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城县珠坑乡:“四化”推动基层治理

发布时间:2025-02-28 14:31:06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

近年来,江西省赣州市石城县珠坑乡通过“四化”踏出一条推动基层治理新路子,持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一体化推进。建设“以和为贵、崇文重礼”的“和礼珠坑”基层治理品牌,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坚持党委统筹,把基本组织、基本队伍、基本活动、基本制度、基本保障等各种要素一体化推进,推动资源下沉、管理下沉、服务下沉,给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赋权、扩能、增效”。

全方位构建高效能的基层治理格局,以为民服务为宗旨,充分发挥人大、政协、纪委、组织、宣传等多部门的协调联动作用,深度整合各方资源,形成多元共治合力。通过组织活动、政策宣传、基层监督,结合人大代表议案工作机制,依托“赣事好商量”协商平台,横向搭建基层党组织、群团组织、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员群众携手共建平台,广纳民意、汇集民智,将群众的意愿与诉求切实融入基层治理的决策与实践之中,不断提升基层治理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为基层社会的稳定和谐发展筑牢坚实根基。

网格化管理。珠坑乡推动治理触角纵向延伸,根据“村级切实可行、网格便于操作”原则,按照50户左右规模划分网格,构建“党支部—包联干部—网格长一网格员-联系户”的网格体系,实现“一网到边、一格多能、一岗多责”,每个网格设立1个党小组,推动基层党建网格与治理网格融合,牵引网格治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通过包网入户、包组到人,网格员全覆盖结对联系网格群众,围绕解决群众“身边小事”上门开展“网格大走访”活动,做到惠民政策现场讲、民情民意现场听、矛盾纠纷现场解、群众困难现场帮、生病住院现场看、安全隐患现场查,推动平时连心、战时聚力,做到“网格事在网格了”。

农村圩镇是基层治理的薄弱环节,人口多、人员杂、干部少。面对新问题新挑战,珠坑乡积极探索党建引领圩镇网格化治理新路径,整合乡机关领导干部、乡直单位党员干部、在圩镇居住的村干部、无职党员、“五顾问”等力量,通过亮身份、亮承诺、亮责任区域,做好带头示范。打造“和礼珠坑”数字管理平台,采取“互联网+治理”的“智”治模式,通过数据管理端、视频监控端、“和礼珠坑”小程序端联动,对乱停车辆、乱搭乱建、灾害监测等进行实时巡查管理。建立“居民点单、社区下单、网格接单、群众评单”联办机制,实现居民“线上”发布需求、网格“线下”解决问题“双联动”,整合多方资源解决农村社区治理难题,进一步提升党组织引领下的圩镇治理效能,实现基层治理全覆盖、为民服务“全天候”,进一步激活基层治理“神经末梢”,确保各级决策一贯到底、基层情况“耳聪目明”,把服务阵地从“党群服务中心”拓展到“群众家门口”。

清单化实施。制定党委、党支部、网格长、网格员四张“责任清单”,在“清单立项”上下功夫,明确治理重点,将各项职责落实到人,让网格长、网格员和群众“照单办事”,切实解决“执行不规范、内容不明确”问题。建立网格重点人员、重点场所、重点事项三张“重点清单”,重点聚焦“一老一小”、残疾不便等智能手机使用困难、行动不便等困难群体,采取“一对一”形式开展结对帮扶。强化联建共建,由乡党委统一协调,联合派出所、卫生院、学校、交警、消防等和群众关系密切的部门定期开展义诊、文化惠民、打非治违等活动,紧盯食品安全、消防安全、医疗保障等重点民生实事,提升群众安全感。落实基层治理积分制两张“加减分清单”,对积极参与基层事务、弘扬传统美德等事项进行加分,对道德失范等负面行为进行扣分,对积分靠前的,在评先评优、推选“两代表一委员”、纳入后备力量管理培育、确定入党积极分子等方面优先予以考虑,通过选树典型激发党员群众向上向善的内生动力。常态化更新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群众反馈的这张“意见清单”,掌握群众实际需求,收集居民意见建议,完善问题意见转办、销号机制,并及时向群众宣传已办结的民生实事,提升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感。

本土化探索。依托珠坑乡“有喜事煮米茶”的传统,因势利导推广“以茶代宴”,以“煮米茶”代替“办宴席”,通过这种只有一个菜的特殊宴席,做好“节俭办宴席”新文章。

农村空心化较为严重,但在煮米茶时群众聚集的最齐,珠坑乡结合这一实际,将“米茶宴”作为基层治理阵地,组织乡村干部、党员、网格员、小组长成立米茶志愿服务队,哪家煮米茶就服务到哪家,通过“以茶为媒”开展米茶宣讲、议事、调解、帮办等便民活动。“米茶宣讲”传递好声音。一碗米茶,融洽了党群关系,拉近了干群距离。干部和群众围坐在一起,通过讲政策理论、说身边故事、谈生活感受、话时代发展,宣讲党的惠民德政、决策部署,让深奥的理论有了“人间烟火气”。同时,对交通安全、民生保障、扫黑除恶、防溺水、反电诈等重点工作进行面对面宣传,推动各项惠民利民举措有效落实。“米茶议事”切实解民忧。充分发挥党员、乡贤能人的示范带动作用,聚焦环境卫生、雨污分流、道路拓宽、路灯安装等开展议事活动,广泛征集群众意见,促成了一批民生实事的落地落实。“米茶帮办”办好利民事。重点聚焦“一老一小”及困难群体,利用群众喝米茶间隙,帮助群众办理社保认证、社保缴费等事宜,现场解答群众政策咨询,“零距离”服务群众;建设“乡村随身办”便民服务点,推进建设“365天不打烊”村居便民服务站,将村居帮办代办事项作为党建服务群众的一个重要内容,让群众“少跑腿”。“米茶调解”解开邻里结。“米茶一端,心胸放宽。”从“五老”人员中选择有调解经验的人担任调解委员会成员,组建米茶调解员队伍,利用喝米茶的契机,对矛盾双方进行释法说理、劝和促谐,使一些之前未解开的邻里心结,在米茶下肚后就烟消云散了,有效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

通过“四化”加强基层治理系列措施的推行,珠坑乡实现了三个方面的变化:一是民风更好了。通过大力弘扬“和礼珠坑”精神,不断淳朴民风,文明乡风,涌现了“江西好人”“赣州好人”等一大批先进典型。和谐稳定的局面得到巩固,信访积案有效化解。二是人心更齐了。从旁观者,到见证者,再变成参与者和倡导者,群众在感受到参与议事带来的成果后,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大家齐心办事的氛围逐渐浓厚。三是距离更近了。在烟火气中开展工作,党员干部既是工作人员,也成了坐在一桌的“亲人”“朋友”,党群干群关系更和谐了,对政府满意度也更高了。(文:黄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