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枢纽型社区社会组织,创新基层治理模式

发布时间:2024-12-31 14:26:07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

在新时代基层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社区社会组织成为推动多元主体协同参与的关键力量。湖南省长沙市长沙县社会组织孵化服务基地在长沙县民政局的指导下积极响应政策号召,针对枢纽型社区社会组织面临的诸多挑战,创新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培育模式,为基层治理注入新活力。

一、政策引领,开启基层治理新征程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协商民主体系建设提出明确要求,强调多元主体参与社区治理的重要性。在此背景下,湖南省、市、县民政部门积极行动,长沙县民政局自2022年起大力推进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发展工作。截至2024年12月,全县18个镇(街道)的枢纽型社区社会组织实现全覆盖,备案数量达1184家,这一成果为基层治理格局的创新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精准定位,破解发展迷茫困境

(一)成长烦恼:初期困境与挑战

枢纽型社区社会组织在起步阶段,普遍面临功能定位模糊、运营模式不明等问题。北山镇社区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组织内部人力有限、职责不清,导致服务执行进度较慢,难以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多样化和复杂化的需求。同时,在挖掘和培育社区潜在社会组织方面,缺乏清晰的思路和有效的方法,陷入了发展的迷茫期。

(二)评估“体检”:明确方向与路径

为解决这些问题,长沙县社会组织孵化服务基地(以下简称“县基地”)建立了动态精准评估机制,制定了详细的《枢纽型社区社会组织评估细则》和《社区社会组织评估细则》。北山镇社区社会组织服务中心依据这些细则进行全面评估后,发现了自身在人员分工、资源调配、服务规划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同时也清晰地认识到社区内潜在社会组织的发展现状。基于评估结果,该中心明确了从优化内部管理流程、加强团队建设入手,积极开展社区社会组织招募与培育工作的发展运营思路,为后续发展找准了方向,有效提升了服务效能,更好地适应了社区治理需求。

三、专业赋能,打造专业成长引擎

(一)“加减乘除”工作法:全方位提升

一是思想引领与实践指导:加法助力成长。县基地积极发挥引领作用,为湘龙街道枢纽型社区社会组织服务中心深入解读政策法规,剖析枢纽型组织的关键功能,强化政治引领。在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孵化方面,不仅助力其建立完善的孵化流程,还邀请业内专家开展培训,提升骨干成员的项目管理水平,成功培育出心相融环保协会、社区读者协会等多个活跃在社区的公益社团,丰富了社区居民生活,吸引了更多居民参与社区治理,推动社区社会组织数量显著增长。

二是沟通障碍清除:减法提升效率。湘龙街道枢纽型组织着力搭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交流平台。线上建立专属微信群,实现活动信息及时发布、经验分享和问题解答的高效互动;线下定期组织交流座谈会,促进组织间面对面沟通与合作。例如,曾因信息不畅导致志愿服务活动时间和地点冲突的两个组织,通过交流平台及时调整安排,实现资源合理配置和活动协同开展,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三是资源整合增效:乘法汇聚力量。该组织积极拓展合作渠道,与当地企业、政府部门建立紧密合作关系。与企业合作开展公益活动,企业提供资金和物资支持,社区社会组织负责项目执行,如与中南汽配五金机电城经营户联合会党支部合作开展的“点亮微心愿,圆梦在湘龙”微心愿活动,成功筹集慰问物资。同时,积极与政府部门合作争取政策支持和项目资金,如获批政府“三基基地”专项资金用于打造“党建基地、孵化基地和服务基地”,形成社区服务的良性循环,为社区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四是服务壁垒破除:除法优化服务。湘龙街道枢纽型社区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对社区社会组织的服务流程进行全面梳理和优化。以往社区社会组织开展服务需对接多个单位,流程繁琐。该组织通过整合服务资源,简化流程,将对接环节缩减,大大缩短了申请时间,提高了服务效率和居民满意度,有效破除了服务居民的障碍,增强了社区居民对枢纽型社区社会组织服务的信任度和认可度。

(二)“育树”计划:精准赋能突破

一是集体督导:攻克共性难题。在社区社会组织发展过程中,多个枢纽型组织面临农村社区社会组织发动难、参与度不高的共性问题。县基地组织各组织负责人共同探讨,通过分享成功案例和经验交流,发现问题关键在于培育方法缺乏吸引力,未能充分考虑社区社会组织的兴趣点和实际需求。路口镇社区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借鉴经验,针对农村社区社会组织以社区干部牵头、发展僵化的局面,采取“骨干轮训”方式,邀请资深从业者为社区干部开展专业培训,通过案例分析、实地考察和经验分享等形式,激发社区干部参与热情。同时,通过“物资支持”和“志愿者表彰激励”等措施,为社区社会组织提供实际帮助。例如,为“雀王争霸赛”和“红星闪耀退役军人志愿服务”等活动提供物资和资金支持,对优秀志愿者进行表彰奖励,营造良好志愿服务氛围,逐步提升农村社区社会组织的服务能力和活力。

二是个别督导:解决个性困扰。榔梨街道枢纽型社区社会组织服务中心辖区的龙舟协会争取到社区资金开展赛事活动,但对资金代管功能的实现程序和要求不熟悉。县基地通过督导和分享三方协议模板,助力该组织成功签订龙舟队、社区、枢纽型社区社会组织三方协议,统筹19万元资金支持赛事开展。在赛事组织过程中,充分发挥社区社会组织力量,从筹备到执行全程参与,并利用网络直播等新媒体方式展示赛事魅力,吸引大量游客,推动本地经济发展,提升本地文化知名度,同时也为社区社会组织发展拓展空间,实现社区文化传承与组织发展的良性互动。

三是专业培训:提升理论实践。针对街道枢纽型社区社会组织培育知识与能力不足的问题,县基地采用“研发 +重点 +推广”培训模式。研发《社区社会组织备案与培育》《志愿者基础知识及管理培训》《社区活动策划》等课件,对所有枢纽型社区社会组织进行集中培训,教授课件内容及培训方法,鼓励各社区社会组织在街道范围内实践推广。黄花镇社区社会组织服务中心通过学习《社区社会组织备案与培育》课件,掌握规范备案流程和培育方法,成功帮助9个社区社会组织完成备案,并提供专业培育指导,使其快速成长并开展服务活动。

(三)服务指南:明确发展规范

随着社区社会组织的快速发展,新成立组织常因缺乏明确工作方向和操作规范而走弯路,影响发展效率和服务质量。县基地精心编制一系列服务指南,为枢纽型社区社会组织提供清晰指引。安沙镇社区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初期对社区社会组织培育迷茫,学习服务指南后,掌握组织架构搭建和社区社会组织培育方法,组织志愿者队伍、整合社区空间资源,开展“周末课堂”服务300余名儿童,获得服务对象的高度认可,为组织后续发展积累宝贵经验,提高发展效率和成功率,为在社区治理中发挥更大作用奠定基础。

四、功能激活,探索可持续发展路

(一)创新服务驱动:资金项目双引擎

一是品牌项目打造:激发服务热情。星沙街道枢纽型社区社会组织在发展初期,受资金和创新思路等因素的制约,在开展具有影响力项目方面存在一定挑战。县基地与星沙街道社会事业综合服务中心合作打造“五社联动”赋能基层治理品牌项目,深入调研社区需求与资源状况,策划项目方案,争取到10万元资金,为枢纽型社区社会组织提供启动资金和项目平台,激发其服务热情与创造力。在此基础上,星沙街道出台每年2万元运营扶持资金政策,为组织持续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二是公益微创投实施:提升运作能力。依托“五社联动”项目,星沙街道枢纽型组织发起“公益微创投”活动,面向社区征集项目,通过严格筛选、评审确定8个涉及多领域的微项目。在项目执行过程中,为每个项目提供资金、技术指导和资源对接支持,确保项目顺利推进。这些微项目在周期内开展40场活动,服务超5000人次,带动300余人次志愿者参与,丰富居民生活的同时,显著提升了社区社会组织的项目运作能力。

三是品牌服务构建:促进多元发展。该枢纽型组织还打造儿童服务、企业沙龙等品牌服务,搭建社区居民、企业、社会组织间的交流纽带。借助平台优势汇聚各方资源,整合超53万元资金服务社区群众,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推动社区治理走向多元化参与、协同发展之路,进一步释放社区社会组织的创新活力,强化其服务功能。

(二)可持续发展探索:创新模式与资源整合

泉塘街道社区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在县基地指导下,积极探索可持续发展新模式。与湖南里手贝贝开展社企合作,企业未来计划全额出资建设泉心食堂及助餐服务点,解决项目资金难题。泉塘街道社区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则根据企业需求,发挥自身优势,通过微创投、能力培训、积分激励、团队建设和志愿者备案指导等手段,孵化培育社区生活服务类志愿服务队。这些服务队以助餐点为依托,提供多样化助餐服务,同时利用新媒体平台宣传推广,提升项目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更多社会资源参与。通过这种创新模式,为社区养老服务开辟新路径,实现街道枢纽型社区社会组织的可持续发展,激活其在社区治理中的持久效能,为构建和谐社区筑牢根基。

五、总结经验,贡献基层治理智慧

长沙县社会组织孵化服务基地的“定位、赋能、发展”三部曲,为枢纽型社区社会组织的成长提供了系统解决方案。在定位环节,深入剖析问题,明确组织发展方向;赋能过程中,通过多种专业方式,全面提升组织综合能力;发展阶段,聚焦功能激活,推动组织可持续发展。

这一系列举措不仅使枢纽型社区社会组织从起步走向成熟,更为基层治理现代化贡献了具有高度可操作性和显著成效的“长沙县方案”。其经验为其他地区提供了有益借鉴,充分展现了社会组织在新时代基层治理中的担当与作为,对构建和谐社会、推动基层治理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徐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