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员工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发布时间:2025-02-07 10:10:27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在提升员工的政治素养、增强集体主义精神和促进企业凝聚力方面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随着全球化及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国有企业面临的社会和经济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员工的思想观念和文化背景也呈现多元化趋势。因此,研究如何提高员工的教育接受度成为企业管理者和学者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旨在结合当前时代国企员工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度及其影响因素,提出有建设性的改进措施,希望能为现阶段的国企思政建设研究带来一些启发。

一、国企员工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度的现状

尽管多数国企都已经建立了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并定期开展相关活动,但员工的参与度、关注度和认同度各异,反映出不同群体对这一教育模式的态度存在显著差别。

一方面,员工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接受度存在较大的差异。对于管理层和技术骨干来说,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深度和关联性较高,他们普遍能够将教育内容与自身工作进行对接,进而提高对教育内容的认同感和接受度。然而,对于基层员工,尤其是生产一线员工来说,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往往与其日常工作和生活关联不大,导致他们的认同感较弱,甚至产生一定的疏远感。部分员工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持怀疑态度,认为这些活动更多的是应付上级要求,而非真正能够带来实际价值。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化问题较为突出。虽然近年来一些企业已经开始尝试多样化的教育形式,如线上培训、互动式讲座等,但整体上,传统的宣讲式、集会式教育形式仍占据主导地位。这样的形式往往缺乏足够的互动性和针对性,难以激发员工的主动参与和思考,导致教育效果难以达到预期。

二、影响国企员工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度的因素

个人因素是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度的重要维度。年龄是最为显著的影响因素之一。相较于年长员工,年轻员工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形式的接受度普遍较低。年轻员工通常更倾向于通过互动性、情境化的学习方式吸收知识,而对较为理论化、抽象的教育内容往往缺乏兴趣。这一代员工在信息获取方式上更加依赖互联网和社交媒体,传统的宣讲式教育形式与他们的学习需求存在较大脱节。职务层级也是影响教育接受度的关键因素。高层管理人员及核心技术人才,往往具有较强的责任意识和政治认同感,他们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度较高,认为教育有助于提升团队凝聚力和增强组织管理的效率。但是,基层员工,尤其是生产一线的工人群体,面临较大的工作压力和生活负担,他们更关注个人利益和眼前的物质需求,对抽象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关注较少,教育接受度普遍偏低。

组织因素主要包括企业文化、管理体制与组织氛围等方面,这些因素通过影响员工的工作环境和认同感,间接决定了员工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态度与参与度。企业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度中的作用尤为突出。企业文化具有潜移默化的引导作用,能通过日常工作实践、价值观的塑造和员工之间的互动,增强员工的集体主义精神和政治认同感。当企业文化注重和谐、共赢、责任与担当时,员工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同度往往较高,教育实施效果也更为显著。相反,若企业文化强调功利主义,缺乏社会责任感与人文关怀,员工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性将大打折扣。另外,管理体制的创新性与灵活性也直接影响教育效果。传统的、封闭的管理模式往往导致教育内容的僵化与单一,缺乏灵活性与适应性,这会使员工对教育产生抵触情绪。管理体制的改革越是符合员工的需求,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效果就越明显。

三、国企员工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化方式

针对国企员工的多样化需求,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需要做到精准化定制。不同岗位、年龄层、文化背景和思想政治素质的员工对教育的接受度和需求不同。因此,教育内容的设置应更加灵活和个性化。比如,对于一线生产员工,可以注重企业文化与职业道德的教育,提升其责任感与使命感;对于技术人员,则可以更多地结合科技创新与行业发展,强化其对国家战略和企业发展大局的理解;而对于管理层,除了政治理论,还应注重领导力提升与战略思维的培养。通过因地制宜地调整教育内容,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加贴合员工的实际需求,进而提高其参与的主动性与教育的吸引力。

现有思想政治教育大多采用传统的课堂讲授形式,容易导致员工的兴趣下降和教育效果的减弱。为此,需加强教育形式的创新,推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育模式的普及。在数字化时代,利用企业内部的学习平台、微课程、短视频等新型传播方式,可以在时间与空间上为员工提供灵活的学习渠道。同时,组织现场教学、座谈会等互动性强的形式,使员工能够参与讨论、分享与互动,从而增加教育的互动性与体验感。此外,还可采用案例教学、情景模拟等方法,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使员工能够更好地理解理论的现实意义,提升教育的吸引力和深度。

基层管理人员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引领作用至关重要,他们不仅是教育内容的传递者,更是员工思想引导的核心。为了提升基层管理者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教育能力,应加强对基层管理人员的专业培训,使其具备更高的政治觉悟与教育技巧。具体措施包括定期开展思想政治理论培训、组织业务与领导力提升课程等,确保基层管理者能够根据员工的具体情况,灵活调整教育策略。同时,基层管理者应发挥更大的互动作用,与员工保持密切的沟通,定期了解其思想动态与需求,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引导。

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化不能停留在单向的信息传递上,必须建立一套科学的反馈与评估机制。建议利用定期的员工满意度调查、个别访谈、座谈会等方式,及时了解员工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知与反馈。结合这些反馈,及时调整教育内容、形式和节奏,以便教育内容与员工的思想需求高度契合。教育效果的评估不仅仅依赖于形式化的考核,还应注重员工思想的变化与行为的转化,为后续教育的改进提供数据支持和决策依据。

通过精准化教育内容的设计、多元化教育形式的创新、强化基层管理人员的引领作用、以及建立完善的反馈与评估机制,能够有效提高员工的参与度与认同感,进而提升整体教育效果。未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国有企业需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探索更多符合新时代要求的教育模式,推动员工思想政治教育迈向更高水平。(郑州数智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张嘉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