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共谋发展 ——湖南省第一家家庭农场主“丰瑞乐”黄云华

发布时间:2024-11-08 16:59:37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

2024年11月,走访湖南省十三届、十四届省人大代表黄云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石门县瑞丰粮油专业合作社”和“石门县瑞乐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石门县“丰瑞乐家庭农场”农场主;常德市“三八红旗手”,最美创业“科技致富能手”和县“劳模优秀奖”等诸多殊荣,令人敬佩。

通过学习与交流,深深感受到黄云华省人大代表的工作魅力:

一、注重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基层人大代表大多在学历和知识面上往往有所欠缺,而人大工作政治性、法律性、程序性都很强,还具有专门化、专业化、精细化的特点,没有过硬的能力和水平很难履行好职责。她始终把学习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尽快熟悉人大代表工作、掌握履职所需知识,不断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注重平时持续更新知识,不断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代表工作,持续提升依法履职能力。把学习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把学习成果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推动实际工作的有力武器,切实增强代表履职能力水平,以带动示范和履职为民,提高人民群众对人大代表工作的信任感、满意度。

二、履职尽责,切实关注民意民生

她当选代表以来,时刻牢记代表的使命和职责,积极为民办实事,帯领当地群众创收致富。近几年来,带头创建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引领当地现代农业发展,流转租赁土地近2000亩,形成了特色粮食、“稻+蛙+鱼”立体生态种养、有机果园开发等现代高效农业项目。拥有固定的农产品包装、特色展示、店商销售、技术培训、业务办公、商务接待等综合性服务大楼和农产品烘干、加工、储存等终端加工储存基地,达到了种、养、加工、销售、餐饮全程产业链,2017年创产值800余万元,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在蒙泉镇潘家铺、孙家嘴、羊毛滩等村(居),黄云华经常与村民们在一起,规划发展目标,讨论创收门路。主动流转和联合开发贫困农户闲置土地,努力探索农村土地经营模式,进行特色粮食、“稻+蛙+鱼”生态种养、有机果园开发等现代农业种养植,取得了农场发展、农户增收的现代农业农村工作良好局面,多次在市、县农业农村工作会议上荣获“优秀农场奖”、“种粮大户一等奖”等多项殊荣。所创办的家庭农场被评定为“全国巾帼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2016年4月被湖南省农业委和省财政厅评定为湖南省“现代农业特色粮油产业园”。

三、爱岗敬业,强力推进现代农业

1、是创办家庭农场,发展生态农业

2013年3月,黄云华顺应时势,创办了“丰瑞乐”家庭农场,成为湖南省第一家注册的家庭农场,农场当年流转潘家铺村的闲置土地513.4亩,第二年发展到1086.3亩,第三年发展到1863.4亩,其中水田1518.4亩,山地果园315亩,养殖水面30余亩,范围涵盖蒙泉镇潘家铺、孙家嘴、羊毛滩、上午通等4个村(居)。在发展时,农场立足绿色环保理念,致力生产健康农产品,重点发展立体种养业、特色农业、生态农业,引领消费时尚。2016年,农场实施菜蛙鱼、稻蛙鱼、稻蛙鳅生态立体种养150余亩,种植彩色稻米、黄秋葵、水果玉米、紫薯等特色农作物370亩,种植优质稻930余亩,优质油菜210亩,共出售青蛙18吨,出售田鱼3吨,出售各类特色农产品10余种。加工开发“富硒稻蛙米”、“有机彩色米”、“紫薯粉丝”、“生态食用油”、“紫妹土豆”、“丰瑞乐青蛙”、“特色蔬菜”等6大系列10多个特色优质农产品,创立注册“紫妹”、“丰瑞乐”两个商标品牌,年创产值460万元,解决了38个当地农民就业问题。

2、是发展现代农业,抬升农业发展平台

在农场发展方式上,坚持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理念,走特色发展道路,融入现代农业要素,把有机农业、观光农业、休闲农业、旅游农业、设施农业有机结合。2014年,其主导建设“可视农业”等现代装备系统,消费者可清晰了解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生产全过程;农场还购置旋耕机、耕整机、收割机、烘干机、农化防治、抗旱设备等农机具共30多台套,农场装备水平为县域同行业翘楚。

3、是致力科技优先,提高生产效益

在发展现代农业装备基础上,合作社和农场还积极致力提升科技含量,先后承担“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高产技术集成示范”、“农业农村部马铃薯万亩高产创建”、“三一粮食高产攻关工程”、“国家马铃薯产业体系常德试验站示范基地”等多项科研攻关合作和高产高效展示,推动农场生产水平稳步提升,生产效益稳定增加,示范带动作用日益显著。

4、是积极回馈社会,助力脱贫攻坚

身为人大代表,虽然收获了一些成绩,看到了一些效果,但一直没有忘记周围村民曾经的信任,力所能及地回报和感恩社会:2017年,黄云华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脱贫攻坚大会战”指示精神,帮扶的陈华阶等两户建档立卡贫困户顺利脱贫;10月20日给与农场合作的60户贫困户,每户支付4000元产业红利;建立贫困户产业发展示范园4处等,脱贫攻坚工作取得显著效果。

黄云华,做为省人大代表和湖南省第一家家庭农场主,采用生态种养模式,在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同时不仅赢得了市场广泛的认可,同时将农场建设成农业现代化、营销信息化、基地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带领家乡父老一起共同致富。这是黄云华一辈子的追求。(卓丛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