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正则行稳致远,党员干部“家”力量
发布时间:2025-03-07 16:56:58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家”是最小“国”,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与情感寄托;“国”是千万“家”,寓意着团结与和谐。广大党员干部应深刻理解并践行这一理念,传承优良家风,弘扬新风尚,为新时代新家庭树立榜样,贡献“家”力量。
传承历史脉络,家庭是党员干部的“大后方”,是干事创业的坚强后盾。一个和睦、温馨、积极向上的家庭环境,能够给予无尽的动力和支持。宋代苏轼与其妻王弗“幕后听言”的故事让人称颂,这种家庭的温暖与关爱,让苏轼在仕途上更加坚定。也正是如此,广大党员干部在家庭中感受到温暖和关爱,会更加坚定地投身于党和人民的事业中。在干事创业的同时也应时刻关注家庭建设,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家风,为家庭成员树立榜样,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三观导向,注重培养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交流,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立德树人明方向,家教是党员干部的“指南针”,是干事创业中的定盘星。党员干部是国家与社会发展的精英和骨干,其言行举止所表达的内容对他人是具有极大影响力的。曾国藩曾留下十六字箴言家风:“家俭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这十六字家训,字字珠玑,句句箴言。不仅是曾国藩家族的精神瑰宝,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如此,广大党员干部应当汲取这份智慧,重视家教,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将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传承给下一代。在家教过程中,注重培养子女的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引导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和历史观。
廉洁自律正身姿,家风是党员干部作风的“晴雨表”,是干事创业上的高悬镜。一个人的家风如何,往往能够反映出其党性修养和政治素养的高低。注重家风建设,树立良好的家风形象是党员干部的“必修课”。明末清初著名理学家、教育家朱用纯的《朱子家训》通篇以“修身”“齐家”为宗旨,文中所述“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这句箴言警示后人做事不可临渴掘井,必须未雨绸缪,做好周全准备。这种深谋远虑的处世智慧,对当代人的为人处世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反观在实际工作生活中,党员干部就应做到清正廉洁、勤勉敬业、为民服务,注重家庭关系的处理,做好家庭成员的管理教育,以实际行动践行党的宗旨和群众路线。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广大党员干部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在加强家庭建设中,要引导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在注重家教传承中,要培养子女的良好品德和习惯;在加强家风建设中,要树立清正廉洁、勤勉敬业的作风形象,提升自身的党性修养和政治素养,为家庭树立标杆,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一份力量。(砚山县纪委监委特约网评员:管洪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