,远程指挥巡河工作,真正实现了“一屏管水”。

三是“一体”治水。成立物业管理服务中心,探索“企业化运作,专业化管护、智慧化监管”的河湖管护新模式,按照“动态跟踪、定期评估、年终考核”原则,不断提高专管员巡河管河护河工作成效。通过高清河流监控系统、无人机自动巡河系统、水质在线监测系统、市场化物业管理系统等,为各级河长、河长办工作人员实时管控河流动态、科学分析河流问题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今年以来,全区共开展人工巡河35900余次,无人机巡河500余次,累计发现“四乱”问题431件,完成处理431件,处理率达100%。

(三)全民性护水,形成协同“共治”凝聚力。

积极探索创新联动“护水”机制,秉承“小流域单元治理”理念,与沿河单位建立岸线共治工作格局。

一是联合全民巡河。组织开展“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等宣传活动,营造全民共治、爱河护水的良好氛围。在区政府网站设置“河长制工作专题栏目”,将河流监控、河长信息、水质情况及时向社会公布,让公众在家即可参与河流监管;通过建立24小时热线,加强民众监督管理,广泛组织沿线企业河长、民间河长、人大代表、河小禹等社会力量共同开展巡河护河行动,形成“党政领导、部门协作、社会联动、群众参与”的良好局面。

二是联手清理河道。联合开展河道保洁,遵循“属地为主、协同共治”的原则,共同制定跨界河道保洁制度,落实管护责任,明确管理范围,针对河道存在的环境问题,快速响应,联合核实情况,形成统一整改方案,加快跨界河道环境综合整治进度,为沿岸居民提供更加舒适、生态、优美的环境。区政府每年出资230万元,实行水口库区(延平段)四个乡镇分段分片负责、第三方保洁公司市场化运作的常态化河道清理新模式,对闽江河面进行常态化保洁。

三是联动巡查执法。加强区域联动,探索建立跨界河道和重点水域的联合巡查执法及专项行动机制,适时开展联合执法。针对河湖“四乱”突出问题,特别是水利部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充分发挥22个区乡部门河长办作用,常态化联动开展河湖“四乱”专项执法行动,压实“河长+三长”等协作机制。2023年,延平区集中整治1个多月时间,开展河湖“清四乱”涉河采砂问题集中攻坚整治行动,共清理砂场15家,拆除采砂码头管理房5座,采砂设备15处,采砂船17艘及配套装卸运输船只92艘,辖区流域沿线河湖多年未完成整治的采砂场、采砂船问题基本实现全面清零。(王祥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