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前,事业单位管理工作在比较关键的内容是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尽管人力资源管理对于事业单位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然而,在管理工作中还有一些不足,针对这样的状况,事业单位需要建立完善科学统一的激励机制,让工作人员更加主动的融入到事业单位工作实际中,实现人员管理工作的高效性,为事业单位的可持续运行提供有效保障。本文主要就激励理论在事业单位人员管理工作中的作用和运用策略展开分析研究。
当前,伴随知识经济的不断发展,人力资源竞争问题比较突出。事业单位在我国公益事业建设中占据重要位置,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事业单位属于非盈利性的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实际中,激励机制可以有效激发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对于事业单位工作的正常运转具有重要意义,为社会的建设发展做贡献。
一、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激励机制的作用
(一)激励机制的导向和带动作用
在事业单位之中运用激励机制,能够为工作人员的发展目标提供指导,为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转提供有效保障,有效发挥激励机制的价值。激励机制可以让相关的工作人员明确单位的发展趋势,与此同时,让员工自身提升综合素质,提高业务水平,获取更多的专业知识,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为工作的高效落实提供有效保障。此外,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比较独立,具有探寻自身目标的权利。因此,为了实现目标的统一性,要借助激励机制进行指导。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要不断学习,提升自身的工作能力,满足员工的心理需求,让员工可以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最终实现自身的目标。同时,事业单位的员工获得鼓舞,可以有效的利用自身的价值,可以增强员工工作的热情,有效发挥员工的创造活力。因此,对于事业单位,在管理工作与人力资源工作之中要有效的利用激励机制,有效挖掘员工的潜能,让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在实际工作中,营造轻松的工作环境[1]。
(二)激励机制的优化人力资源配置作用
在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之中,人才是管理工作的重点,需要创设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队伍,对单位人员进行科学的分配和整合,让工作人员可以为事业单位发展提供有效保障,以此发挥激励机制的作用,让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得以实现,重视对管理部门的整合,合理的分配人力资源。当前,事业单位在实际发展中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比较关键的人才。事业单位需要利用激励机制塑造复合型人才。同时,就精神与物质角度来说,利用更加多元化的激励手段,根据事业单位员工的具体状况创设激励方法,提升员工的工作热情,发挥员工的自觉能动性,提升员工的自主能力,合理的落实工作,为事业单位的长远发展提供有效保障[2]。
(三)激励机制的集体凝聚作用
就长远发展而言,激励机制可以给予员工有效的引导,朝着一定的目标进行。就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而言,事业单位目标具有统一性,每个员工都要朝着共同的目标努力。此外,激励机制在对员工进行引导时,可以让员工的集体荣誉感增强,提升事业单位的凝聚力。对于事业单位来说,事业单位的凝聚力越强,工作人员的集体荣誉感就越强。因此,事业单位与员工要构建良好的关系,为员工提供轻松的工作环境,实现激励机制的价值,让员工获取更多的利益。事业单位的员工可以融入到激励政策之中,增强事业单位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让员工为事业单位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3]。
(四)激励机制的行为约束作用
就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人类的行为取决于内心的想法,如果内心活动满足可以落实到行动之中,激励机制能够对人们的心理需求提供保障,让人们行为有所变化。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利用激励机制,能够把员工内心需求和各个部门的岗位需求整合到一起,创设科学的激励政策,实现奖励机制的高效性。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为了获取工作的满足,要根据岗位工作的相关规定进行自我管控。激励机制在推动事业单位发展的同时,可以对工作人员进行有效的监督,激发工作人员的自觉能动性,更加主动的融入到工作实际中,为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高效落实提供支持。
二、激励理论在事业单位人员管理工作中的运用策略
(一)打造完善的激励体系
事业单位要立足于人员管理工作的实际,对激励机制进行整合健全,利用多元化的激励技巧,不断满足工作人员的实际需要,让事业单位所有的工作人员都能正确的认识激励机制,以此来实现激励机制的高效性。首先,把激励机制与绩效考核整合到一起,综合评价员工的工作情况,工作态度和工作能力等。其次,要把人力资源绩效管理与事业单位的人员管理相结合,对以往的管理模式进行革新。最后,事业单位需要重视考核信息的反馈,把考核结果与事业单位员工奖励,人才选拔和聘用,岗位调整等相结合,让员工更加努力工作,不断提升自身的工作能力。另外,事业单位在一定情况下,要利用科学的奖惩机制,有效避免工作懒散,消极怠工,互相推诿,操作不合理等问题,为事业单位工作的正常运转提供支持,以此实现工作的高质量发展[4]。
(二)强化以人为本的理念
事业单位展开激励工作机制,要立足于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让工作更加有针对性,让激励工作获得理想成效。比如,事业单位需要科学考查具体状况,员工管理工作的具体状况,员工的实际需要,工作岗位和层级发展前景等,以此作为前提,对事业单位的激励机制进行调整,进行个性化激励,不断满足工作人员的诉求。事业单位要对考核评价的方法进行优化,利用自评,互评,综合考评,阶段考评等多元化的手段,让工作人员明确自身的工作责任,不断满足岗位实际要求。除此之外,相关的管理人员要给予员工鼓舞,增强员工工作的自信心,防止不良心理情绪对工作造成影响。
(三)运用多样性的激励手段和方法
事业单位要运用多元化的激励手段,立足于职工不同的岗位,业务能力,工作需求等,有针对性的运用激励方法,实现激励的科学性。首先,物质激励,比较高效的激励方式,在事业单位内部运用比较广泛。事业单位在运用激励机制的实际中,要对工作人员的工资,奖金,津贴补助的公平性提供有效保障,结合不同的岗位和工作能力的员工设计相适应的物质奖励。其次,目前,人们的实际需求趋于多样性,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的岗位需求不断变化,仅仅借助以往的物质激励很难取得良好成效,事业单位运用的激励机制需要考虑职工的精神层面,事业单位需要结合员工的要求,为其提供更轻松的工作环境,定期组织员工外出学习培训,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让员工可以实现自我价值,定期开设文娱活动,为员工提供良好的福利待遇,让员工更加积极工作,为事业单位创造更多的效益。除此之外,事业单位需要给予优秀员工鼓舞和评价,结合岗位的实际,对员工进行科学调整,让员工有效的发挥自身的价值,增强对工作岗位的认知,以此来实现事业单位工作的科学性[5]。
(四)构建科学健全的考核体系和人力资源配置体制
事业单位当前运用的考评制度主要针对人的考查,区别于人力资源激励机制考核体系,人力资源激励机制主要考查岗位能力。事业单位大部分是知识,智力和技术类的岗位,通常有一定的特殊要求,岗位之间具有一定的差别,针对那些特殊岗位的工作职能,岗位条件,工作效能等进行合理规划,对相关的工作人员进行科学考查,利用岗位的实际管理目标,来保障评价的公平性,构建业务能力与业绩相结合的评价体系,对岗位工作人员进行有效分配。
(五)加强事业单位的工资改革
我国的事业单位的主要工作职责是为人们提供不同种类的社会公益服务,各类工作任务具有比较高的智力,技术和技能性特征,利用比较统一的技术职称可以合理的展示技术层级,然而,在员工之间的智力,技术和技能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事业单位工资改革要想取得良好成效,要合理解决这一问题。然而,薪酬激励在事业单位人力资源激励机制中占据重要位置。因此,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成为新的发展要求。就社会角度来说,当前,事业单位的高工资激励机制,不能有效的将优秀人才的价值展示出来,缺乏一定的公平性。事业单位落实绩效工资,能够对这类不公平的状况进行优化。就事业单位自身而言,借助绩效工资,可以对以往的工作模式进行革新,让工作人员尝试新的工作考核模式,为事业单位创造更多的价值,得到社会的认可,让事业单位的员工更加自觉的融入到科研工作实际中,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以此推动整个国家的发展进步[6]。
结束语:
总而言之,当前,社会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对于人力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事业单位是我国公益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重视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长远过程,因此,事业单位的管理者,要立足于当前社会发展的实际,结合事业单位的具体运行状况,创设更加高效,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激励机制。除此之外,事业单位要重视把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进行科学整合,立足于不同职工的岗位,业务能力,技术水平等给予相适宜的奖励,让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可以自觉的融入到工作实际中,有效的发挥自身的价值,与此同时,事业单位要创设员工的反馈机制,明确掌握员工的实际需求,增强员工的工作热情,为事业单位的可持续运转提供有效保障,为社会的建设发展做贡献。(作者:谢英/安化县住房保障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