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旧小区垃圾分类:从"难点"到"亮点"的蜕变之路
发布时间:2025-02-12 10:45:35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老旧小区作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中垃圾分类工作面临着基础设施薄弱、居民老龄化、流动性大等诸多挑战。河南埭社区作为临平老城区的老旧社区,通过社区工作人员的不懈努力和居民的积极参与,河南埭老旧小区成功实现了垃圾分类从"难点"到"亮点"的转变,为城市垃圾分类工作提供了宝贵经验。
一、直面挑战:老旧小区垃圾分类的困境
老旧小区在垃圾分类工作中面临的困难和挑战要比一般小区难度更大。首先,基础设施薄弱,缺乏足够的设施设备和清运场地。其次,居民老龄化程度高,部分老年人对垃圾分类知识还是不重视,分类意识薄弱。此外,老旧小区租户流动性大,给垃圾分类的持续推广带来困难。
1月初在藕花苑小区,社区工作人员走访时发现,许多居民对垃圾分类持观望态度,认为"分类麻烦,效果不明显,而且做了那么长时间了,你们分管工作也该放松一下了"。这种普遍存在的消极情绪,成为垃圾分类工作推进的障碍。
二、社区工作人员:迎难而上,创新破局
面对挑战,社区工作人员迎难而上,通过创新工作方法,逐步破解老旧小区垃圾分类难题。在东湖公寓小区,社区通过将未来社区建设规划将小区纳入改造并对小区基础设施进行了改造,增设了智能分类垃圾桶和智能回收设备。同时,社区志愿者创新宣传方式,通过入户走访、发放宣传册、举办讲座等形式,向居民普及垃圾分类知识。此外,社区志愿者还积极探索适合老旧小区的分类模式。灵活推出了"定时定点"投放模式,在固定时间段内安排志愿者指导居民分类投放垃圾。这种模式不仅提高了分类准确率,还增强了居民的参与感。
三、居民参与:从抵触到认同,共建美好家园
居民的积极参与是老旧小区垃圾分类工作取得成效的关键。通过社区工作人员的耐心引导和持续宣传,越来越多的居民从最初的抵触转变为积极支持。可以说入户宣传在其中起到了稳定的推进作用。在藕花苑小区,居民自发组建了党员志愿者垃圾分类志愿者队伍,定期开展巡查指导,帮助邻里解决分类难题。一位居民表示:"刚开始觉得麻烦,现在已经成为生活的一部分,看到分类后的垃圾得到有效利用,觉得很有成就感。"这种从被动到主动的转变,体现了居民环保意识的提升。
四、参与形式多样:丰富活动,提升参与度
为了让垃圾分类工作更加深入人心,社区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活动,提升居民的参与度和认可度。通过多种形式鼓励居民参与。社区如期开展了"垃圾分类达人"评选活动,居民通过参与分类、分享经验等方式积累积分,最终评选出"垃圾分类达人"并给予奖励。这种形式不仅激发了居民的参与热情,还促进了邻里之间的交流与学习。
针对社区低龄儿童,我们还组织了"垃圾分类学生日"活动,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学习垃圾分类知识,参与分类游戏。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不仅让孩子们学到了环保知识,还增强了家庭的环保意识。
此外,社区还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扩大宣传覆盖面社区建立了垃圾分类微信公众号,定期发布分类知识、活动信息等内容,居民可以通过公众号参与线上答题等服务。这种便捷的方式受到了居民的广泛欢迎。
五、分类效果显著:环境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提升
垃圾分类工作取得的成效有目共睹。据统计,某试点老旧小区垃圾分类准确率达到90%以上,可回收物回收量同比增长30%,厨余垃圾分出量显著增加。这些数据背后,是社区环境的明显改善和资源利用效率的显著提升。更重要的是,通过垃圾分类实践,居民的环保意识和社区归属感不断增强,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氛围。一位社区工作人员表示:"垃圾分类不仅改善了环境,还增强了居民的凝聚力和责任感。"
六、长效机制:持续推动,巩固成果
垃圾分类是一项长期工作,需要持之以恒地推进。社区作为基层治理单元,要继续创新工作方法,完善长效机制,让垃圾分类真正成为居民的生活习惯。河南埭社区根据各小区的分类情况建立了垃圾分类定期检查制度,每月对居民的分类情况进行检查并反馈,帮助居民不断改进。此外,社区还通过定期举办培训、讲座等活动,持续提升居民的分类意识和技能。
相信通过各方共同努力,垃圾分类必将为建设美丽临平贡献更大力量。从点滴做起,共同守护我们的绿色家园。垃圾分类工作不仅改善了社区环境,提升了资源利用效率,还增强了居民的环保意识和社区归属感。通过大家的努力和居民的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已经从"难点"转变为"亮点",成为社区治理和居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随着更多创新方法的引入和长效机制的完善,老旧小区垃圾分类工作必将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效,为建设美丽杭州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