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安赛岐法庭:解法结化心结 “三全一速”促和谐
发布时间:2024-11-15 16:03:03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福建省福安市人民法院赛岐人民法庭位于“闽东黄金水道”赛江之畔,下辖8个乡镇(街道)和闽东第一个省级经济开发区——福安经济开发区。辖区内有全球最大的不锈钢生产型跨国企业集团青拓集团,以及船舶修造、电机电器、食品加工等企业1870余家,经济总量占福安市近2/3,是福安重要的产业发展中心。
近年来,赛岐法庭坚持因地制宜,立足辖区经济特征,聚焦企业发展需求,创新推出“三全一速”工作方法,强化劳动者、企业家司法服务和保障,通过营造高水准的法治化营商环境,全力服务好“金娃娃”。该庭办案质效得到人民群众和企业高度评价,先后荣获全国法院先进集体、全省十佳法庭、福建法院第一批“最美法庭”等荣誉。
多元协同全覆盖
建强“主心骨”。赛岐法庭坚持“党建引领园区高质量发展”思路,与园区各部门成立党建联盟,因地制宜探索符合福安实际的园区治理新模式,积极参与“千名干部进千企”“访百企、进千户、听民声、解民忧”等专项惠企活动,调动各方力量有序参与园区治理,全面构建“支部进园区,有事找支部”的园区治理新格局。
打造“强引擎”。该庭与开发区管委会共建,构建“法官+企业专员”园区网格体系,发挥企业专员人熟、地熟、事熟的优势,推动企业专员充分参与矛盾排查预警、前期介入、初步调处等工作,妥善化解某材料公司转型涉及遣散800多名员工的劳动争议案件,有效保障员工权利、推进企业成功转型。
构建“新链条”。赛岐法庭联合总工会、人社局、仲裁委、法律援助中心等部门建立“前端预防、裁审衔接、诉讼断后、救助兜底”的全链条治理模式;紧扣福安作为全国畲族人口最多的县(市)特点,邀请人大代表钟春明(畲族)及政协委员、工会代表、退休社区干部等群体组成劳动争议领域专业调解团队,结合闽东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畲族文化,总结运用“春和景明”调解工作法,提升调解工作温度;制发《劳动争议案件调解指引》,提高调解员灵活运用“情理法”调处纠纷的效率。2024年以来劳动争议类案件数量同比下降47.62%。
“数智”司法全过程
“智享”+互动。赛岐法庭结合辖区企业发展实际情况,深入开展调查研究,通过线上会议、问卷调查、走访调研等形式,与园区企业开展沟通交流,加强涉园区矛盾纠纷全流程监管,促进园区健康发展。
“智理”+服务。打造“诉服企业通”服务平台,升级诉前调解管理机制,在线上指定专人对接,提供在线指导、远程调解等全天候、“不打烊”的专业法律服务,目前该平台已实现网上调解以及法律咨询等136件;针对园区内劳动关系明确、争议不大、标的额较小的案件,开展调解协议司法确认绿色通道,确保当天审查、当天出具结案文书,实现人民调解和司法确认无缝对接,共化解矛盾纠纷1041起,司法确认859件。
“智联”+效率。在罗江街道、三江社区、湾坞镇不锈钢园区等成立的法官工作室,依托常态化联席会议、研判会商会谈,借助党委政府、村(社)区等各基层治理单位的调解资源,同时指导青拓集团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联合化解疑难复杂案件;与派出所、司法所协同建立“一庭两所联动”机制,按季度发布《审判动态》《治安警情分析》《人民调解动态》等,实现信息共享、整合资源,指导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申请司法确认,高效实质化解矛盾。该机制推行以来,诉前化解矛盾纠纷908件,当即履行率达96%。
精准服务全方位
前端座谈治已病。组建“园区枫桥”专业法律服务团队,通过座谈方式了解企业内部管理、安全生产、对外经营等法律问题,帮助企业防范化解各类法律风险;前往千亿民企青拓集团开展集中走访座谈、调查研究、法治体检等,突出个案示范处理,有针对性地提出司法建议4条、法律风险提示11条,带动批量案件提前高效化解。
中端宣讲止初病。常态化开展“送法入企,安商护航”专题法律知识培训、普法宣讲等活动 17场次,受众员工达 2000余人,指导创建4家“无讼”企业,为6家企业制定“一企一案”特色精准服务档案,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后端普法防未病。聚焦园区企业、园区员工急难愁盼,通过大数据分析方法,积极整合法院历年信访诉求、劳动争议案件等主要争议焦点,采用典型案例、法官说法、法律条文与漫画相结合的形式,推出系列原创普法作品《“漫”说法典》,在微信、微博等发布宣传作品12期,让矛盾纠纷化于未发。
劳动争议速化解
赛岐法庭结合辖区企业多、劳动争议案件多的特点,建立“劳动争议速裁”解纷机制,从法庭接收当事人申请材料至当事人收到结案裁判文书,整个流程不超过1个工作日,目前已帮助企业化解矛盾纠纷1041起,司法确认859件,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福安法院:吴进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