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一”字要义,解“三农”新题
发布时间:2025-03-03 16:10:18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孙玥2月23日,中央一号文件发布,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第13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既是“任务书”,更是“动员令”。站在新的起点上,我们当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久久为功”的韧劲头,将文件中的“规划图”转化为“实景画”,让农业“蓬勃发展”,让农村“宜居宜业”,让农民“底气十足”。
科技赋能与产业融合“一体推进”,解“农业大而不强”题。农业增效,本质上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双重变革。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强化农业科技支撑,推动全产业链融合发展”,这为破解农业“大而不强”的难题指明了方向。一方面,要向科技要动能。以生物技术、数字技术为突破口,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建设智慧农业示范区,推动农业从“汗水经济”向“智慧经济”跃迁,让种子这一“农业芯片”释放增产潜能。另一方面,要向融合要价值。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培育乡村休闲旅游新业态,打通“从田间到舌尖”“从田园到景区”的全链条,让每一粒粮食、每一棵果蔬“身价倍增”,推动农业“接二连三”融合发展、从“原字号”向“精字号”转型。
制度革新与治理升级“一网统管”,解“农村源滞力衰”题。乡村振兴,既要塑形,更要铸魂。中央一号文件将“深化农村改革”与“完善乡村治理”并重,正是要破解农村“有资源无活力”的症结,让乡村从“沉睡的宝藏”变为“涌动的热土”。一方面,需在改革中破局,释放土地活力。要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探索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通过宅基地使用权流转让“闲置农房”变身“共富小院”,通过集体土地作价入股让“村民”变“股民”。另一方面,需在创新中聚力,激发治理效能。要将“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与“自下而上”群众智慧相结合,完善村民自治机制,让矛盾化解在田间地头、村头巷陌,变“独角戏”为“大合唱”,让农民从“旁观者”变“参与者”,实现乡村治理既有力度、更有温度。
就业扩容与保障提标“一策贯通”,解“农民增收不稳”题。中央一号文件以系统思维破解增收波动困局,通过就业扩容增强“造血动能”,以保障提标构筑“防返贫堤坝”,形成“扩容+提标”双向加固机制,助推发展成果与民生福祉深度融合。一方面,要注重经济收入的“量增”。实施乡村工匠培育工程,通过“田间课堂”“夜校培训”等方式提升农民职业素养,培育“乡村主播”人才梯队,推动手机变身“新农具”、直播成为“新农活”,实现农民增收从“靠天吃饭”向“靠技生财”的转变。另一方面,要关注生活品质的“质变”。优化“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保障,建立健全不离乡土、守望相助的养老体系,建立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联动机制,实现从兜底保障向品质提升的跨越,让农民不仅钱袋“鼓起来”,更要日子“暖起来”。(绍兴市新昌县东茗乡金山村选调生、张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