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心安处是吾乡丨中国十九冶渝赤叙高速公路项目“职工之家”建设纪实
发布时间:2024-09-03 13:29:24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下班后痛痛快快冲个热水澡,把脏衣服交给洗衣机,晚饭后下下棋、打会儿乒乓球,或者沿着山坡散散步、唱唱歌,早早就可以打开空调休息。在这里修隧道、修公路,生活质量一点不比在大城市打工差……”今年30岁的杨立飞,几个月前还在上海做房产中介,如今回到家乡,在重庆市綦江区的一处偏远山沟里修建袁家山隧道,很快就锻炼成为捆扎钢筋的一把好手。
如此大跨度的职业转变,与他所在的中国十九冶渝赤叙高速公路3标项目部建成的“职工之家”有很大关系。
“技术工人队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基础,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中国十九冶市政交通公司紧紧围绕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公司关于“人民”的五个定义,始终心怀“国之大者”,以爱之名、精心规划渝赤叙高速公路3标项目“职工之家”,全心全意打造项目全线唯一一家标准化工友驻地,实施住宿、洗浴、洗衣和水电暖等设施与服务的全面“刷新”,共享温暖、舒适、尊重与关怀的居住环境与生活品质,将技术工人们的幸福牢牢地系在了心上。
“旅游高速”上的亮丽风景线
由于野外施工的特殊性,告别家乡家人,远离亲朋好友,仿佛就是筑路工友的人生常态。但在中国十九冶渝赤叙高速公路3标项目部,这里却是另外一番景象。
走进“职工之家”,这里仿佛与周边热火朝天的工地隔着一道天然的屏障。与印象中的工地宿舍不同,虽然身处荒山野外,但是这里的各项配套设施一应俱全,硬件设施完善,软件设备贴心,宛若一个“世外桃源”。工友们在忙碌之余,也能感受到“家乡”的温暖。
“职工之家”共占地2139平方米,办公区与生活区分开设置,拥有宿舍楼2栋、宿舍24间,可容纳近100人一起生活。站在大门口,蓝底白字的员工通道首先映入眼帘,“高高兴兴上班、平平安安回家”,对经过这里的每一位工友都寄予了美好希望。向右上方看去,“职工之家”的精美牌匾赫然在目,“温暖的港湾”“幸福的家庭”“团结、和谐、文明、健康、快乐”等彩色标签,一下子拉近了大家心与心的距离。
宿舍区的“楼间距”很大,采光极好、整洁宁静、标准有序,设置了应急照明灯、逃生标识,并装有全方位覆盖的监控录像,告别了以前“脏、乱、差”的固有印象。每栋宿舍有两层,每层都设有卫生间,配置了24小时开水机、淋浴设施和自助洗衣设备,划定了洗漱区和晾晒区。
宿舍“户型”方面,有两种选择,一种是“四人间”,另一种是“夫妻间”,房间设计简洁、明快、齐全,工友们带上必备的生活物品,即可拎包入住。每个宿舍门上粘贴入住人员的信息铭牌,收录身份信息、作业状态等,实时录入实名制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精细高效管理。每栋宿舍楼的侧面墙和餐厅、厨房等显眼位置,均张贴着企业文化、安全文化、家文化、团队文化标语广告和宣传展示画,进一步美化了驻地环境,起到了良好的教育激励作用。
再往里走,工友超市、厨房餐厅、民工夜校、安全反省屋、党员活动室等基础设施应有尽有,冷暖空调、无线网络、手机充电、应急药箱、理发工具、视频会议等服务配套无一不备。按照不同口味和饮食习惯,项目部改大食堂为小餐桌,同时实现浴室24小时提供热水、晾晒区和宿舍采光充足。平时的生活废水也注意收集,循环用于院落里种植花草、蔬菜。为丰富大家的业余生活,增设了图书阅览室、心理疏导室、篮球场、乒乓球台、棋牌室。作为社会学家描述的“悬浮群体”,工友们结束了一天的劳作,回到这里,就像回家一样,所有的疲惫都将烟消云散。
中国十九冶渝赤叙高速公路3标项目全长7.2公里,涉及两区、两镇、四村,包括13座桥梁、1条隧道、1座互通立交,桥隧比为52%。项目所有的施工线路、驻地、便道,全都位于蜿蜒起伏的一片苍翠色群山之中。“职工之家”完善、温馨的生活设施和服务,很快就让初来乍到的杨立飞淡忘了周围的荒凉与冷清。整个宿舍的工友同吃住、同劳动、同娱乐、同学习,也让这位曾经漂泊的“打工青年”,找回了久违的温情与归属感。
“公寓化的住宿、都市化的便捷、绿色环保的生活环境,已经成为市政交通人的新标配。”在渝赤叙高速公路(重庆段)64.8公里的4个标段上,中国十九冶与重庆市质检支队、项目业主联合打造的3标项目部“职工之家”,已然成为这条“旅游高速”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荒山里的都市化便捷体验
随着袁家山隧道逐渐步入建设期,渝赤叙高速公路3标项目部对“职工之家”的打造也提上了日程。“作为全线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标准化工友驻地,既没有标准可遵循,也没有样板可参考,我们就借鉴网上的方案,按照公寓化、人性化、绿色化的要求进行设计,逐步细化升级。”作为最早入场的“热血斗士”,项目党支部书记胡远东全程参与了这里“职工之家”的策划和建设。“项目部一直在征求吸纳工友们的意见,围绕住得舒心、吃得放心、用得满意的目标进行修建,让这里既有‘里子’,也有‘面子’,更有‘家’的味道。”
今年1月24日,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项目部采用统一设计、统一施工、统一管理,对“职工之家”进行硬化场平。经过4个月的紧张建设,5月13日顺利完成驻地建设,随即对水、电、管、线进行合理规划、排布整齐、一室多用,并规范软装,围绕美好生活的愿景逐步提升。5月20日,“职工之家”迎来了第一批入住人员,原本沉寂的山谷瞬间变得喜气洋洋。
解决“住”之困,打造“舒适之家”。“建好后住进来的第一天,兴奋得一个晚上没合眼,这是我见过最好的工人宿舍。”谈起“职工之家”,工友们一脸兴奋。“以前不隔音的彩钢房,冬冷夏热,秋天蚊子多,只能凑合睡个觉,其他的啥也没有。”项目部以人为本、心系工友,定期组织卫生大扫除、安全用电检查、美化绿化等活动,从源头消除火灾隐患;使用太阳能路灯、低能耗空调、节能热水器等节能降碳设备,定期进行垃圾分类外运,保护当地的绿水青山;成立后勤保障组,及时处理工友们反映的各类问题,共同维护环境卫生的干净整洁与设施设备的良好运行。大家能在疲惫的工作中找到平衡,保障健康安全,也能享受到都市化的生活品质。
解决“食”之难,打造“关怀之家”。“这里基本上都有6到8个菜,荤素可以自由搭配。我爱吃辣,每顿都能点到一个辣菜和一个肉汤,像辣椒回锅肉、冬瓜排骨汤,我就很喜欢吃。”考虑到工友们来自五湖四海,口味差异大,项目部结合饮食偏好提供多种主食和菜品,兼顾辛辣和清淡,并对供应时间做了妥善安排,满足不同工友的作业时间要求。如果想改善伙食,开车四十多分钟就能到周边小镇上,体验舌尖上的跳动。项目部还为工友们过集体生日和健康体检,在关怀中缩短了他乡与故乡的距离。
解决“法”之淡,打造“和谐之家”。“在这里,我们不仅能学到法律知识,而且能得到专业的法律援助,这种感觉就像是‘家里有了主心骨’。”项目部联合市政交通公司法律与合约管理部,在“职工之家”开展法律咨询和援助活动,随时为工友们提供维权指导服务。对于工资发放、工伤赔偿、劳动合同等常见问题,耐心倾听,详细记录,有针对性地给出专业意见;对于一些疑难复杂的案件,协调相关部门,提供律师代理服务,化解劳动争议,切实维护工友们的合法权益。
解决“心”之乏,打造“人文之家”。“啥叫幸福?幸福就是在捆绑钢筋累了,随时可以去休息区喝熬好的绿豆汤。”项目部经常开展节假日送慰问、夏送清凉等活动,为工友们送上西瓜、藿香正气液、金银花露等消暑物资和应急药品,并在工友超市供应生活物资、食品等必备品,让大家不出项目部,也能满足基本生活需要;邀请有丰富经验的“老师傅”,手把手教实操技能,举办技能比武切磋交流、以赛代练,帮助工友们提升职业技能;工闲时到活动室看书、下棋、做心理疏导,去广场打乒乓球、篮球,在宿舍和家人视频聊天。遇到节假日家人来探亲,还可以去厨房做个拿手好菜、陪孩子玩耍,共享难得的天伦之乐。
“‘职工之家’的建设,不仅留住了人,更留住了工友们的心,大家干活的热情和劲头也更足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更有盼头了。”看着驻地上一幕幕温馨的画面,项目经理王波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在这里,不仅能让大家能在工作之余感受到家的温暖,在团结一心、共同进步的鼓励中,进一步提升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坚实堡垒撬动项目进度条
作为全程参与设计和修建“职工之家”的第一责任人,项目施工副经理邹程心里五味杂陈。“我们长年在野外修路架桥,个中艰辛苦楚只能自己体味。中国十九冶提出了关于“人民”的五个定义,并不断为我们和工友改善生活条件、优化工作环境,让大家工作更安心、保障更可靠、文化更丰富、生活更幸福,长此以往,大家的幸福指数不断提升,企业才会更和谐。”
据了解,从德阳凯州新城城乡一体化建设项目的中冶集团项目经理实训基地活动开始,到重庆武隆区渝湘复线高速公路项目的芙蓉江畔最美项目部,再到重庆渝赤叙高速公路3标项目温馨的“职工之家”,市政交通公司经历两年多的尝鲜和探索,已初步形成了文化润人、人才强企的标准化工友驻地管理方案。
随着项目大后方的“坚实堡垒”不断巩固,项目部以党建工作为支点,以增产、增效、增收为目标,在重庆江津区、綦江区、巴南区三区赛马比拼中,率先完成渝赤叙高速公路4个标段的首爆任务,率先完成330亩红线交付、24栋房屋拆迁、10Kv高压及弱电等杆管线迁改工作,撬动了3标项目全线征拆、施工进度条不断刷新。
4月9日,蹬子河大桥首根钻孔桩开钻;
4月17日,石碾槽中桥首根钻孔桩开钻;
4月25日,3标项目最长大桥茅草岗大桥正式开工;
5月30日,袁家山隧道出口左洞顺利进洞;
6月3日,袁家山隧道正式进洞开挖……
高温还在持续,奋斗永不停歇!在隧道洞口施工现场,项目作业面正全面铺开,各种工程机械设备都在繁忙作业,80余名项目管理人员和工友在不同工区忙碌,奏响“夏日奋进曲”,用汗水诠释了市政交通人的实干与担当。
自进场以来,项目部始终发挥央企担当,积极联系属地单位开展联建共建,以渝赤叙3标项目建设为纽带,主动协调、联系、加深各方关系,切实解决项目建设难题和沿线群众诉求。通过与属地党委“同上一节党课”、共同参观聂荣臻元帅陈列馆、邀请属地媒体到项目宣传报道、协助业主“夏送清凉”慰问活动等,搭建起地企之间的“连心桥”。项目部先后获得了属地单位授予的1个集体和5名个人奖项,为项目后续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
从心出发,此心安处是吾乡。市政交通公司不断完善“职工之家”的服务体系和覆盖范围,用“家”聚人心、促和谐,让每一个背井离乡的“人民”安心工作、开心生活,持续营造更加和谐、温馨的施工环境,为后续高标准、高质量的施工建设提供坚实的人员保障。
未来,市政交通公司将继续深耕探索,完善管理体制,升级软硬件设施,让“职工之家”的理念和实践在更多项目生根、发芽!(供稿人:吴云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