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叶”+“粮穗” 解锁烟粮融合“增收密码”
发布时间:2024-12-31 11:15:24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冬闲人不闲,在四川省凉山州中西部的西昌市、普格县、盐源县这片广袤且充满希望的土地上,烟叶与粮食作物融合发展,奏响了乡村振兴的崭新乐章,为当地农业经济注入强劲活力。
西昌:粮烟共舞“丰”景好
田畴织锦绣,沃野奏欢歌。在西昌烟区,烟叶采收完毕后的烟田里一转往年的荒芜。放眼望去,冬小麦绿意盎然,油菜、荞麦点缀其中。
近年来,西昌烟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三农”工作决策部署,胸怀“国之大者”,按照“一地两用、一田双收”思路,妥善处理“烟”与“粮”的关系,以“融”筑“耕”基,以“烟”谋“粮”策,持续打造助力产业发展的新引擎,逐步形成以烟稳粮、以烟促粮、粮烟融合的良好局面。
(西昌市琅环烟点推广冬碗豆种植、李一鹭摄)
西昌市处于安宁河谷核心地带,正致力于打造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力和知名度的安宁河流域“现代农业硅谷”,这为西昌烟区提供了重要的发展平台。西昌烟区主动融入“天府第二粮仓”建设,在推动粮烟融合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通过构建“一核两带、四区六园、N基地”的空间格局,推动粮烟融合产业发展模式。
西昌烟区在粮烟融合方面的实践,并非是简单的复种套种,而是根据当地的土壤、气候等条件,选择适合的作物,采用适合配套的复种方式,探索出粮烟融合的可持续发展路径。未来,西昌烟区将持续利用粮烟融合方式,提高土地复种指数,为粮食安全与烟叶产业稳定发展助力,为“天府第二粮仓”建设增砖添瓦,深度融入区域农业发展大局,为实现农业现代化与乡村振兴战略不懈奋进,铸就西昌农业新辉煌。
盐源:“烟+N”“融”绘新图景
沃野绿意浓,烟地育“丰”景。
寒冬岁末,盐源县泸沽湖镇前所村14组的田野上却洋溢着勃勃生机。12月28日,刚收获烟叶两个多月的烟农马二车拉初又迎来新丰收,他正忙碌地采摘套种在烟地的新鲜豌豆尖。“一田收两季,烟叶豌豆双丰收。”这一幕,是盐源烟区推进粮烟融合种植模式的缩影,承载着农业融合的希望与成果。每至烟叶生产时节,网格员便深入田间,指导烟农在烟地里套种胡豆、黄豆、豌豆等,为土地赋予多元生机,也为村民开拓出更广阔的增收路径;收购结束后撒上光叶紫花苕种,让绿肥翻压还田,逐步改善土壤质量和生态环境,增加土壤肥力,孕育下一季的丰收。
(盐源县兴隆村烟农胡发明在收割小麦、余友军摄)
“烟草公司还联系了豆瓣厂上门来收胡豆瓣,稳定的销路也给我增加了不少收入哩!”马二车拉初满心欢喜地说道。过去几年,靠着“烟+N”间作模式,他家每年增收1.8万元左右,这份收获让他对未来充满信心。
盐源烟区还积极搭建“公司+合作社+烟农”产供销一体化平台,保障烟农收入稳步增加。2024年,全县开展“粮烟融合”种植2.73万亩,产量819万斤,预计产值1774.5万元。在这片土地上,“烟+N”共生复合种植模式持续拓展,奋力“融”绘现代烟草农业新图景,“合”出烟农增收致富新活力。烟农增收致富的道路越走越宽,一幅农业繁荣、农民富足的美好图景正跃然眼前。
普格:粮烟融合“瓦吉瓦”
彝历新年的喜庆氛围尚未散尽,普格县黎安乡日史博肯村1组的烟农日比尔补便已投身于田间劳作之中。此时,烟叶收购已然落幕,曾经那片挺立着齐人高烟杆的田地,如今已是嫩绿初绽的荞麦苗。
“人勤地不闲,才能过好年。”日比尔补脸上洋溢着质朴的笑容,欣喜地说道:“今年种烟叶卖了19万元,加上这些荞麦,收入突破22、23万元没有问题。”说罢,他又转过头悉心照料那些生机勃勃的荞麦苗,眼中满是对丰收的憧憬与期待。
(黎安乡日史博肯村荞麦喜获丰收、高恒摄)
在普格这片土地上,每当彝历新年前后,便迎来了荞麦、小麦、油菜等作物茬口种植的黄金时机,像日比尔补这样忙碌而充实的身影随处可见。相较于其他经济作物,烤烟在这片土地上展现出独特优势,它与各类粮食作物相得益彰,为多元增收开辟了广阔道路,也成为众多勤劳质朴的彝族同胞迈向富裕生活的选择。
“不会种,烟草公司找人教,还会给我们发物资,瓦吉瓦(彝语意为:好得很)哦。”日比补尔的话语中充满了感激与满足。“瓦吉瓦”简单而真挚的彝语词汇,传递着他们内心深处最质朴的情感。
回首这一年,普格烟区协调150万元县政府产业资金采购各类种子158吨、肥料79吨,全县共计开展粮烟融合种植2.4万亩,预计产量940万斤,产值2397.5万元。这一串串数字背后,是烟农们对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与辛勤付出的生动写照。
粮烟复合种植效益高,烟田稳定就能为烟农们撑起一片安心耕耘的蓝天。渐渐地,烟草特色产业,宛如一把钥匙,开启了普格县产业振兴促进乡村“五域共兴”的崭新篇章,让普格的烟农既收获了“金叶子”,稳住了“粮袋子”,更鼓足了“钱袋子”。(文:李一鹭、王明秋、胡予阳、颜春/图:高恒、李一鹭、余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