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农村育桃李,潜心钻研守初心——记隆回县小沙江镇中学优秀教师李丽芳

发布时间:2024-10-30 15:10:37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

“三尺讲台存日月,一支粉笔写春秋”大学一毕业就考入家乡的教师编制,教学13年以来,她一直坚守在农村偏远山区教学岗位,将最美的青春献给了三尺讲台,她就是小沙江镇中学的英语教师李丽芳老师,2011年毕业于湖南工业大学英语教育专业,本科学历。2012年2月,任教于偏远教学点黄湾小学,2014年9月,因业绩出色调入小沙江镇中心小学,2020年9月调入小沙江镇中学,工作13年以来,她担任班主任工作6年,年级组长3年,工作中她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尽职尽责。她认真学习专业知识,教学方法,新的教学理论。思想上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求真务实,任劳任怨,刻苦钻研书本,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较强的教育教学业务能力,教书育人成绩显著,从教以来她一直担任语文、英语科目教学工作,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深受师生的一致好评。

大学时,她就是一名上进心很强的学生,她特别努力,大学就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5000元,2011届优秀大学毕业生,并多次获得学校奖学金,三好学生等荣誉称号;工作后,她的教学成绩也一直名列前茅,2014年度,四年级语文第二名,英语第二名;2017年度三年级语文第一名,英语第一名;2018年度四年级语文第一名,英语第一名;2019年度获县嘉奖;2020年度五年级语文第三名;英语第二名;2021年度七年级英语第二名;2022年九年级英语第一名,八年级英语第二名。在2022年县教研室“送教下乡”活动中被聘为初中英语送教下乡示范课教师;2021年获得隆回县青年教师比赛三等奖。她辅导的马存连老师在隆回县英语读写课教学竞赛中获得县二等奖。2022年9月,她申请加入了隆回县陈丽华英语名师工作室,2023年被评为镇优秀教师,同年被评为县级英语骨干教师。

对于一个教师而言,文化的底蕴、教育的理念、学术的精湛都是好老师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李老师工作积极负责,为人谦虚进取,赢得了学生的爱戴,领导同事的赞扬,并很快成为学科教学骨干。她深知,在当今呼唤反思型教师、研究型教师的新形势下,作为一名青年教师,特别是一名骨干教师,必须是不竭之泉,时时奔涌出清新的溪流。随着时间的推移,面对学生和年轻教师的期待的目光,究竟应如何提高自己,更好地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近几年来,她一直在探索适合农村的教育教学方法,她积极撰写课后反思,经验和论文,她多篇论文获奖并发表在省级刊物上,2019年她撰写的教学论文《浅谈新课改背景下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弊端和解决策略》获得省一等奖;2019年她撰写的勤工俭学论文《浅谈农村偏远地区小学勤工俭学“实践活动的开展”存在的问题与策略》获得市一等奖;同时获得省二等奖;

她还经常助人为乐,2016年他班上的伍同学心脏动手术花费7万元,他母亲也患了脑膜炎,动手术花费40余万元,他自掏腰包并在班上及学校发起捐款活动,把捐到的钱全部用来帮助这个家庭一起度过难关。2017年她又帮助班上的聋哑学生伍同学,该生患先天性失聪症,因其家境贫困,母亲患精神病,奶奶患鼻癌,孩子没有钱进行治疗,作为班主任的她除了给他申请学校的贫困补助外,她和好朋友阳辉老师还一起多次自掏腰包经常去家访探望,还呼吁了社会爱心人士一起为他捐款捐物,从小学二年级开始一直帮助他到初中毕业。她处处以身作则,关心爱护学生。热爱祖国,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立志当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为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点滴力量。作为一名教师,她从自身严格要求自己,通过政治思想、学识水平、教育教学能力等方面的不断提高来塑造自己的行为。使自己在教育行业中不断成长,为社会培养出优秀的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当然,作为她的学生,应该是很幸运的,2020年9月,英语专业的她回到她初中的母校任教,英语学科一直是农村学校的薄弱学科,她任教的九年级英语191班有个男生伍同学,他除了英语外其他各科成绩都在85分以上,只有英语最差,他英语只有43分,但是他很想考一中,他看起来很低落,没有自信心,于是李老师注意到了坐在角落里的他,英语课抓住他在玩乒乓球拍,还有一次在玩球拍,乒乓球拍和乒乓球都被没收了,并把他喊到办公室,没骂他也没批评他,而是跟他促膝长谈,谈了一个中午,终于知道了他英语差的原因,李老师发现这个孩子很聪明,只是他没掌握学英语的方法,导致他对英语不感兴趣,李老师送给了他一本英语资料书,并要求他每天做一篇英语阅读题给老师看,并鼓励他,开导他,耐心地给他讲解题目,告诉他做题方法,每天下午吃完饭就给他辅导,功夫不负有心人,中考的时候,他的英语竟然打了67分,两个多月提高了20多分,他如愿考上了一中,孩子激动地热泪盈眶,对李老师无比感激,过年过节都会发信息问候她,她也觉得努力付出一切都值得。

我们问她,“很多同事都离开了,是什么让你一直留在这里?”她顿了顿说:“因为对家乡的热爱,对家乡这片故土深深的依恋,我是从大山里走出去的,但是我又回到了大山里,我只希望越来越多的孩子通过我的努力能走出大山。”(岳卫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