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首家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落地毕节(七星关)
发布时间:2024-12-18 15:11:47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清华大学与毕节(七星关)签署建站协议
12月15日上午,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以下简称“工作站”)年会暨乡村规划实践专项委员会年会于清华大学举行。全国政协副主席、民盟中央常务副主席王光谦出席活动并讲话,农业农村部乡村建设促进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聂新鹏,住房城乡建设部帮扶办公室主任、村镇建设司一级巡视员董红梅,联盟理事长、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过勇,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史宗恺出席活动并致辞。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张利主持开幕式。民盟贵州省委、毕节市、七星关区受邀参加会议。
全国政协副主席、民盟中央常务副主席王光谦讲话
全国政协副主席、民盟中央常务副主席王光谦总结了工作站过去一年来的工作经验和成效,展望了工作站2025年相关工作。他指出,明年为“十四五”的收官之年,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我们要以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务实的行动,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伟大目标而努力奋斗!全国政协和民盟中央将一如既往地关注、支持高校联盟和工作站发展建设,积极为乡村振兴事业和乡村建设工作建言献策、汇聚力量,高校力量助力乡村振兴的工作一定能够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为强国建设、复兴伟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任务,近年来,民盟中央和民盟贵州省委高度重视七星关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在王光谦副主席的关心下,协调盟内外资源,积极争取七星关区申请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建站。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赴七星关支队先后组织3期寒暑假实践,2023年“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学生实践基地”在七星关区梨树镇上小河村落地,帮助上小河村丰富完善村庄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助力特色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整治,发展乡村旅游,助力上小河村建成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
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第九批新签约站点及基地授牌
会议期间,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党委书记、联盟专家委员会主任张悦介绍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体系,党委副书记、联盟秘书长张弘汇报乡村振兴工作站年度工作。联盟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国家乡村振兴局开发指导司原副司长刘晓山引导嘉宾圆桌论坛。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刘守英作“城乡融合形态与乡村重构”主旨报告,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尹稚作“战略协同与城乡融合”主旨报告。联盟乡村规划实践专委会主任刘健等三位嘉宾分别作专委会工作报告。会议上对29个“百校联百县兴千村”行动校地合作实践基地予以认定并授牌。清华大学团委书记王睿与毕节市委常委、七星关区委书记、毕节高新区党工委书记李勰签订建站协议。乡村建设高校联盟专家委员会主任、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党委书记张悦向新签约的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毕节(七星关)站授牌。
民盟贵州省委在交流发言中表示,将继续积极推进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建站工作,促进校地企合作不断加强,吸引更多高校学子来到乡村一线开展社会实践工作,联引高层次人才到基层,为乡村振兴把脉问诊,建言献策,努力在七星关区打造校地企合作共同推动乡村振兴的“样板”。
毕节市七星关区在交流发言中表示,期待通过与清华大学的合作,加快区域乡村振兴步伐,提升区域发展质量和效益。同时,也希望借助清华大学的资源和力量,加快推进“四在农家·和美乡村”山水田园综合示范区的建设。真诚希望民盟中央、清华大学发挥优势,依托高校联盟,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毕节市乡村振兴建设,持续深化“校地企”合作,共同探索乡村振兴工作站可持续性新路径,助力巩固脱贫成效、建设乡村振兴新典范,为全国乡村振兴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和模式,共同书写乡村振兴壮丽篇章。
此次合作积极响应国家关于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号召,是推动高校资源与地方需求有效对接的重要举措,不仅能够为毕节七星关区带来清华大学先进的理念和科技,还能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据悉,该工作站的建立将在产业发展、人才培养、文化传承、人居环境和组织建设等方面展开广泛合作,助力地方经济社会全面振兴。清华大学将依托自身在教育、科研、人才等方面的优势,支持七星关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工作站将作为校地合作的桥梁,促进先进技术和理念在农村地区的推广应用,推动地方特色产业的升级和发展。
北京大学等高校院所、中国电信等企事业单位、新闻媒体相关负责人,以及清华大学相关部处、院系负责人、联盟乡村规划实践专项委员会理事等400余位嘉宾出席会议。(民盟贵州省委:潘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