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双融双促”工作案例:以“135”党建业务融合模式赋能学院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4-12-04 15:05:10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

三明学院海外学院(外国语学院)英语系教工党支部坚持以“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检验党建看发展”工作理念,立足沪明合作和一流应用型大学建设背景,探索“135”党建业务融合模式,积极落实“做优师范”1个中心任务,通过“3个抓手”工程,实现“5大成效”党建的组织建设与事业深度融合,赋能学院高质量发展。

一、基本情况

英语系教工党支部现有党员10名,其中,博士学位3人,教授2人,副教授3人,支部委员会由党支部书记、组织委员、宣传委员3人组成。2024年支部获校十佳主题党日活动1项,支部书记获校级“优秀党员”荣誉称号。

英语系教工党支部长期以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干事创业为着力点,以推动事业发展为落脚点,通过“135工作模式”,积极承担起学校和院党委“做优师范”这个中心任务,将党建与提升师范教育能力深度融合,实现党建、业务工作双融合双发展。

二、主要做法

全面实施“135工作模式”,是支部在既有发展基础上再突破的迫切需要。即坚持“做优师范”这一工作核心,通过借力“机遇、核心、融合”三项抓手,实现“外引内培、师资提升、技能教育、理念更新、服务地方”五大成效。

(一)抓机遇,彰显支部政治引领力

“做优师范”是英语系教工党支部责无旁贷的目标任务,这既是学校期待,也是学院目标。实现“做优师范”目标关键在于带头人、在于有新理念和新制度。党支部紧紧抓住上海师范大学卢敏教授来校交流任挂职院长和朱伊革教授任特聘教授机遇,将其纳入支部。支部党员抢抓机遇,积极学习、引进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大学先进的师范教育理念和成功的育人经验。党支部为教师的专业持续发展,产学研工作开展创造更有利的条件,党员同志切实起到模范带头表率作用,推动了学院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升。

学习上海大学先进办学经验

(二)抓核心,发挥党员骨干担当表率

支部建设需要主动融入学院、学校发展大局,英语系教工党支部锚定“在沪明合作将何为?在一流应用型高校建设中将何为?”两个核心工作,双方就教学方法的创新、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经验交流以及专业竞赛中的合作策略进行了深入探讨勇于破解“党建和科研同频不同振”的建设难题,将基层党建与教学、科研、队伍建设等紧密融合。

党支部建立“支部团队会商制”,以重点团队“挂点联系”、重大项目“挂图作战”、重要工作“日历安排”做法,积极融入学科专业调整、翻译学科硕士点建设,积极践行教育教学改革,引领党员骨干力量开展教学、科研和管理攻坚。构建“书记院长带班制”,形成了以书记为组长的建设专班、以院长为组长的科研专班双轨协调发展的“书记院长带班制”,通过互为AB角、重点项目双线牵头、攻坚项目揭榜挂帅等方式,促进党建工作与科研工作同部署、同推进、同落实。

(三)抓融合,充分促成发展目标达成

一是形成深入人心的融合理念。在“党建+教科研”融合理念的有效驱动下,支部积极落实“1228”学科专业一体化工作方案,开展英语专业培养方案的修订和多语种智慧语言实验室论证,以师范认证整改为抓手,抓基层规范,抓档案管理规范,抓课堂教学,抓教育实践实习,通过标准化的支部规范带动本科教学各项工作规范,夯实师范生教育基础。

二是产出突破性的教科研成果。始终坚持瞄准学校战略制高点,聚焦主业、谋篇布局。支部党员示范引领,激发活力,向着更高目标迈进。一年来,实现多个项目零的突破。支部党员卢敏教授获福建省社科重大项目立项1项,朱伊革教授获福建省“十四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规划教材建设立项1项和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1项。卢敏教授牵头建立了“三明学院地方文化翻译与传播研究所”科研平台、“三明学院—弗兰克教育国际交流语言服务研究所”、第一个国家级实践基地“地理标志语言服务教育与实践基地(培育)”,与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非洲研究院签订11.1万横向课题。卢敏、朱伊革教授出版专著《东部和北部非洲精选文学作品研究》,卢敏教授出版专著《贝西·黑德文学艺术思想研究》,出版译著1部,发表学术论文2篇,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获省级立项1项,获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支部党员赵艳博士发表学术论文1篇;支部党员雷聪与与北京晴数智慧科技有限公司签订6万横向课题;党员李梅兰与英杰慧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签订10万横向课题等。支部党员共同完成编写教材《美丽中国之三明:家国情怀大学生英语读写教材》《中国文化》2部,《美丽中国之上海:家国情怀大学生英语读写教材》在编。英语系教工支部党员牵头在三明学院举办上海高校本科重点教改项目“英美文学史大数据课程教改”研讨会,会议新闻得到学习强国和福建教育网详细报道。

国家级实践基地“地理标志语言服务教育与实践基地(培育)”

三是打造微入宏出的社会服务。支部党员卢敏、雷聪、李梅兰等人牵头分别与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非洲研究院签订11.1万横向课题,与英杰慧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签订10万横向课题,与北京晴数智慧科技有限公司签订6万横向课题,经费均已到账;与深圳弗兰克英语签订30万横向课题,已到账10万;与三明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签订《风展红旗如画——走进中央苏区三明》英语翻译授权协议。支部党员李梅兰、雷聪等教师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竞赛,学生在第三十六届韩素音国际翻译大赛和第六届“儒易杯”中华文化国际翻译大赛获佳绩,在全国首届地理标志国际传播短视频校际联赛中斩获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及优秀组织单位奖。

三、取得成效

(一)人才瓶颈有突破,外引内培有成效

一方面引进校内人才先进工作理念,创新提出“三一”工作机制,在学院人事管理、教育教学、学生教育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另一方面通过“沪明”合作,校校合作,为教师提供了更广阔的学术视野和研究平台,先后输送了3位青年教师攻读博士,其中选送1名教师到对口合作单位上海大学攻读博士;同时开拓思路,引进了1位境外毕业的博士和1位外籍在华留学毕业的博士,英语系教师队伍博士比达到40%,解决了“老大难”的人才引进问题。

(二)培训交流有突破,师资提升有成效

外学业务,内强素质,邀请主管部门和同行专家来校授课,大力支持鼓励教师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和研讨会,借力借势帮助教师校外交流培训,为教师搭建交流平台,擦亮思想火花,形成“以党建指导业务,以业务丰富党建”良好互动。英语系教师队伍中,教授2名,副教授6名,职称比例合理,双师型和各类证书达到60%。2024年英语专业学生考研成绩突出,被评为“考研优胜专业”。

(三)专业竞赛有突破,技能教育有成效

积极引导和鼓励师生联合参加各种技能竞赛,倡导通过“以赛促学”“以赛促技”理念,专业竞赛取得大突破。教师指导学生在各类英语竞赛中屡获佳绩,提升了师生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2023年1位学生获“外研社·国才杯”“理解当代中国”全国大学生外语能力大赛演讲国赛银奖,实现该项目零的突破。1位学生获福建省高校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二等奖。同时,支部注重技能教育,成立英语师范生技能协会兼合式党支部,通过技能训练、实践教学、实习实训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提升学生就业软实力。

获外研社·国才杯”“理解当代中国”全国大学生外语能力大赛演讲国赛银奖

(四)学术交流有突破,理念更新有成效

英语系教工党支部通过“135工作模式”,积极推动学术交流与理念更新。组织了一系列学术交流活动,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进行讲座和研讨,拓宽了师生的学术视野。同时,鼓励教师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展示研究成果,提升了学术影响力。通过这些活动,党支部成员的学术理念得到更新,教学和科研水平不断提高,形成有组织的科研和教研团队,出版专著2部,完成译著1本,编写教材3本,均进入出版阶段,另有1本处于编写阶段,2篇SSCI论文进入审稿程序。

(五)科学研究有突破,服务地方有成效。

在党员骨干有效的“头雁”引领下,科学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支部党员教师完成服务地方横向课题经费近40万元,占全院70%以上,为英语系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力支持。同时,支部积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制作短视频,向世界展示三明地理标志--建宁白莲、大田美人茶、河龙贡米的独特魅力和价值,助力特色农产品“出海”,擦亮三明市的文化名片,讲好中国故事。

四、工作启示

一是基层党建工作要针对问题敢创新。始终坚持紧扣学院发展和实际,紧盯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重点问题、难题,树立问题导向,用党的理论解析这些问题的本质,敢于用新思路新办法解决新问题,鼎故革新,与时俱进。

二是基层党建工作要打动师生有灵魂。始终坚持以师生为中心开展基层党建工作,重点围绕教师职业发展、学生成长成才和师生切身利益等方面的共性需求和普遍性问题,围绕学院高质量发展亟待解决的痛点难点问题,从最突出的问题抓起,从最现实的利益出发,实实在在提升师生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参与感。

三是基层党建工作要久久为功树品牌。始终坚持以绣花功夫落细落小落实,以工匠精神创造基层党建品牌,树立系统思维和整体意识,在基层党建的范围广度、工作深度和时间跨度等方面久久为功,“135工作模式”用环环相扣的党建工作方法构成整体联动的党建工作格局,使学院各项工作在支部的联合下相互渗透、相互贯通、相互联结,统筹推动,提质增效,实现基层党建工作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刘景苗、林美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