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叫我老师,或者兄弟——记黄山烟叶工作站吴斌
发布时间:2024-12-31 13:46:06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图为吴斌在向山东中烟的专家介绍黄山晒黄烟工艺
在黄山烟叶工作站,业务办主任吴斌是实打实的“技术专家”。
然而如果你当着他的面喊他“专家”,他一定会笑嘻嘻地反驳:“别这么叫我,请叫我老师,或者兄弟。”
“吴老师”这个称呼的背后,有一段不为人知的故事。
2010年,黄山商人潘文种植菊花,因市场行情暴跌而破产,还背下了60万元的债务。潘文在朋友的引荐下改行种植烟叶,但最初他什么都不懂,种菊花失败的阴影还在他心里盘旋不去。
吴斌在了解到潘文的情况后,一有空就跑到他家里,给他普及烟叶知识和管理经验,帮助他建立信心。在吴斌的指导下,潘文第一年扭转亏损,第二年就开始盈利。现如今,潘文已是黄山烟区种植规模最大的大户,年种烟面积达到260亩,并且成立了文珍劳务公司,专门为其他烟农提供用工服务。
每当提到吴斌,潘文就对吴斌充满感激之情。他尊敬地称呼吴斌为“吴老师”。在他眼里,吴斌不仅是帮助他摆脱债务的贵人,更是他人生的引路人。
吴斌陪着潘文走向更美好的明天,从来不居功,却在看到他生活条件的改变后,抑制不住地露出笑容。从此,他爱上了“老师”这个称呼,这是个能给烟农们带去希望的“角色”。
在黄山烟叶工作站工作期间,吴斌先后辅导过白肋烟、香料烟、晾晒黄烟以及现阶段的烤烟等不同烟草的种植管理工作,为他技术上的全面打下坚实的基础。多年来,他利用自身特长,在做好日常工作的同时,积极做好传帮带工作。通过日常对服务队长们进行分级技能手把手的培训和指导,带出两名分级技师和多名烟叶分级高级工。
吴斌深知,在基层工作和烟农朋友们打交道,没有过硬的技能和本领,是不能圆满地解决他们的困难的。技术上若有不足,烟农朋友们会首先蒙受损失。因此,在技术上,吴斌一直孜孜不倦地追求与时俱进,从未停止过学习的脚步,坚持常年学习烟草技术,为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需要改善的地方,通过试验、QC小组活动等形式开展各项创新工作。
自2012年至今,吴斌先后参与站内9个QC小组活动中,均顺利结题,实实在在解决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在“烟叶大田产生技术”“精准施肥与烘烤工艺”等环节中组织开展试验,通过对比,让烟农转变思想,接受新技术和新理念,提高了技术落实到位率。
同时,他认真总结,积极开展论文撰写并参与专利申报,截止目前,先后作为第一作者发表科技论文2篇,参与实用新型专利申报2个,均已获得授权。
如果说“吴老师”是吴斌欣然接受并为之努力钻研技术的一重身份,那么“吴大哥”,则是吴斌自己最爱的“头衔”。
自1992年7月参加工作的30年以来,吴斌一直扎根基层烟草生产一线,先后在歙县烟草收购站、黄山经理部、峄山烟站、黄山烟叶工作站等地从事烟叶生产管理工作。黄山烟叶工作站的发展和壮大,和吴斌的上下求索密不可分。
吴斌在刚参加工作时,黄山烟区只有400多亩面积。皖南烟叶公司成立后,吴斌被调到黄山烟叶经理部,以他朴实无华、亲力亲为的工作作风,很快和烟农朋友们打成一片。
那时,烟农朋友们对种植烟叶不是很了解,地方政府也总有这样那样的担心。吴斌主动担负起面积发展的重任,无数次往返于县农委、财政局、银行、各级乡镇、村委会等单位,跟他们做好沟通和协调,帮助烟农解决起动资金、土地流转、烤房建造、生产用工、技术落实等各种困难,又无数次深入烟农家里,为烟农解疑答惑,鼓励信心不足的烟农坚定信心。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他的身影;哪里需要他,他就奔赴到哪里。
在新户指导方面,为了保证新烟农的效益,他常年驻点在基层,在烘烤期间更是手把手的从烤房点火开始教烟农,再到烘烤过程中怎么控制温湿度、下炕烟怎么保管、怎么分级。
正是通过自己风里来雨里去的实干精神,吴斌取得了烟农朋友的信任。烟农朋友技术落实好了,种烟效益也得到了保证,因此,他在大力发展烟叶面积的同时,也培育了一批忠实的烟农队伍。黄山烟叶工作站每年都能保质保量的完成公司下达的计划任务,烟叶种植面积从他参加工作时的几百亩发展到最高峰的六千多亩。种植规模也从当初的人均30亩发展到现在的人均121亩。
时至今日,把吴斌放在烟农朋友中间,他也能很快融入烟农朋友中间,和他们彪起黄山话。
“聊到兴头上,大家都以兄弟相称。他们喜欢跟我聊天,所以喊我大哥。”说到这里,吴斌微笑着扬起了下巴,“这是烟农愿意和我亲近的体现,是最让我自豪的成就。”
作为技术骨干,吴斌既懂烤烟生产,又懂白肋烟、香料烟、晒黄烟的生产,取得了中国标准化研究院颁发的CNIS感官分析技术(中级)资格,通过了烟叶评级员职业技能等级(二级)认定,也获得过皖南烟叶公司“优秀党员”“优秀员工”优秀服务部经理”“优秀服务队长”“优秀小组长”等荣誉称号……但他本人却对这些荣誉看得很淡泊。
“我不是专家,请不要叫我专家。”他笑着对烟农朋友说。“相对专家这个称呼,我更喜欢你们叫我老师,或者兄弟!”
叫老师,是源于他对烟叶技术上的自信;
叫兄弟,是源于他对烟农朋友们的感情。(沙伟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