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南创新谷项目以数字化应用赋能项目高质量建设

发布时间:2024-07-29 14:07:22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赵茜

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的大背景下,天津市积极探索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中国二十冶天南创新谷项目作为天津市、津南区重点建设项目,凭借其集研发、办公、展示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优势,成为推动当地产业结构升级和数字化建设模式探索的重要窗口。

天南科创谷项目位于天津海河教育园区,整体外观呈扇形,分为“一芯一轴四片区”,总建筑面积约24万平方米,包括10栋单体楼和1个地下车库。该项目与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只有一路之隔,同时,周边还有10所高职高专院校。项目建成后,将充分依托教育科研资源优势,汇聚资本、人才、技术、创意等创新要素,打造集智能办公、产城融合、展示交流于一体的多功能建筑集群,主要承接天大、南开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和北京非首都功能转移中的产业创新项目,以培育创新企业为核心,加速形成满足企业不同发展阶段需求的创新生态圈,助力津南区产业高质量发展。

走进天南创新谷项目施工现场,园区内道路粗粒式透水沥青混凝土(PAC-20)下面层刚刚铺设完成,随着道路施工完成,项目周边围挡将随之拆除,届时,天南创新谷将更加清晰地展示在大众面前。

项目初具雏形离不开来自中国二十冶的建设团队,在2024年开展的“决战一百天,奋战保节点”主题劳动竞赛中,项目部完成了单月施工产值1亿元、工程回款1.15亿元的“双破亿”考核指标,刷新了中国二十冶北方公司在建项目月产值纪录,确保了“5.18天开科创园创立一周年”关键节点任务目标。

为了保证项目质量和进度,中国二十冶充分利用数字化建设手段,早在项目设计阶段,BIM团队就同设计院、现场技术人员协同办公,通过图纸—模型—图纸不断矫正和完善设计。发现问题,当场会商解决,避免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误差返工现象。

项目建设并非一帆风顺,其中2#、3#楼空中钢结构连廊距地面高度约30m,水平投影面积约800平方米,桁架高度3.6米,属于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是项目建设面临的重难点施工内容。“这个空中连廊就是借助数字建造场景应用,避免了后期工程误差。”项目总工王国辉指着2号楼与3号楼中间的连廊介绍,连廊主受力结构设计为4榀桁架,技术人员通过项目可视化漫游发现,按照原来的设计,钢桁架正好挡住了连廊大堂进出口大门。技术人员通过优化钢桁架形式和门的位置,成功处置了该问题。

数字技术在整个项目建设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技术人员对项目整体土建专业及地下室机电专业图纸进行BIM三维审查,有效筛查图纸问题,深化了图纸设计,后期通过设计院进行二次校核并调整、深化模型,实现质量的前置管控,避免了后续施工发生返工的现象。

贯穿项目建设全过程,数字技术不仅有效避免了后期施工中的误差,而且提高了施工质量,保障了施工进度。项目作为科技类产业园,机电系统涉及到消防、给排水、电力、智能化、空调、人防、泛光等专业,项目管线综合要充分考虑构造柱、圈梁、预埋线管、结构、转换层、综合天花、阀门管件、标准规范、检修空间等因素,保证后期管线综合成果能够完全落地,服务于机电全生命周期施工。运用数字技术,让每根管道、每一块板材,甚至每一条电线都能“各归其位”。

在天南创新谷项目的建设过程中,BIM技术得到了全面应用。BIM技术通过数字化建模和仿真分析,实现了对项目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从项目规划设计、施工到运营维护,BIM技术都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BIM技术的应用,项目团队能够更加精准地把握项目需求,优化设计方案,提高施工效率,降低工程成本。同时,BIM技术还能够为项目的后期运营维护提供便利,提高项目的综合效益。

通过数字化技术的全面应用和实践探索,中国二十冶天南创新谷项目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项目建成后将推动当地产业结构的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更为数字化建设模式探索提供了宝贵经验。

展望未来,中国二十冶天南创新谷项目将继续深化数字化应用和创新发展,为天津市乃至整个北方地区的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大贡献。同时,项目也将积极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和技术成果,不断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成为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张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