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永平:打造“农旅融合”经济 焕发乡村振兴新生机

发布时间:2024-09-19 09:37:50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

产业落地生根,大棚生机勃勃,村庄华丽蜕变,农民喜笑颜开……近年来,云南省永平县杉阳镇坚持以党建引领和产业发展为抓手,积极探索发展村集体经济的新路径、新模式,聚焦自然生态保护、人居环境、乡村绿化和生态产业,按照“一村一策”“一村一品”多元化产业发展思路,增强村级“造血”功能,走出了一条产业兴、村民富、乡村美的新路子。

擦亮“绿的底色”护住“丝路古镇”

杉阳镇古称“杉木和”,森林覆盖率达70.83%,境内有国家级森林公园宝台山金光寺、有“迤西咽喉”之称的霁虹桥以及博南古道等丰富的自然和旅游资源。2022年被云南省农业农村厅评为云南省绿美乡镇。

澜沧江“霁虹桥”休闲观光旅游点

加强自然保护区、宝台山森林公园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古树名木保护,对全镇现有的47棵古树名木进行保护和复壮。推进公园建设、打造倒流河景观,加大特色村寨和传统村落保护与开发力度,留住“美丽乡愁”。

推动人居环境由“一处绿”向“处处绿”转变。引导支持群众充分利用好村组道路、边角地、房前屋后、四旁隙地等零碎地块,门前种菜,院后种树、院中有花、村中有园。因地制宜发展小果园、小菜园、小竹园、小花园、苗圃园等小园隙地经济。以集镇为重点,种植三角梅、梅花树、桂花树762棵,铺设草坪3000平方米,新建兰津梅园,实现集镇范围环境净化。

充分挖掘乡村自然生态、历史人文、田园风光,以博南古道乡村旅游环线、澜沧江休闲观光旅游带、宝台山森林公园等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围绕滇西生态休闲文化旅游发展,培育发展以历史文化、餐饮美食、农产品小镇、森林公园、乡村旅游为一体的产业链,目前全镇共有农家乐10余家,民宿、采摘园20余家,进一步带动周边群众发展、销售农副产品,积极推介和讲好杉阳“一坝田,一古道,一条河,一座桥”的故事。

“打工人”家门口就业“幸福基地”名副其实

就业一头连着社会发展、一头连着民生福祉。大暑刚过,岩洞村姬松茸种植基地里正忙得火热,大棚内姬松茸一茬茬冒头“撑伞”,大棚外工人们排排围坐,忙着对刚采摘的姬松茸进行削泥,处理完成后的姬松茸将被送到厂房进行清洗和烘干,再包装后远销至广东、福建、深圳等沿海地区。

姬松茸带给群众的好“钱”景

2022年11月,永平县稳强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与岩洞村签订了土地流转协议,租用土地500亩用于姬松茸种植。总投资约为3099万元,现有姬松茸种植棚175座。由永平县稳强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进行管理,龙陵云近姬松茸种植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和订单收购,同时以岩洞村人力资源服务合作社为载体进行招工用工以及发放工资,2023年总产量约150吨干菌,年产值1200余万元。为周边群众提供就业岗位,拓宽就业渠道。

“采菌、削泥、清洗、烘干、打包,每一个流程都需要工人来完成,最近正值姬松茸销售旺季,基地每天用工量达到100人左右。目前每天产出姬松茸约30吨,因为从事劳动简单、轻松,吸纳了周边的很多群众来务工,务工人员年龄从30岁到70岁不等。每年用工高峰期在5月至10月,全年用工量达50000余人次,为群众增加务工收入约为600万余元”,基地负责人何天稳介绍说。

家住仁寿村的周国琴因为家中老人生病,孩子上学需要照顾,只能选择就近务工补贴家用。周国琴从去年开始就到基地务工,每天的务工收入不一,多的时候一天能挣200多元,每个月也有5000元左右的收入。“在这里打工早晚包接送,还提供午饭和晚饭,真是名副其实的‘幸福基地’。说到为“打工人”提供的“人性化”服务,周国琴赞不绝口。

一片“黄金叶”托起的一份“黄金业”

初秋的长子,天空澄澈如洗,如絮的云朵在山间游弋。走进盘龙村烤烟种植基地,一块块烟田翻滚着绿浪,一株株烟叶色泽鲜亮,弥漫着清香的气息。

烟技员利用植保无人机给烟叶喷施农药

“我们老百姓一年四季都有事做了,收入也翻倍了,现在还能就近务工,既解决了家庭收入的问题,又照顾了家庭”。52岁的张大姐说。她家的5亩地全部流转给周爱兴,每年租金4000多元。

50多岁的烟农周爱兴一大早就在烟田里忙碌着,他麻利地穿梭在烟田里,娴熟地采摘着一片片成熟的烟叶,周爱兴介绍说,“在当地党委政府和村支两委的鼓励支持下,流转了33亩土地,主要种植玉米、蔬菜、烤烟等农产品。目前,第四批烟叶已经烘烤出炉,成色非常好”。说话间他已采摘了一大包烟叶,忙着往外搬运,红堂堂的脸上虽然挂着汗珠,但眼里却是藏不住的喜悦。

在烤烟种植管护过程中,周爱兴主动向烟技员请教种烟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在烟技员的指导下,他从起垄、移栽、揭膜培土、除草、追肥、病虫害防治、烟叶采收等各个环节严格按照要求操作。同时,专卖执法人员不定期的到周爱兴生产基地向他宣传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引导其依法生产经营。

随着产业的规模,用工的需求量大,经过深思熟虑,于是优先吸纳村里8名群众参与务工,这样既能给乡亲们提供就业岗位,又能解决用工问题,他的这一做法得到了村民的一致好评。

像周爱兴一样的种植户还有很多。眼下,广大烟农们抢抓采收黄金期,忙着采摘、捆扎、运送……一辆辆装满烟叶的三轮车从烟田里驶出,再运到烤烟房。田间地头,处处欢声笑语,一派忙碌的丰收景象。

采收和烘烤也得齐头并进。趁着大家编烟,烟技员在烟农烘烤基地为他们讲解采收注意事项,“这片就是发青,成熟度不够,如果采回来以后,就会烤不好,烤的要挂灰、烤的有青筋等情况,所以说等成熟度够了以后,再往回采收……”大家一边认真听着讲解,一边挑选着烟叶。

不远处的烤烟房外,也是一番热闹的景象。烟农们根据烟叶大小、成熟度进行统一分类整理,编烟、上竿,一杆杆嫩绿的烟叶一会儿就装满了大半个烤房。在另一边烤烟房内,烟叶经过近一周的烘烤,香气已经四溢散出,油亮亮的“绿叶子”摇身一变金灿灿的“黄金叶”。

 “烤烟产业惠及的不仅是烟农,还能带动当地群众增收,我们村种烟历史源自20世纪90年代,该地气候适宜、雨量充沛,适宜烟叶生长,生产出来的烤烟质量好、效益高,现有136户农户,种植烤烟3030亩。如今利用智能化的烟叶烘烤技术,为高质量烟叶生产增力,成为促进盘龙村增收致富、助推乡村振兴的稳定产业”。盘龙村党总支部书记喻培才说道。

据悉,杉阳镇始终把产业发展作为关键大事和增收要事,坚持“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思路,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生活富裕”的工作方针,从种植、养殖、采摘到旅游,打造了一条精品乡村旅游路线,周边民宿、餐饮等文旅要素快速发展,切实把农业产业链的增值收益、就业岗位提供给群众,带动群众增收致富。(永平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 赵正国 永平县杉阳镇人民政府 杨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