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和社区|“绿色同行 变废为宝”激活生态可持续新引擎

发布时间:2024-07-19 16:01:04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郭顶

社区是生活垃圾分类的最后一米,每一户都是实施垃圾分类的主阵地。聚和社区作为承载着深厚农耕文化底蕴与现代化城市生活交融的典型涉农社区,随着近年来城镇化步伐的加快,社区居民的生活方式亦悄然变迁,传统生活习惯与现代环保理念的碰撞,使得部分居民在垃圾分类认知与实践上存在短板。

自《成都市垃圾分类管理条例》于2021年3月颁布实施以来,聚和社区积极响应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号召,围绕生态环境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战略,全面推广垃圾分类。旨在通过做好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和分类投放工作,加强宣传教育,提升环保意识,引导居民跨越从农村到城市生活方式转变中的环保认知鸿沟,共同构建绿色低碳的社区环境。

image.png

image.png

建立环保队伍,保障绿色行动持续

在倡导垃圾分类工作中,核心点是“人”,关键点在于“人的垃圾分类意识”。为了打好垃圾分类这场拉锯战,社区坚持党建引领社区发展治理,以社区厨余果蔬垃圾的资源化处理为切入口,挖掘热心居民参与到垃圾分类工作的宣传和倡导中,推动了社区“变废为宝”健康环保队的成立和发展。

社区环保队最初由2020年成立的天悦环保队和2023年山水四季城环保队合并而来,自其出现便一直活跃在社区垃圾分类的“最前线”。随着该队伍活动的不断开展,以及净水行动、空气净化行动等活动规模的不断扩大,他们逐渐成为社区垃圾分类工作开展的中坚力量。环保队成员结构多样,涵盖了社区原有居民、退休人员及新市民共140人,其中包含20名党员群众与120名普通居民,充分彰显了社区多元参与的活力。此外,为加强队伍行动的续航能力,队伍还创新施行“每周服务1小时,最暖是聚和”服务回馈机制,实现制作、分享-积分-兑换的三个闭环,有效激发了社区内垃圾分类工作内生动力。

image.png

image.png

创新分类模式,实现资源循环不息

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是地球上唯一一种不断增长、永不枯竭的资源。“变废为宝”健康环保队成立之初就立足于“变废为宝厨房里的公益”这一核心内涵,将探索垃圾分类过程中的资源循环利用新模式作为主要工作方向。

基于这一理念,社区环保队将“垃圾分类之环保酵素篇”作为活动主线,开启了以“环保酵素”为代表的低碳环保健康新风尚。一方面,他们引导生活在附近的居民们主动将餐前厨余垃圾进行分类投放,再将这些垃圾进行集中处理。另一方面,又常态化邀请居民们一起参与酵素制作、分享经验,以及开展宣传环保酵素制作及应用、喷洒环保酵素稀释液净化空气、净化下水道、下雨天净化雨水道、制作土肥皂和手工皂等多种类型垃圾分类主题活动。通过日积月累的引导和实践,聚和社区把厨余垃圾这件“小事”变成了趣事,让垃圾分类成为居民的一种生活习惯。目前,该团队已经通过公益微创投方式不定期开展了“把手共建绿色美好家园”“环保酵素制作·助力‘四美’聚和”等30余场活动,拓展了垃圾分类的广度与深度,为共建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基础。

image.png

image.png

构建激励机制,确保分类动力永续

面对复杂的垃圾分类精准投放知识,以及长期性的垃圾分类推动工作,如何保障垃圾分类工作的可持续开展一直是困扰社区的难题。经过多次沙龙讨论会的开展,社区环保队决定发挥居民主观能动性,通过建立垃圾分类的积分奖励系统、引入社区参与的模式,激发更多居民关注和参与社区环境治理。通过这个制度,社区居民可以在日常垃圾分类和参与社区环保自组织队伍制作肥皂活动中获得积分,当积分经过一定积累后即可兑换领取到相应的物资。这种以垃圾换资源的形式,极大程度提升了居民们垃圾分类的积极性,同时也让他们在垃圾分类的过程中从配合者角色逐步转化为推进者。

在环保队长久以来的辛勤努力下,原本在涉农社区属于陌生概念的垃圾分类,如今已在聚和社区蔚然成风,不仅极大地提升了社区的人居环境品质,还促进了居民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下一步,聚和社区还将继续以垃圾分类为引领,深化探索生活垃圾“就地处理、变废为宝、绿色循环”的新场景新模式,不断扮靓公园城市风景线,进一步诠释新时代下的生态文明建设,共绘生态文明建设的美好图景。

image.png

image.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