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辆分公司:黄万线的“成人礼”
发布时间:2024-11-22 15:01:16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9月22日,对朔黄铁路而言,注定是一个载入史册的日子,黄万线电气化正式开通了。它像一首赞歌,唱响了新时代的辉煌篇章。你可曾知道有这样一支队伍,他们在党的引领下,勇担重责,如老骥一般为朔黄铁路的壮举保驾护航,这就是朔黄铁路机辆分公司的内燃“特种兵”队伍。
匠心独运·施工的日夜
黄万线,这条蜿蜒于环渤海岸边的铁轨巨龙,悄然间已度过了十八载春秋,它不仅是时间的见证者,更是无数朔黄故事的承载者。在这条线路上,朔黄铁路内燃人如同慈爱的父母,默默陪伴着它的成长,见证它从“青涩”走向“成熟”。
如今,黄万线迎来了它的18岁“成人礼”——电气化改造开通,这不仅使它青春焕发,更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宏伟蓝图上添上一抹亮丽的色彩。
为了这一天的到来,机务内燃管理中心与各级部门携手并肩,共同面对挑战。其中黄骅南整备所的电气化改造无疑是这场“成人礼”中的重要环节,它如同一块不可或缺的拼图,镶嵌在黄万线电气化版图之中,至关重要。
回望2023年11月21日这一天,黄万线黄骅南整备所首个接触网杆架设注入地基,标志着整备所电气化改造拉开了序幕。
施工过程中,安全、质量、工期这三大要素,如同三座大山屹立在内燃“特种兵”的面前,然而这支队伍持续发扬“愚公”精神,盯紧施工中每一项重点环节,不放松丝毫警惕。杨帆就是其中一员,作为一名真正有部队经历的老兵,用实际行动勇担内燃“特种兵”责任。
每天早上天微亮,他就起身来到了施工现场,查看天气和施工进度,一切工作就绪后,便召集施工人员进行预备会,不断强调安全注意事项,积极协调组织有关单位加强施工现场条件分析,确保万无一失。杨帆知道只有盯紧每一项关键点,顺利完成一天的施工进度,做到安然无恙,那颗压在他的心头的大石头才能落地。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夏季变化无常的天气给施工作业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紧急!紧急!
面对突如其来的暴雨,随着内燃中心一声集合,如号角般吹响了战斗序曲,各级管理人员迅速响应,纷纷奔赴会议室,远程人员也通过视频参会,共同传达分公司要求。为了确保施工安全,内燃“特种兵”迅速制定应急预案,打造一面坚实盾牌,及时抵御风雨的侵扰。他们集体做好了放弃休假轮休的准备,成立了应急抢修队伍,由支部党员带头,迅速赶往现场,加大现场检查指挥力度,盯控重点岗位、重点作业。
作为中心主任的王高飞,更是以身作则,立即前往黄骅南站区检查机车运行状态和整备所各项施工情况。在通往黄骅南的路上,他不停地接打电话,详细询问现场情况,听取汇报并及时传达要求和措施,同时还要合理安排中心各项事宜。
雨中的王高飞身穿雨衣,细致检查黄骅南整备所的各项设备。暴雨如注,雨水与汗水在他的脸上交织,衣衫早已湿透。然而,他依旧坚守现场,紧盯雨情和现场排水工作,仿佛一座屹立不倒的灯塔,照亮安全的方向。
黄骅南的风见证了内燃人无数个日夜的坚守;黄骅南的雨,记录了内燃人无数次努力的身影。他们24小时不间断地监控施工安全,如同一双永不疲倦的眼睛守护着黄万线电气化改造的每一个环节,他们的付出与汗水,将永远镌刻在这条铁路的历史长卷中,成为后人传颂的佳话。
预演与准备·迎接新时代
黄万线是朔黄铁路“一干两支、多通道集疏运”运输网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在开通前夕,为了迎接电气化新时代的到来,内燃“特种兵”队伍未雨绸缪,协同各部门开展了一系列前瞻性的准备工作,其中模拟电力机车整备和黄万线线路热滑试验两项工作最为突出。
在黄万线整备所电气化改造工程完成后,将具备同时整备内燃机车、电力机车的能力,由日均整备10台机车提升到20台,整备效率提升100%。
为加快项目工程进度,各专业管理人员穿梭于设备设施之间。召开总结会、完善模拟整备项点、作业全过程管理……每一个细节都凝聚着匠人的心血与智慧,一场模拟工作正如火如荼地进行。
“上砂组,必须确定电力机车降弓后再进行作业!”
“检测组,上车检测时要与司机互控,确认好后再进入电器间。”
“清洁队不得越出无电区,务必保障好人身安全”这是整备所管理人员谷云龙在现场指挥的情景,他明白随着电气化改造后,整备工作最需要注意的就是安全,只有安全保障好,效率才提得高!
电力机车模拟整备,如同一次预演,提前揭示了机车整备过程中的风险与挑战。合理的机车整备计划,可以有效缩短整备时间,优化作业流程,服务运输生产大棋局。
而黄万线线路热滑试验则是体现了内燃“特种兵”们冲锋陷阵的具象化表现。回溯至9月13日,根据《关于黄万线接触网设备热滑试验的业务通知》的要求,HXN37016内燃机车肩负起了黄骅南至神港再返回黄骅南间热滑试验的主控牵引重任,为试验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接触网热滑试验是黄万电气化改造工程项目中的一项关键性测试,通过采用内燃机车+电力机车+综合检测车的编组形式,验证电气化改造后接触网系统在实际运行条件下的性能和安全性。
此次试验的开行重任,落在了李宗泽与贾俊奇两位内燃机车乘务员的肩上。接到任务的那一刻,他们的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必胜。
作为本次试验的内燃机车驾驶员,他们与中心各级人员提前做好危险源的细致辨识工作,提出预控措施建议,主动参与到《操纵示意图》制定当中。他们每一天必做工作就是不断重复练习操作,精确复制电气化列车牵引操作环境,模拟各种预设紧急情况,如电力中断、信号故障等,变着花样考验自身的心理素质与应变能力。
白天挥汗如雨,夜晚星辰相伴。他们用努力和耐心把每一步都走得那么坚实、那么有力,仿佛是在向世人宣告:在这条通往未来的道路上,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没有到达不了的远方。他们曾说过:“在我们眼中,自己的使命不仅是提供动力的源泉,更是守护线路安全的忠诚卫士,可能最终我们的名字都不会被提及,那就以一种沉默而坚定的方式,为线路的开通清扫障碍,保驾护航。”每一次成功的处置,都是对他们专业技能的一次肯定,也是向成功迈进的坚实步伐。
当然他们的努力没有白费,齐心协力的精神如同一剂强心针,不仅有效降低了机车故障率,更保障了本次试验的平稳运行,为后续的正式运行铺设了一块坚实的基石。黄万线的每一次变革,每一次进步,都是对那些默默奉献、勇于探索的人们最好回馈,也是对未来无限可能的最美期许。
交接与期望·未来的桥梁
2024年9月22日8点58分,首列由电力机车牵引的列车缓缓驶出朔黄骅南站进入黄万线,标志着国家《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四五”实施方案》重点建设项目朔黄铁路黄万线电气化改造完成并开通运营。
随着调度指挥中心33026号调度命令的发布,黄万线电气化正式开通的消息如同春风,吹遍了每一个角落,在这个将被历史铭记的时刻,黄万线的牵引方式也悄然变革,内燃机车的轰鸣与电力机车的静谧,交织成一首新时代的交响曲。
黄骅南机车调度室内,值班员们如同乐队的指挥家,与车站紧密协作,精心策划,确保每一趟列车都能精准无误地按照计划启程。
同样,在这场电气化培训中,内燃“特种兵”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蜕变。乘务员们需要掌握的不再仅仅是内燃机车的简单监控,而是包括电力系统状态监测、故障预警系统识别以及应急处理流程等一系列复杂技能。通过理论讲解与实操演示相结合的方式,将枯燥的知识点转化为生动的教学案例,确保每位“特种兵”都能深刻理解并熟练掌握,学会如何高效协同,共同应对复杂多变的运行环境。这些经历不仅加深了他们对电气化铁路运营的理解,也极大地提升了团队的整体作战能力。
随着培训的深入,内燃乘务员逐渐从最初的生疏转变为如今的熟练,他们的眼神中闪烁着对新知识的渴望与对新挑战的期待。
“这个工具室已清点清楚,签字查收。”
“整备所需物资已全部入库……”
作为中心为数不多的“女特种兵”李腾的身影频繁出现在现场,为尽快完成交接工作任务,她一天到晚对着物资清单,逐一清点交接,过于专注的她几乎忘记了落在脸上的尘土以及身上被划破的袖口,正如战壕里奋勇的女战士一般,用坚韧去书写着担当。
在周密的谋划与准备下,这些工作都是对责任二字的最好诠释。通过梳理清单、逐项销号以及各级管理人员的实时监督,确保了人员、管理、制度的全面到位。
黄万线电气化改造成功开通,承载着无数人的期待与梦想。而这些机务内燃“特种兵”在一片欢呼雀跃的氛围中,以一种近乎仪式性的圆满,宣告了他们对黄万线的爱与不舍,他们并没有离开,而是用另一种方式继续陪伴,以高度的责任心与使命感,全身心投入到这项伟大的事业中,用实际行动站好最后一班岗。
他们的努力不仅提升了铁路的运营效率,更为京津冀一体化发展铺设了一条更加清洁、便捷的铁路运输通道,这是一条通往未来的路,也是一条连接梦想与现实的桥梁。当然,这群内燃“特种兵”绝不会止步于此,未来将以更加坚定的信念紧跟时代步伐,为公司高质量发展持续贡献力量。(徐鹏飞、金树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