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海沧检察:法润两岸,融情共谱新篇

发布时间:2025-01-15 11:23:19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

一湾海峡既是地理的分隔,也是情感的纽带,厦门与台湾隔海相望,是台湾同胞的主要祖籍地和台商投资密集区,具备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对台交流优势。

2024年,福建省厦门市海沧区人民检察院秉持“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的价值追求,落实台胞台企平等保护。在支持台胞台企蓬勃发展上拓展新路径,打造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优化涉台法治营商环境的基层检察样板。健全台胞参与社会治理体系,以“心交流”促进两岸同胞“心契合”。

探索机制创新之路让司法办案更高效公正

海沧区检察院创新涉台检察帮教机制,为台湾地区犯罪嫌疑人在同等适用非羁押强制措施及缓刑方面创造条件。建立涉台案件公开审查机制,邀请台胞台商代表参与涉台案件公开听证、公开宣布等程序,实现不起诉案件公开听证率100%,台胞听证员和台胞人民监督员参与公开听证率100%。

海沧区检察院通过大数据分析归纳,“一案一类一建议”推动治理,针对厦门市涉台人员危险驾驶发案率较高的情况,以类案态势分析警示,向厦门台企协会发出检察建议,发放防范醉驾宣传手册,开展预防危险驾驶系列专题讲座等,有效降低涉台人员危险驾驶发案率,获得台胞高度认可。

海沧区检察院落实台湾地区犯罪嫌疑人和其他案件当事人在强制措施、不起诉、缓刑适用等方面享有同等司法待遇,协助台湾地区犯罪嫌疑人申请法律援助,实现涉台刑事案件审查起诉阶段辩护律师全覆盖。

铺设服务矩阵之道让司法服务更贴心便捷

海沧区检察院建立检察官包联台企工作机制,检察官化身“网格员”包联66家规上及小微等台企。2022年以来,通过包联机制走访服务台企142次,发放宣传材料1500余份,收回法律服务需求调查问卷反馈80余份。对台企生产经营中的法治需求加以分析,建立问题台账,针对性提供相关法律意见、建议47条。

海沧区检察院开通全国首条具有闽南特色的24小时双语检察服务专线,用“乡音”传“法音”。2024年以来,累计接听37次,提供法律建议22条。

建立以厦门市台商协会为总站、海沧辖区台商创业馆为分站、辐射全市的“固定+流动”“线上+线下”的“1+1+N”三级“涉台检察法治驿站”。2023年以来,有针对性地开展普法活动9场,受众人群500余人。

同时,海沧区检察院加强与行政主管部门的协作配合,联合外力擦亮“检护企航”品牌。联合行政主管部门举办税法专题讲座、劳动关系讲座、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沙龙、企业服务接待日走进海丝中央法务区等活动9场,受众企业300余家。

拓宽参与渠道之门让法治认同更广泛深入

海沧区检察院建立台胞检察联络制度,深化“一室多员”工作机制,以台胞检察联络员为纽带,构建多维度、全方位、系统化的法治融合网。台胞检察联络员协助收集、汇总全市台胞台企的相关法律需求,让“需求清单”转化为检察“履职清单”。

该院广泛邀请台胞参加公开听证、旁听庭审、参与检察开放日、法治宣传讲座等,2023年以来,台胞以检察联络员、听证员等身份参与各项检察工作56人次;开展台湾地区法科学生到检察机关实习实训,通过课程培训、上岗实习、参与听证、心得交流、案例分析会、庭审听庭和实地走访台企等多种形式,鼓励支持台湾青年来厦门学习、就业、创业,增进两岸青年交流合作,促进两岸融合发展。

海沧区检察院推动台胞以文物保护志愿者的身份参与认领和守护涉台文物,进一步完善“检察监督+台胞参与+社会共管”涉台文物检察保护模式。台胞公益诉讼观察员全程参与“开台王”颜思齐祖陵颜慥墓涉台文物公益诉讼案,共同走访、实地查看整改情况,守护两岸文脉。

此外,海沧区检察院还持续以检察开放日、公益诉讼“回头看”等形式,邀请高校台胞教授、台胞志愿者及台湾青年实地查看涉台文物保护、生态环境治理成效,以台胞视角积极建言献策,助力海沧高素质高颜值国际一流湾区建设,推动两岸融合发展。(海沧区检察院:郑楠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