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工艺美术大师王子健匠心独具 把丝绢烙画发扬光大

发布时间:2025-01-10 09:57:54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

2025年1月6日上午,小寒已过,牧野大地洋溢着一股暖意。在新乡市凤泉区宝东街道电力社区家属院,看到了满面红光的王子健老师。在他的家中,他打开一本本获奖证书,由此走进他的烙画世界。为了让我大饱眼福,他与妻子协同慢慢打开他用时3年12天精心创作的12米长的《清明上河图》丝绢烙画。看到这用笔细腻、烙功精巧、画艺精湛、栩栩如生的繁华景象,让人眼界大开,叹为观止。

据了解,1960年出生于安阳市的王子健,从小聪慧好学,勤奋上进。上初中、高中时,他就利用每年的寒暑假回安阳老家向祖父王宝智学习绘画和烙画,参加工作后,他利用业余时间仍在学习国画和烙画,直至1995年专攻丝绢烙画。

为了把丝绢烙画做好,他查阅了很多资料及纺织材料耐热性等,经过大量的反复试验,掌握了丝绢烙画的三要素:温度、速度、力度,掌握好了三要素,他陆续创作出了《金陵十二钗》《以和为贵》《万里长城》和12米长的《清明上河图》等丝绢烙画精品。

2008年1月,王子健被河南省科技厅等联合评为“河南十大创作英才”,2020年6月被河南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授予“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他现为新乡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烙画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河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工艺美术师,新乡市杰出工艺美术家,新乡市美术家协会会员等。

据王子健介绍,烙画古称“火针刺绣”,又叫烫画,火笔画,即用热烙铁为笔不施任何颜料,在竹木、宣纸、葫芦等材料上勾画、烘熨出茶褐色的画面,是我国古代一种珍贵的稀有画种,起源于西汉,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烙画不仅有中国画的勾、勒、点、染、擦、白描等手法,还可以烫出丰富的层次与色调,具有较强的立体感,可谓中国传统艺术珍品。

此外,传统烙画主要是竹木、宣纸烙画,丝绢烙画仅有几十年的历史,丝绢套色烙画的出现时间则更短,且艺术难度更大。

谈及创作12米长的《清明上河图》丝绢烙画,王子健老师感触颇深。他说,从2000年开始着手创作,工作时,为了专心致志,他手机经常关机,专心烙画,记得当时在丝绢上烙了1米以后,出现了一点曲折,由于烙铁温度过高,烙画被燃着了。平静后,他寻找科学方法,继续工作,慢慢地增长了创作的信心,一年多后,就已创作了一半的画作,因温控不太好掌握,有点泄气,但他对艺术的追求和非遗传承的使命感,迫使自己下定决心完成这幅长卷。创作这幅长卷就像是一次战役,只能成功,不能失败,毕其功于一役,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经过3年零12天的辛苦不懈努力,12米长的丝绢烙画《清明上河图》完美合卷,这是他的心血之作和得意之精品。当时,一位广东的商人得知此事后,愿意出价60万元收购此丝绢烙画。他说,这幅丝绢烙画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我得看着她,好好收藏着,不忍心转让,他就婉拒了外地商人的好意。如今想来,仍然觉得当时他的选择是正确的。

为了把非物质文化遗产烙画传承下去,2014年,王子健从卫辉市搬到凤泉区居住以后,2015年,他率先在五陵村打造烙画传承基地,带领学员学习烙画,传承技艺,建立新乡市凤泉区工艺美术协会并担任会长;2017年,在自己的工作室为新乡市残联培养烙画学员,封闭学习,每班15人,学习3个月,培训了5个班级的学员,效果很好。这样能让他(她)们掌握一技之长,增加一定的经济效益,为社会做出点贡献。

不仅如此,王子健还应邀到新乡市周边的大学校园开展“非遗进校园”等各项公益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丝绢烙画、传承烙画技艺,彰显了一名工艺美术师的初心和情怀,受到了他们的一致好评。他的成就也得到省、市、县(区)领导的关注,分别到他的工作室进行指导,并给烙画的传承和发展指明方向。

为了让非物质文化遗产走出国门,2024年12月中旬,河南振源科技有限公司国际贸易部负责人前往位于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与该国砂石协会领导进行交流,带了一幅王子健的丝绢烙画《长城》,外宾们对此赞不绝口表示,想把烙画在该国进行生根发芽,王子健老师想,烙画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能走出国门受到追捧那是真好。

王子健老师最后说,烙画不仅要有美工和素描的基础,还要有造型能力,才能在宣纸上作画。作为我国一项古老的绘画艺术形式,随着时代的发展,需要对其进行不断创新,也需要有更多的人来传承,他会倾尽全力,满足人们的需求,免费施教,结合自己的绘画功底,赋予画面更加丰富,让丝绢烙画不断传承、发扬光大,让这个艺术瑰宝更加熠熠生辉。(辛丙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