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德洲:作家村里故事多
发布时间:2025-02-25 14:57:09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春山含笑,艳阳高照。乙巳年初春时节,邓州市一群文人骚客,沐浴着温暖舒适的灿烂阳光,沿着宽阔平坦的柏油马路,慕名来到老河口市李河作家村采风。大家阅资料、听解说、观实物,一个个收获满满,如愿以偿。我们不仅一睹作家村声名远扬的姣姣芳容,而且聆听到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
一花引来百花香
位于鄂西北的李家河,在老河口市东北17.5公里处,距“一脚踏两省,鸡鸣闻两镇”的孟楼镇5公里,西临古城水库,丹渠二干渠由西向东傍村而过。入村的大道上,迎面竖立着一个高大巍峨的牌坊,匾额上方书写“经传道德”四个大字,两边石柱上镌刻一副对联,上联:“田可耕桑可蚕书可读袭誉传家至宝,”下联:“战则胜攻则取守则固文忠开国殊勋。”
老乡回乡建家乡,致富带富做榜样。李河村有一个年近五旬的汉子名叫李春平,中等个,大眼睛,待人热情,精明能干。二十多年前,李春平走出家乡闯市场,先后做过个体商贩,涉及酿酒、汽车销售、建筑等行业。2019年,李春平萌生了回乡创业,想为乡亲们办点实事的想法。2021年,老河口市实施“回乡就业、回乡创业、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两回两带”工程,助力乡村振兴、增进民生福祉。李春平积极响应市委的号召,当即放弃城市里安稳的生活,回村投资5000万元建设一座李河大曲酒厂,打造白酒类生产项目。如今,项目一期建成了先进的基酒储存罐区、现代化的成品酒灌装车间与勾储车间,实现年产300吨原酒。
回乡创业的李春平,在发展自己产业的同时,为家乡做出了四大贡献:首先高价转包土地。他以超出市场二倍的价格,从农户手中流转土地一千多亩,用于种植优质高粱、玉米和小麦,为农民提供了多种的种植机会。既增加了农户的收入,又解决了外出务工人员责任田无人耕作的难题;其二安置闲散人员就业。对于村里年纪比较大、无致富技术的农民,李春平把30多名社会富余人员,安排到企业上班,带动他们共同致富;其三增加集体收入。利用租借闲置房屋和场地,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20万元。其四大办公益事业。企业每年拿出一部分资金,用于建校、修路、种树、救济贫困户、打造文化产业。
李河酒业有限公司员工韩丽峰说:“酒场建在我们村,村民们跟着沾大光。环境好了,大家生活更舒心;道路修好了,大家出行更方便。我家就在酒厂附近,我在企业上班,每个月能拿到五六千块钱的工资,既能增加收入,又能照顾家庭,两全其美。”
李春平掩饰不住高兴的心情告诉我们:“市政府的‘两回两带’政策,让我们漂泊在外的人找到了自己的‘根’,更让我们创业有了安全感。我要凭借这股东风,带领更多的年轻人回乡创业,建设美丽家乡。”
唯凭良心酿美酒
酿酒不是一件小事,而是需要执着的精神和求知的心态。据史料记载,李河村白酒酿造技术自古至今,源源不断。从明末清初的家传烧坊,到1962年李河人民公社酒坊,再到今天的李河酒业,悠悠数百年,一脉相传,时断时续。
李春平深深知道,造酒是人生的大舞台,需要用心经营和科学管理。他坚持传统手工酿造和科学配比相结合,严把质量关,不管哪个环节,哪道程序,都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确保酒质和声誉。
只有好的粮食才能酿造出好的酒。李春平始终坚持“五粮精选,最低70天发酵期,无添加”的原则,采用的五种粮食,都是优质的,新鲜的,籽粒大,颗粒均匀,杂质含量少,无霉变,无虫蛀。五种粮食分别是:产酒清香味正的高粱,产酒纯甜味浓的糯米,产酒醇和甘香的大米,产酒味含冲香的玉米,产酒则显曲香的小麦。五种粮食酿出来的美酒,口感比单一红粮酿出来的口感更丰富。
酿酒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李河酒厂为了造出优质白酒,坚持“水、粮、曲、酿、窖、藏、调”七大元素,以汉水流域南水北调的中段水为媒介,精选的五粮,中温大曲,宜宾的百年老窖泥,并与五粮液酿酒技师共同合作,每一滴李河大曲,都凝聚了他们对品质的极致追求和对传统的尊重。目前推出了用于的家庭团聚李河家宴版,用于商务接待三星酒和五星酒,用于高端接待、礼品收藏翔鹤楼酒,属于形象产品。
千年窖池万年糟,酒好全凭窖池老。李河酒厂虽然没有老窖池,但他们的窖泥采用的是四川宜宾的上百年老窖泥,是从四川宜宾花大价钱购买回来后又加入了多种水果混合在里面,经过一段时间发酵后糊在窖池的四周里面,富含上百种有益酿酒的微生物菌群。酒糟是从五粮液酒厂购买的老酒糟。目前企业共有56口窖池,沿用固态续糟,混蒸混烧,跑窖循环,分层入窖,双轮底发酵,分层起糟,分层蒸馏,量质摘酒,按质并坛,分级储存,精心勾调等108道酿造工艺,精心酿造出每一瓶品质李河大曲酒。他们坚持严格操作和严谨态度,保证生产出来的白酒,入口生津,醉的慢,醒得快,不口干,不上头,回香十足,回味悠长,甘甜爽净,经检验,甲醛含量几乎为零,深受消费者的喜爱,成为汉江流域五粮浓香白酒的典型代表。
精心打造文化村
没有文化的企业,是没有灵魂的企业。李春平所在的李河村,是一个飘荡着书香的村落。这里的村民有喜欢读书传统,村里人把自己的村子叫作“书香李河”。李春平一边着力发展企业,一边打造村里的文化,经过几年的努力,李河村成为远近闻名的“作家村”。
在村子里穿行,一条条小巷,都折射出古色古香的色彩。2019年,他们争取到老河口市文联的支持,规划建设了光华作家巷,襄阳作家巷,荆楚作家巷,华夏作家巷,国学巷。小巷宁静清幽,书香浓郁,在每条巷子的围墙上,挂着与之匹配的作家照片和他们出版的书籍,以及座右铭。游客在漫游期间,呼吸了书香的气息,熏陶了文学的素养,看后,大家普遍感受到有一种“踏花归来马蹄香”的收获。
沿小巷往前走,有一家建筑精致、结构紧凑书院。书院的门口竖着一块大石头,上面刻着“伯阳书院”。李河村与老子李耳有着一脉相承的渊源,老子名李耳,字伯阳,书院因此而得名。书院是全村老人和小孩休闲阅读的地方,满足不同层次人员的文化需求。书院内镌刻着李河家训:“惟读书可以使人敬,惟至诚可以使人感,惟耕田可以不求人”,用来鞭策教育后代奋发图强,勤奋好学。书院两侧的厢房则布置为“李河村史馆”,他们还与襄阳主持人协会达成协议,将伯阳书院建成“小小主持人”培训基地。老河口市旅游摄影家协会专门在伯阳书院成立采风创作基地,为广大摄影爱好者提供一个展示作品的平台。
同时,李河村还修建和保留了许多文化项目,著名的有耳湖风景带、人民公社旧址、秦渠景观路、文化广场以及李宗仁长官司令部旧址、清泉沟、袁书堂教育基地、百花山森林公园、老河口西排子湖国家湿地公园、霸王坟墓群等旅游景点。
书香李河作家村,虽然目前仍在建设阶段,但我相信,在李春平的带领下,在李河全体村民的支持下,一个月映波光、酒香四溢、美丽如画的李河村,必将在豫鄂边陲熠熠生辉、耀眼夺目。(图文:刘德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