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农林大学青马培训班赴仙游县菜溪乡开展研学实践活动

发布时间:2025-02-14 14:47:41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

2025年2月13日,福建农林大学第十六期青马班赴仙游县菜溪乡研学实践队奔赴莆田市仙游县菜溪乡,开展以“贡献青春力量,赋能乡村振兴”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实践队通过实地调研、文化设计、参观学习等方式,深入了解当地特色文化与产业,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活力。

调研传统古厝,守护文化根脉

在群山环绕的菜溪乡象星村前溪片区,一座沉寂多年的岳氏古厝群正悄然焕发新生。岳氏古厝群由50余栋风格独特的土木结构古民居组成,总占地面积约30亩。这些古厝以生土为主要建筑材料,历经数百年风雨仍屹立不倒。其中,最古老的一栋建筑始建于明末清初,距今已有400年的历史。

实践队在古厝前合影

实践队深入岳氏古厝修缮现场,实地调研古厝的保护与开发情况,深入了解古厝的建筑风格与工艺特点。在调研过程中,实践队成员们还与当地居民进行了深入交流。岳氏古厝群的修缮加固工程不仅保护了这些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还带动了当地经济增长,为村民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和创业平台。保护传统古厝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更是对未来的负责,这一项工程生动阐释了新时代“保护好古建筑、保护好文物就是保存历史,保存城市的文脉”的重要观点。

实践队员实地调研古厝开发情况

设计赋能农文旅,助力产业腾飞

菜溪乡,这片孕育了悠久油茶文化的沃土,以其独特的“小龙眼茶”品种闻名遐迩。这种油茶以其“果小、油多、质优、色纯、味正”的特点,被誉为“东方橄榄油”。在这片充满历史韵味的土地上,实践队深入油茶小型博物馆,探索油茶种植的历史脉络,队员们在参观中不仅吸收了知识,更激发了创意,设计出油茶主题的海报与明信片,巧妙地将当地文化元素与油茶产业相融合,为油茶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其成为助农增收的新引擎。

队员了解茶油发展史

队员们的探索并未止步于此,他们还深入了解了菜溪乡的茶果茶产业,涵盖了山茶油、茶籽粉、茶籽饼、油茶花和茶籽壳等多元化产品。队员们将这些特色产品与现代市场需求紧密结合,通过数字化手段将传统农业与现代文化创意联系起来,精心的设计与推广不仅促进了乡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更是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实践,为乡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这也让队员们深刻体会到,设计赋能不仅能够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还能够促进乡村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展望未来,他们将继续探索更多创新方式,为乡村振兴贡献更多力量,让这片古老的土地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参观油茶基地,感受产业发展

菜溪乡拥有万亩油茶基地,种植面积达1.6万亩,是该乡的支柱产业之一。通过政府引导、合作社带动和农户参与的方式,推动油茶产业规模化发展,帮助许多贫困户实现了脱贫。菜溪乡种植的油茶品种为小龙眼茶,以其“果小、油多、质优、色纯、味正”而闻名,被誉为“东方橄榄油”。这一优势是油茶产业纵深发展的助推器,更是菜溪乡农文旅发展的奠基石。

当实践队走进菜溪乡油茶种植基地,实地考察油茶产业的发展现状。在基地负责人岳炳候的带领下,队员们参观了油茶种植园,了解油茶的种植技术、生长周期和产量情况。岳炳候向实践队详细介绍了当地政府对油茶产业的扶持政策,以及油茶产业在带动农民增收、推动乡村振兴方面的重要作用。队员们深刻感受到,乡村产业的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实保障。

实践感悟与展望

在本次社会实践活动中,实践队成员们深入菜溪乡,通过调研传统古厝、设计赋能农文旅、参观油茶博物馆、考察茶油种植基地等活动,深刻体会到乡村振兴的丰富内涵与实践价值。队员们表示,“我们不仅要坚定文化自信,继续传承和弘扬菜溪乡的优秀传统文化,更要将我们的课堂知识与乡村实际紧密结合。”队员们将厚植“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为民情怀,决心在未来的日子里,继续扎根基层,服务乡村,为实现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福建农林大学、黄雨欣、张艺寒、张煜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