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改革“三力”彰显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党校担当

发布时间:2024-12-24 14:28:33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总结了新时代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成功实践与伟大成就,明确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总目标,增强了我们党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坚强决心。党校事业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党校是我们党教育培训党员领导干部的主渠道。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上,党校要始终牢记“为党育才、为党献策”的初心使命,自觉把改革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永葆改革定力、增强改革魄力、突出改革效力,不断彰显党校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的担当。

一、永葆改革定力

改革是一场深刻的革命,需要有坚定的政治定力和无畏的改革勇气。党校必须永葆改革定力,在坚守党校姓党根本原则的基础上,破除一切束缚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思想观念。

党校要坚守党校姓党的根本原则。面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复杂形势和艰巨任务,党校必须始终坚持党校姓党的根本原则,弄明白党校业为谁兴、言为谁立、功为谁建的问题,牢记党校“为党育才、为党献策”的初心。党校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不断加强对党的创新理论的学习和研究,掌握其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确保改革沿着正确的轨道不断向前。

党校要勇于破除一切束缚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思想观念。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各种思想观念的冲击和阻碍。党校要充分发挥思想引领作用,鼓励广大党员干部突破传统思维定势,探索新的改革路径和方法,探索创新发展的新途径。通过举办专题研讨、开展交流分享、组织主题活动等方式,推动思想的碰撞和观念的更新,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供强大的思想动力。

二、增强改革魄力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面临更为复杂的困难挑战,党校要大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和斗争精神教育,增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魄力。

党校要开展理想信念教育。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面临的风险挑战更为复杂严峻,党校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自觉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自觉运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将理想信念筑牢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伟大实践中,增强党员干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信心和决心。

党校要开展斗争精神教育。党校要充分发挥教育培训干部重要阵地的作用,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在紧要关头和急难任务中迎难而上,在斗争实践中积累经验、在总结探索中增强本领,在纷繁复杂的斗争迷雾中廓清方向,在解矛盾、化冲突的实践中展现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在风险面前挺身而出,在挑战面前知难而进,在迎战风险挑战的斗争实践中展现攻坚克难的品质。

三、突出改革效力

改革的成效最终要体现在实践上。党校要突出改革的效力,在发扬务实作风与善用巧干密码中推动改革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党校要发扬务实作风。面对复杂繁重的改革任务,要以钉钉子精神狠抓落实,做起而行之的行动者、不做坐而论道的清谈客。党校要发扬务实作风,深入基层、深入实际,了解改革的实际情况、倾听人民的真实呼声。运用好调查研究这个传家宝,掌握基层的第一手资料,为制定科学严谨的方案提供有力依据,确保改革任务按时完成、改革目标顺利实现。

党校要善用巧干密码。面对改革中的风险挑战,党校要发挥智库作用,在对立统一中平衡改革中各项关系、用质量互变的智慧把握改革进程、以否定之否定规律对待改革难题,运用科学的方法和策略应战困难。通过制定周密的计划、明确时间表和路线图,明确优先序,把握时度效,持续用力、久久为功,努力化解改革中的阻力和风险,推动改革顺利向前推进。(中共蓬溪县委党校、蒋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