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明乡风为乡村振兴“铸魂”

发布时间:2025-03-07 16:56:58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

乡村振兴既要通过发展产业、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手段“塑形”,也要注重培育新时代文明乡风进行“铸魂”,只有形魂兼具的乡村振兴,才是全面振兴。培育新时代文明乡风,移风易俗是关键。但在一些地区,相互攀比、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等不良现象依然存在,必须深化推进移风易俗,大力整治不良社会风气,展现乡村文明新气象,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

强化新风礼俗宣传,营造文明和谐氛围。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要把社会氛围提起来。要采取广播不定时播放、宣传栏张贴文明新风小故事、发放移风易俗倡议书,微信群、公众号、抖音等网络平台播放移风易俗短视频等形式,展示大操大办、厚葬薄养等不良习俗的弊端以及文明新习俗的好处,提高群众知晓率。利用重大节假日等重要时间节点举办以移风易俗为主题的文艺演出,编排一些反映天价彩礼导致家庭负担重、丧事简办后邻里关系更和谐等内容的文艺节目,到各村进行巡回演出。积极组织开展移风易俗主题征文、摄影比赛、文艺作品创作比赛等活动,让文明理念以文艺作品为载体,在群众心中扎根。广泛开展“移风易俗文明户”“最美新乡贤”等评选活动,多渠道宣传文明乡风培育过程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事迹,让群众学有榜样、赶有目标,营造良好的移风易俗氛围。

强化制度激励约束,倡导新时代文明风尚。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要靠制度来保障。要指导各地开展村规民约制修订,进一步充实婚事新办、抵制高价彩礼等移风易俗内容,出台倡导性标准、约束性措施,比如:结合各地实际明确婚丧嫁娶的操办标准、酒席桌数上限、每桌的菜品价格范围、彩礼的合理区间等;对违反规定的行为制定相应惩罚措施,比如取消当年的评优评先资格、负责适度的卫生清扫义务劳动等,同时对遵守良好的家庭给予表扬奖励,增强制度的约束和激励作用,让移风易俗有章可循。可联合民政、农业农村、纪检、公安、乡镇党委、村务监督委员会等多方力量,用好退休干部、致富带头人等人才,成立移风易俗监督小组,不定期开展巡查,确保制度能真正落地实施,对于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反馈并改进,引导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做移风易俗举措的制定者、执行者和监督者。

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示范带头作用。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要加强党的领导。要注重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教育引导党员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用实际行动带动广大群众改变观念和行为。开展结对帮扶共遵守活动,组织党员与群众“一对一”或“一对多”结成文明乡风共育对子,定期上门宣传移风易俗工作要求,了解群众的困惑和想法,及时给予帮助和引导,带动更多群众积极参与乡风文明建设。要注重综合治理,加强红白理事会、群众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等群众自治组织建设,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闲事不办”,明确红白事办理流程,建立完善登记备案制度,对“红白事”进行事前备案、事中监管,切实提高群众自我管理、教育和服务能力。积极开展邻里互助、道德评议等活动,从群众身边发现先进典型并广泛宣传,用身边的人、身边事教育引导群众自觉向“好婆媳”“好妯娌”“好乡邻”转变,让文明新风在乡村传递,在群众间蔚然成风。

强化公共服务保障,解决群众后顾之忧。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要提升公共服务保障水平。要加强“红白事”服务场所建设,采取集资或是投资方式在村里建设标准化的“红白事”专用场所,配备相应的桌椅、餐具、音响等设备,低价或免费租给群众使用,方便群众使用,加强统一管理,推动简化操办流程和控制规模。组织培训一些“红白事”专业服务人员,如厨师、礼仪主持等团队,提供既符合移风易俗要求又能保证基本仪式感的服务流程,为群众提供优质服务,引导群众采用更文明简约的方式操办“红白事”。加强养老、殡葬等领域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破除厚葬薄养等问题。(西畴县纪委监委:丁昌跃、李吉静)