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医患和谐新路径:全周期调解工作法成效显著
发布时间:2024-11-28 15:26:02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孙玥近年来,淮安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预防与化解纠纷为目标,以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为宗旨,积极探索,大胆尝试,在全省首创“调、保、赔、防”全周期医疗纠纷调解工作法。工作开展以来,成功化解医患纠纷1800余件,调解成功率95%以上,协议履行率100%,赔付金额6600余万元,较好地维护了医患双方合法权益,促进了社会的和谐稳定。主要做法在省司法行政内网、人民法治网、廉政中国网等网站刊登。调解组织先后被中央政法委、国家卫健委等十部委联合表彰为“全国平安医院工作表现突出集体”,被司法部表彰为“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称号。
一、政府主导,规范施调。由市委政法委牵头组织司法、卫健、公安、信访等相关部门,深入调研,反复研判,组建成立由“政府主导、实体运作”的医患调解平台,用政府公信力为医患互信注入法治化力量。一是健全调解组织。2015年,经市委市政府批准成立淮安市城区医患纠纷调处中心,隶属市司法局,受理城区医疗机构发生的医疗纠纷,覆盖率100%,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保证了机构设立、人员聘用、经费来源的公益性。二是打造智慧医调。自主研发“智慧医调”平台,通过线上线下双向融合,构建调解手段智能化、调解方式多元化、调解资源共享化的工作格局,架起与医患之间线上沟通的桥梁,通过线上申请、远程咨询、调解查询等功能,使医患纠纷调处更加高效智能。三是坚持依法调处。实行准司法程序调处,做到受理、调查、定责、协议、理赔等环节公开透明,聘请900余名医学专家、60余名法学专家作为医患纠纷调解专家库成员,为医疗纠纷调处提供专业、权威的咨询意见,确保医调中心作为第三方调解机构的客观性、公正性,使全市“医闹”事件大幅下降,“医调”首选渐入人心,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
二、市场运作,联保共保。积极探索市场化运作机制,鼓励医疗机构参加医疗责任险,使协议赔付责任由保险机构兜底,助力纠纷有效和解。一是推行保险经纪机制。遴选中汇国际经纪公司入驻中心配合调解工作,协助医疗和保险机构抱团取暖,增强抗风险能力。二是推动医疗机构联保。引导全市68家医疗机构开展医疗责任险联保,科学搭配险种,既增强了议价能力、降低了投保费用,又提高了保险的实用性。三是推进保险机构共保。联合4家保险机构组建“共保体”,与医疗机构签订医疗责任险统保协议,有效提高保险行业在医疗领域的整体承保能力,发挥商业保险机制在促进医疗市场健康发展中的作用,为医患双方提供更全面、更优质的风险保障。
三、服务为民,依法理赔。牢固树立服务为民理念,坚持以法律法规和技术评估为依据,让当事人“少跑腿”一次性“踏进一个门槛,解决一类问题”。一是坚持客观公正。根据索赔金额大小,邀请专家咨询或通过专门机构进行医疗损害鉴定,客观认定医疗过错及责任程度,商定合理赔偿额度,对试图靠“闹”来暴力维权的无责案例,坚持立场,决不纵容。二是实行调赔结合。打通调解协议对接保险理赔这一重要环节,协议签订后,无需医患双方提供材料、来回奔波,在中心即可办理理赔手续,实现调赔无缝衔接。三是引导“医调+公证”。对涉及债权内容的调解协议,积极引导当事人申请公证机关赋予强制执行效力,协调公证机关全程介入、主动服务,为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提供坚强的法律服务保障。
四、健全机制,源头控防。坚持以调促防、源头治理,通过全链条参与,筑牢医疗纠纷“防火墙”。一是建立联防联控机制。每半年会同公安、卫健、信访和医疗机构等部门,召开医疗纠纷安全分析会,引导医疗机构强化医疗安全意识。二是建立纠纷引导机制。设立24小时服务电话,接到紧急纠纷,第一时间派员赶赴现场,稳定患方情绪、缓解对立局面,及时将纠纷引导至调解渠道。三是建立风险防范机制。采取“支前工作法”,组织专家前往纠纷频发的医疗机构,开展医疗风险防范和预防矛盾纠纷讲座,进一步增强医护人员风险防范意识。四建立案例研判机制。对疑难复杂或倾向性、普遍性纠纷,结合“智慧医调”系统分析数据,专题召集相关专家分析研判,对症施策,制作防范建议书,引导医疗机构从源头预防,杜绝类似纠纷反复发生。
淮安市医疗纠纷调处工作在市委市政委的领导下,已进入了专业化、规范化、法制化轨道,全面打响“淮安模式”医疗纠纷调处品牌,为全国医疗纠纷调处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淮安市司法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