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核聚变能源研究创新 复鑫力完成数千万元人民币天使轮融资

发布时间:2024-07-22 09:44:36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郭顶

可控核聚变技术,作为一种新能源领域的前沿新兴技术,因其燃料丰富、清洁、安全性高和能量密度大等优点,被普遍认为是终极能源解决方案,也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发展方向。

随着可控核聚变进程加速,行业发展稳步推进,一家来自南京的新材料研发生产商南京复鑫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正驶入发展快车道,其生产的可控核聚变装置核心高热器件,陆续应用于国内外一系列重大项目中。

近日,复鑫力完成数千万元人民币天使轮融资,参与投资的机构包括星纳赫资本、汇石置柏、瑞奕资本和新港高投,拉尔夫创投、欧拉韦伯投资。

研发核心部件 推动核聚变能源创新

环形托卡马克被普遍认为是最有希望实现可控核聚变的装置,也是目前主流的研究方向,其使用超导材料产生强磁场,将其中的等离子体加热到超高温度,以达到核聚变的目的。

可控核聚变托卡马克产业链主要集中于主体部分,包括磁体系统、包层模块、偏滤器、面向等离子体材料(包层第一壁、偏滤器靶板材料)、增殖单元材料(中子倍增剂)等环节。

目前,全球最大的核聚变装置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以及国内在运行的全球首个全超导托卡马克EAST装置,均利用托卡马克来尝试实现核聚变反应过程,而这背后都有复鑫力的产品身影。

复鑫力2023年成立于南京,核心产品为核聚变超导线圈接头盒、偏滤器、限制器、产氚包层,及利用特种焊接工艺生产各种层状金属复合材料。团队专注于核聚变工程领域,自2015年开始针对核聚变装置进行核心部件的研发工作,成功研发出国际热核聚变装置(ITER)和中科院核聚变装置的核心零部件,并实现了规模化应用,是核聚变装置大尺寸核心高热部件的核心供应商。

在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和核聚变研究装置EAST之外,复鑫力已与国内建设中的核聚变试验项目展开合作,包括紧凑型核聚变实验装置(BEST)、中国聚变工程实验堆(CFETR),以及国内首家聚变能源商业化公司能量奇点等。

技术产品突破 展现全球竞争力

为确保上亿度高温等离子体运行,耐热维稳的“防火墙”不可缺少。在核聚变装置中,偏滤器是核聚变堆的关键组成部分、最高耐热部件。长期以来,高热负荷偏滤器均采用的是一种钨铜串靶板结构,其散热效率一般为10MW/㎡。

复鑫力首创研发的不锈钢/铬锆铜/无氧铜/钨4层偏滤器平板靶板,近年来将承受热负荷逐步从5MW/㎡提升至20MW/㎡,实现了20MW/㎡的稳定输出,并在2019年顺利完成了国内核聚变研究装置EAST的下偏滤器改造项目,保障了EAST连续多次创造世界等离子体运行记录。

复鑫力在2023年承接了CRAFT偏滤器原型件建造任务,该原型件设计运行指标为稳态20MW/m2,瞬态30MW/m2,长度约6米,高度约5米,指标和规模均位于世界先进行列。2024年,复鑫力又承接了BEST聚变装置偏滤器的首件建造任务,该型偏滤器设计指标15MW/m2,采用钨铜串与平板靶板复合结构,可短暂运行氘氚反应,目前一切建造顺利进行中。

此外,作为核聚变装置的最核心部件,超导磁体线圈可形成“磁笼”将上亿度的等离子体约束。由于工程中受到线缆长度限制,接头盒是超导线缆连接的关键元件。据介绍,对比竞品公司美国公司Nobel成品率仅有60%,复鑫力生产的专利超导接头盒初检复检均 100%合格,其800个接头盒应用在国际热聚变实验装置(ITER)的建造中,实现国产替代。

复鑫力在偏滤器技术与超导磁体线圈接口解决方案上的突破,推进了中国在核聚变研究中的领先地位,更在工程应用和产业转化上迈出了坚实步伐,展现了中国在高科技领域日益增强的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成为核聚变产业卖铲人 加快技术应用

随着核聚变的商业化加快,其市场规模不断扩增。Keytone ventures曾做出预测,全球核聚变市场规模将从2022年的964亿美元增长至2027年的1951亿美元,复合增速为6%。国内方面,预计到2030年,可控核聚变市场规模有望达到2800亿元。

作为国内超导线圈接头盒的唯一供应商,偏滤器产品的头部供应商,复鑫力颇受资本青睐,近期完成数千万元人民币天使轮融资。

“核聚变行业是未来10年有望实现商业化突破的革命性行业,高温超导材料和AI应用对磁约束控制的加强将大大加快核聚变的商业应用。”本轮投资人之一的星纳赫资本肖博天表示,“复鑫力拥有长期耕耘高端特种焊接技术的稀缺团队,深耕核聚变核心部件多年,参与过国内外重大项目,拥有深厚的技术沉淀和突出的产品化能力。”

当前,复鑫力核心产品超导线圈接头盒和偏滤器已实现商业化、规模化应用,实现国际及国内核聚变装置的批量供货,产氚包层目前已初步完成预研工作。

复鑫力总经理段绵杰表示,“我们立志于成为核聚变产业的卖铲人,向全球聚变方案商提供高热负荷、高可靠性关键部件,协助突破可控核聚变稳态运行的瓶颈。公司计划从核聚变产业出发,加快技术在民用高端市场的渗透,目前已经开始向石油、化工领域导入,并期待能源、航空航天领域等更多产业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