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破“三不为 ” 燃爆青春力

发布时间:2025-02-27 14:10:33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

新时代发展浪潮奔涌,年轻干部是重要的“弄潮儿”。他们是政策落实的关键一环,是党和群众的沟通桥梁。然而,部分年轻干部却陷入“不愿为、不敢为、不会为”的消极状态。这不仅关乎个人成长,更影响政府效能与国家发展。只有坚定理想信念、秉持担当精神、锤炼过硬本领,年轻干部才能在时代浪潮中找准方向,破浪前行。

立志当如金石坚,破“不愿为”沉疴。“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不愿为”的消极状态,根源在于理想信念的缺失。部分年轻干部初入岗位,面对基层繁琐工作,热情迅速消退,陷入迷茫倦怠。就像社区人口普查,挨家挨户登记信息,难免枯燥,不少人因此失去动力。他们没意识到平凡岗位对民生与社会稳定的关键意义,致使个人成长与公共服务目标脱节,既限制自身发展,也影响政府公信力和群众满意度。“七一勋章”获得者黄文秀,北师大硕士毕业后,放弃大城市的繁华,毅然回到家乡,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奉献自我。年轻干部应积极参与主题党日等活动,坚定理想信念。日常工作中制定清晰目标,以群众满意度为重要标准,主动参与经验交流,激发工作热情,投身公共服务。

千磨万击还坚劲,克“不敢为”畏难。“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不敢为”的畏缩心态,源于责任意识淡薄和对风险的过度恐惧。在推进改革创新时,部分年轻干部因怕决策失误被问责,面对难题选择逃避。比如在老旧小区改造项目中,因担心协调居民意见困难而裹足不前。“改革先锋”廖俊波任职时,敢于啃“硬骨头”,推进精准扶贫和产业升级。年轻干部应主动参与重大民生项目,从基础工作积累经验。发现问题充分调研、征求意见,成熟后大胆提出方案。积极参加应急培训等活动,锻炼应对复杂问题的能力,展现担当。

纸上得来终觉浅,补“不会为”短板。“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不会为”的能力困境,核心是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在政策法规不断更新的当下,部分年轻干部虽有理论知识,但缺乏实践能力。“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一生致力于水稻研究,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年轻干部应利用业余时间参加线上线下培训课程,主动申请参与基层调研等工作,将理论用于实际。积极参加行业研讨会,遇到难题及时请教前辈,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蛇年已至,万象焕新。时代的巨轮滚滚向前,处处洋溢着蓬勃朝气与无限可能。年轻干部身为新时代的中流砥柱,背负着推动社会进步、实现民族复兴的重任。新的一年,让我们以信念为帆,以担当为桨,以能力为翼,在时代浪潮中破浪前行,为中国梦注入澎湃青春力量,奔赴光明未来!(马关县纪委监委:朱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