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系北川育桃李,情牵禹羌绽华章——记东西部协作支教教师徐月琴
发布时间:2024-12-13 16:31:37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于东西对望之经纬
一抹壮志如椽
情系千里外的沃野乡城
医者荷囊,师者携卷
辞浙水之畔,入蜀道之川
援途以志,破山海之隔
且看仁心慧语,谱就协作新篇
人物简介 |徐月琴
徐月琴,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兴华中学语文教师,后于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永昌中学担任语文教师,挂职教科室主任,支教时间一年半。
倾心教学,助力学生成长
“这次我能来北川,要十分感谢爱人的理解和支持。家中父母多亏了他的陪伴和照料,我才得以安心工作。”徐月琴直言,能来川交流学习是幸运的,也是幸福的。对于四川,她向往已久,满怀期许。
刚到北川,徐月琴就面临着一项挑战 --永昌中学初三两个班的语文教学工作急需她的接任。众所周知,初三是初中的最后一个阶段,学生面临着中考的压力,因此当地需要提前一周开课。深知责任重大的徐月琴迅速调整心态,来不及歇息便立刻投入到紧张的备课工作中,以最佳状态站上了讲台。
“当时还真是有点时间紧、任务重的氛围感。”回顾初来那会儿,徐月琴笑着说道。面对新环境和新学生,虽有二十多年教学经验,她依然不敢有丝毫懈怠,努力寻找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尽快融入这个新集体。
徐月琴接手的两个班学生基础薄弱,面对学生们参差不齐的学业水平和紧张的教学压力,她没有放弃任何一个孩子,而是将心血与智慧全部倾注其中。“初三年级是学生人生中一个重要转折点,竭尽全力多帮孩子们一把。”她将每个学生都视为潜力股,坚信他们都有考上高中的潜力。课堂上,她关注每一位学生的状态,鼓励他们积极参与,不要过于担忧成绩,而是专注于解决问题、提升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徐月琴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学生,他们有着各自不同的困境。其中一位学生长期遭受轻视,尽管学习努力,但成绩一直不理想。当她注意到后,通过耐心引导与鼓励,在公开场合表扬他的点滴进步,渐渐地,该学生从语文不及格提升到班级第一,这一巨大的转变不仅改善了同学们对他的态度,也改变了他自己的命运。慢慢地,他还带动更多同学加入到认真学习的队伍,成绩也都有了明显变化。
还有一位学生因家庭变故而感到被遗弃和抑郁,徐月琴了解情况后,出资购买学习资料和药品,并持续给予精神上的鼓励和支持。这名学生后来逐渐变得阳光开朗,愿意与人交流,并在学习上也取得了显著进步。
对学生的关怀,徐月琴不仅仅体现在精神鼓励上,更体现在教学的点滴之中。她深知语文作文对于学生成绩提升的重要性,于是在作文教学上倾入了大量精力。她将自己多年积累的作文教学经验进行高度浓缩,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法,传授给学生实用的写作技巧。在她的指导下,学生们的作文水平有了质的飞跃,许多学生的成绩得到了显著提高,甚至有学生从原本的不及格提升到了 96分。通过优化教学方法、个性化辅导和情感交流,徐月琴逐渐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帮助他们树立了信心。在她的精心培育下,两个班的学生取得了显著成绩,共有47人考上普通高中,40人更是升入了优质高中,这一转变远超当初大家预计,帮助孩子们实现了人生不一样的转身。
对于孩子们取得的成绩,徐月琴感到由衷的高兴。付出终有回报,辛劳也值得。徐月琴在北川初三任教的工作强度超乎想象,每周三十节课的高强度教学任务,每天早上六点五十分就到达班级辅导学生,一直忙到晚上十点左右才结束,几乎让她全天候陪伴在学生身边,周末也只能休息半天。长时间的劳累让她患上了腱鞘炎等职业病,但她始终坚守岗位,以高度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默默奉献着。面对工作中的压力与困难,她选择在不影响工作的时段处理个人健康问题,生病时也尽力协调好工作与治疗的关系,将对学生学习的影响降到最低。
教育融合,挖掘文化宝藏
在专注于教学工作的同时,徐月琴还积极投身于当地的文化传承事业中。“来到北川,才发现这里的地域文化与民族风情如此令人着迷。”在她看来,在新课标理念的引领下,老师需要致力于探索培育学生运用跨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借此激发学习热情,提升思维品质,增强文化自信。
2024年 3月,她依托于北川当地的禹羌文化,联合柯城与北川教师团队正式申报且立项禹羌文化保护与传承项目化研究,并申报县级《综合性学习在民族地区初中学校有效开展的实践研究 --以传承禹羌文化为例》项目式学习课题,团队精心设计了八大主题活动,涵盖大禹文化、羌族美食、羌绣、羌服、北川韵律、羌寨文化、羌医文化等。
为了确保活动项目的质量和精细度,徐月琴一开始就全身心投入其中,从撰写活动方案、申请资金资助、组织各类实践活动,每一个环节都亲力亲为,即使在暑假期间也未曾停歇。“我们的活动以趣味性、实践性和教育性为核心,旨在激发学生对禹羌传统文化的兴趣,并将民族文化与综合性学习紧密结合,运用语文知识来传播和传承禹羌文化。通过调动多元主体,打造精品课程《‘综合性学习’活动操作指南》。”
“这是柯城与北川教育交流与文化传承的深度融合,也是东西部协作教育对口合作的成果。”在徐月琴看来,短期内,这些综合性活动将助力增强学生兴趣,提高教学质量;长期来看,精品课程的建设也将助力学校特色发展,实现长远目标。这些活动不仅融合了民族文化传承与现代教学,更让学生在项目式学习中深刻体验禹羌文化精髓,提升综合素养。
除了日常的课堂内外,徐月琴还积极与当地的同事密切交流,无私分享多年东部先进的教学经验和资料。对于当地青年教师,她不遗余力地倾囊相助,指导当地青年教师参与语文新课标培训和教学研讨活动,助力提升当地教师的教学水平获得好评。此外,她还积极参与语文学科原创试题命题比赛,与团队紧密合作,凭借扎实的专业素养和丰富的教学经验,他们的团队荣获县级特等奖,绵阳市二等奖。
回顾在北川的无数个日夜,徐月琴感慨万千。尽管面临诸多困难与挑战,但她见证了学生们从迷茫走向自信,从困境走向希望,于此她无比欣慰。通在北川的学习交流,不仅丰富了自己教学经验,更体会到当地同事求精务实的敬业精神,她直言受益良多,备受鼓舞。
随着支教工作即将结束,徐月琴心中满是不舍。她表示,即使回到家乡,也会持续关注北川教育事业的发展,希望能以更多方式继续支持这里的教育。她相信,这是自己人生中一段宝贵的精神财富,也将持续激励她在未来的教育道路上不断前行,为更多学生点亮希望之光。
当被问及她是如何保持如此高的工作热情时,徐月琴莞笑道:“我爱北川,因为禹羌文化的魅力、羌山儿女的热情,我爱上了这座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