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新质生产力,点燃高质量发展引擎

发布时间:2024-12-26 09:55:54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

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全球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背景下,新质生产力犹如一颗璀璨的新星,照亮了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前行道路,成为驱动创新与进步的核心力量。

新质生产力的“新”,突出表现为创新要素的深度融合与全新呈现。以数字化、智能化技术为先导,众多新兴产业蓬勃兴起。例如,智能制造依托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实现了生产过程的精细化管理与精准控制,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新能源领域,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技术的创新突破,不仅推动了能源结构的转型升级,还催生了新型储能、智能电网等关联产业的协同发展。这些创新成果的涌现,使得生产力在全新的技术范式下实现了质的飞跃,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与创造力。

新质生产力的“质”,关键在于对经济发展质量与效益的显著提升。它不再依赖传统的要素投入与规模扩张,而是凭借知识、技术与人才的高度集聚,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与价值创造。在高端芯片制造领域,先进的光刻技术、芯片设计架构以及专业人才团队的紧密协作,使得芯片性能不断提升、成本持续降低,为人工智能、5G通信等众多高科技产业提供了强大的核心支撑,从而带动整个产业链向高端攀升,增强了我国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的话语权与竞争力。

培育新质生产力,是我国应对国内外复杂多变形势、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抉择。一方面,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各国纷纷加大在新兴技术领域的布局与竞争,我国唯有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才能在这场科技竞赛中抢占先机,避免陷入技术依赖与产业低端锁定的困境;另一方面,国内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传统产业面临成本上升、市场饱和等诸多挑战,培育新质生产力能够为经济增长开辟新空间,促进新旧动能的有序转换,推动经济发展向更高质量、更具韧性的阶段迈进。

然而,培育新质生产力之路绝非一帆风顺。在技术创新层面,面临着基础研究薄弱、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等难题,需要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优化创新生态,鼓励企业与科研机构开展深度合作,攻克技术难关;在人才支撑方面,高端创新人才短缺、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脱节等问题亟待解决,应加强教育改革与国际人才交流合作,打造一支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同时,在政策环境与市场机制建设上,需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促进创新要素的合理流动与市场竞争的公平有序,为新质生产力的培育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培育新质生产力是一场关乎国家未来发展的伟大征程,需要全社会齐心协力、持之以恒地为之奋斗。让我们坚定信心、勇于创新,以培育新质生产力为引擎,推动我国经济巨轮在高质量发展的航道上扬帆远航,驶向更加繁荣昌盛的明天。(宁都县委网信办、黄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