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发展要向“新”而行

发布时间:2024-12-25 15:17:46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

农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盘,在新时代更要向“新”而行,统筹好“三农”领域培育新动能和更新旧动能的关系,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运用先进技术、前沿技术来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新旧发展动能平稳接续转换,为农业现代化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撑。

农业科技“新”,抓住“种子芯片”着力点,点燃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引擎”。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只有用自己的手攥紧中国种子,才能端稳中国饭碗,才能实现粮食安全。”为此,首先要充分畅流种业发展这一“源头活水”,坚持问题导向和系统思维,科学研判种业发展形势,组织开展农业种质资源普查、摸清我国种质资源底数,筛选出一批抗病、抗逆、优质种质资源,并依托国家级高水平研发平台,聚焦种业关键核心技术,培育壮大科技队伍。同时要建设育种基地,突破种业“卡脖子”难题,培育更多我们自己的良种,确保重要农产品种源自主可控;其次要建立“市场出题、政策扶持、科企协同攻关”的机制,借助高水平院校和科研机构的引领作用,形成技术驱动、制度保障、产学研深度发展的种业发展新业态。

农机装备“新”,紧扣“机械种植”关键点,增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设备驱动”。农业机械化是实现农业发展现代化的重要支撑。“要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给现代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为此,首先要强化核心技术和关键装备研发,构建完备的研发、制造、推广、使用体系,提高农机“智造”水平,大力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集群,推动农机装备产业创新,尤其是研发适应多地形易操控的新型农业机械;其次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牢固树立“党建+粮食安全”工作思路,通过农业技术推广站、科技特派员等方式,向农民传授农机操作技术和种植经验,大力推广“机械化种植”,将“农业科技”直通车开到田间地头,切实打通“新农具”“最后一公里”,引导农民完成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真正实现“驰骋阡陌兴农桑”的现代农业蓝图。

研发应用“新”,找准“智能技术”切入点,解锁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能”。随着科技进步,我国农业贡献率正在逐步上升。为此,首先要全面推进以智能技术为核心的现代化农业发展,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高新技术在农业生产上的集中应用,对传统农业进行全方位、全链条的升级完善,让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拓展农业科技应用场景;其次要大力发展“互联网+农业”“人工智能+农业”等智慧农业,在田间地头建设物联网传感设备,搭建物联网无线传感运输网络,通过网联网采集、系统对接、遥感监测、互联网抓取等方式,为大数据分析提供基础数据支撑,从而对农业生产实行精准化、智能化管理,实现物联网智能产前、产中、产后的过程监控和科学管理,让农业发展更加智能化、高效化和可持续化。(四川省高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应传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