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街道泉水凼社区:“微网实格+”,推动“小巷管家”参与多元共治
发布时间:2024-12-25 09:40:39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为深入贯彻关于深化党建引领社区“微网实格“治理机制的文件精神,深入落实市委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和区委加快建设航空经济之都系列部署,紧紧围绕和立足于社区发展治理,赋能做实基层未端治理单元,重塑基层组织动员体系,以多元力量集成提升基层效能的治理方式。泉水凼通过“微网实格+”“多元共治 •小巷管家”,构建“16N”小巷管家服务枢纽平台。建设“小巷管家”党群服务驿站1个阵地,搭建“小巷管家枢纽平台、需求精细梳理平台、志愿力量培育平台、精细服务供给平台、小巷自治管理平台、参与动力维持平台、服务影响提升平台”6个平台,依托6个平台开展N项服务。以协作共治场景营造为主要目的,开展服务场景、共治场景营造。
一、营造“小巷驿站”公共空间,打造小巷治理阵地的功能化载体。营造“小巷管家”党群服务驿站,配置“党员会客厅、服务转介站、协商议事厅”等功能,以老街小巷网格党组织牵头推动小巷治理“阵地共建、议题共商、活动共办、成果共享”。一是基于空间提供服务的功能性需求,开展参与式提案活动和调研工作坊。通过各类需求征集活动整理服务需求,得出空间营造需求与后期空间服务需求。二是通过开展参与式设计工作坊,结合需求调研与资源挖掘的结论,以集体协商及头脑风暴的形式,引导多元主体参与“小巷驿站”空间提升营造工作。
二、搭建“小巷管家”服务网络,推动小巷服务主题的多元化参与。通过搭建“小巷管家”服务网络,开展培训、宣传动员、服务指导、宣传活动。通过参与式问卷评估、提案活动,以商家、流动人口、网格内志愿服务力量为主要对象,形成枢纽型平台构建内容清单;以清单为依据,依托网格党组织和专业社会组织,开展枢纽型平台搭建。在此过程中,通过共计6次主题活动,参与达110余人次,“小巷管家”团队成员充分认识到了枢纽型平台的功能定位,完成了服务网络平台的搭建,为推动“老街小巷”自治管理和“老街小巷”公益创投的开展构建了支持网络。
三、梳理“小巷治理”服务清单,助力小巷治理需求的精准化识别。通过搭建需求精细化梳理平台,实现“小巷管家”参与的网格服务的问题需求清单的梳理。依托网格力量,以入户搜集、问卷调查的方式,以服务区域内的普通家庭、弱势群体、经营商家等为搜集对象,开展包含人群服务、弱势群体关怀、邻里和谐、文化发展、环境提升、更新营造等为方向的需求调研,搜集有效样本120份,梳理形成了服务区域的治理问题和需求清单。
四、开展“小巷服务”组织培育,开展多元参与主题的组织化培育。通过搭建多元培育平台,开展“小巷管家”及服务类社区社会组织培育活动6次,累计培育100余人次,以组织化力量推动“小巷管家”服务。在前期培育活动通过向小组成员讲解微网实格与社区发展治理的关系,让组织成员认识到微网实格的主要任务,了解到“小巷管家”志愿服务队的功能定位。中期指导“小巷管家”服务队开展服务策划,并充分利用“小巷管家”党群服务驿站的阵地优势,为“小巷管家”服务网络平台的搭建进行宣传。后期指导服务队针对居民需求开展了“老家小巷”公益创投微项目,促进“小巷管家”品牌化建设。
五、推动“老街小巷”自治管理,促进小巷自我服务的常态化构建。通过搭建自治管理平台,开展自治服务活动,建立完善自管机制,实现老街小巷的自主管理。遵循“人本导向、居民主体、权责一致”原则,开展自治服务活动,与部分商家代表建立沟通渠道,向其宣传“小巷管家”服务平台,从日常生活、商品经营、诚信经营、自治公约等多个方面了解商家需求,将商家群体融入到“小巷管家”自治队伍当中,搭建了自治管理平台,开展自治服务活动,累计120余人次参与其中。
六、实施“老街小巷”公益创投,实现小巷治理服务的项目化推进。通过多元联动服务,实现以“小巷管家”及多元志愿服务力量以项目化、专业化的服务方式参与小巷治理和服务。通过拟定多元联动服务方案、发布通知、搜集议题、组织实施、服务管理、评价总结的流程,共计立项“小巷成长·一起向未来”公益服务项目、“小巷融合·多元共治”居民融合微项目、“小巷关怀·你我同行”志愿服务项目、“小巷传承”文化发展微项目4个微创投项目,开展专项领域老街小巷治理和服务,累计服务居民300余人次。(九江街道泉水凼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