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务工专列看新时代民生保障新实践

发布时间:2025-02-07 14:07:30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

2月5日,云南铁路蛇年首趟务工专列从云南省广南县站启程,开往广州。据了解,为满足春节假期结束后云南外出务工人员的出行需求,云南采取政府购买服务、铁路开行专列、务工人员免费乘车的方式,帮助外出务工人员快速返岗。

滇东春来早,务工专列忙。一趟趟务工专列的开行,不仅勾勒出劳动力要素流动的壮阔图景,更映照出新时代民生保障工作的温度与智慧。

民生温度在“双向奔赴”中持续升温。务工专列的车轮声里,回荡着“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当广南县务工人员手持免费车票踏上返岗旅途,当曲靖市200多名农民工在政府包下的动车车厢里安放行囊,这样的场景早已超越单纯的运输服务范畴。从“农民工专列”到“务工人员绿色通道”,从“爱心服务台”到“定制防丢行李带”,这些带着温度的细节,折射出公共政策对特定群体的精准关怀。在务工专列上,能看到这样的场景:身着民族服饰的壮家阿妹用手机直播车厢里的热闹,来自苗岭的小伙与工友分享家乡的腊味,志愿者用方言讲解着安全须知。这些充满烟火气的画面,构成了观察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微观窗口。数据显示,仅广南县每年就向沿海地区输送20万劳动力,而铁路部门推出的“预约购票”服务已惠及超百万务工人员。当公共服务与群众需求形成良性互动,“流动中国”便有了最温暖的注脚。

精准服务为民生保障注入新内涵。务工专列的创新实践,展现出公共服务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的深刻转变。昆明铁路局开行的“点对点”专列,不仅实现从县乡到厂区的无缝衔接,更通过“一车一策”的服务模式,把务工人员的实际需求转化为具体举措。防丢行李带上的二维码可实时查询行李位置,候车区的就业咨询台提供最新招工信息,这些创新举措让传统运输服务焕发新生机。在珠江三角洲的电子厂里,来自文山的李大姐熟练操作着智能化设备。她随身携带的返岗礼包中,既有企业用工合同,也有家乡人社部门提供的技能培训手册。“以前挤绿皮车像打仗,现在坐专列还能学技术”,这种转变背后,是政府部门、用工企业、运输单位的多方联动。当务工专列搭载的不再只是劳动力,还有技能提升机会和权益保障知识,这种“增值服务”正在重塑劳务输出的内涵。

数字赋能绘就民生保障新图景。务工专列的智慧化转型,为观察数字时代的民生工程提供了新视角。铁路12306平台推出的“务工预约”功能,通过大数据分析实现运力精准投放;站车联动系统实时监控客流变化,动态调整专列开行方案;智能行李追踪技术让“带着锅碗瓢盆闯天下”成为历史。这些科技元素的注入,让传统春运呈现出不一样的风景。在广南站候车厅,务工人员扫描二维码即可获取沿途天气、到站接驳等信息。列车长的工作平板里,存储着每位旅客的个性化需求数据。从“走得了”到“走得好”,从“体力活”到“技术流”,数字化手段正在重构劳动力流动的每个环节。当古老的高原与前沿的科技在务工专列上相遇,一幅充满时代气息的民生画卷徐徐展开。

车轮滚滚向南去,春风浩荡满目新。务工专列的持续开行,既是解决特定群体现实需求的暖心之举,更是观察中国社会治理创新的生动案例。当公共服务插上精准化、智慧化的翅膀,当民生工程与时代脉搏同频共振,无数普通劳动者的奋斗之路必将越走越宽广。(张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